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8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观察
观察:认识乡村存在价值 全面理解乡村

★文 /朱启臻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朱启臻

  就目前人们对乡村的认识状态而言,迫切需要开展深入的乡村价值讨论,只有对乡村存在价值形成一致认识,才能为乡村振兴促进法奠定深厚的理论与认识基础,才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振兴乡村的共识,避免对乡村的建设性破坏。

朱启臻111.jpg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下文简称草案)发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人们以极大热情和兴趣参与讨论,表达对乡村未来的期望。笔者认为,总的来看,乡村振兴促进法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社会各界对草案内容的反应来看,目前尚未形成对乡村价值的一致认识。

  对乡村价值的系统认识 是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前提

  就目前人们对乡村的认识状态而言,迫切需要开展深入的乡村价值讨论,只有对乡村存在价值形成一致认识,才能为乡村振兴促进法奠定深厚的理论与认识基础,才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振兴乡村的共识,避免对乡村的建设性破坏。根据我们的研究,对乡村的认识要从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治理等价值的乡村有机整体来思考。

  乡村是为乡村生产而存在的。乡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发展出一系列适应生产的功能,种养循环的农业模式,包括乡村手工业在内的庭院经济,离开村落就失去存在的前提。当前大力提倡的发展融合产业,乡村是最重要的融合要素,没有了乡村,或者排斥乡村,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乡村融合产业。

  乡村又是重要而独特的生活空间。乡村生活的特点,一方面体现为自给自足、低成本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体现为与大自然节拍相吻合的生活节奏,同时还体现为熟人社会群体交流和娱乐活动。乡村被认为是活到老干到老的生活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多种心理需要和健康需求。

  乡村生态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村落选址、民居建造,还是农业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抑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是实现有机循环的重要节点,是人们理解生态文明的模板。汲取乡村生态智慧建设乡村,是实现生态宜居目标的条件。

  乡村的社会功能不仅在于容纳就业,解决生计,还在于家庭、家族、邻里、村落共同体等维系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奠定了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底色。此外,乡村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作为社会危机的缓冲器和避风港,有化解和缓解社会危机的功能。乡村长期形成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品质对和谐社会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载体价值最为突出,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我们常说乡村是文化宝库,如地方品种、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等与生产有关的农业文化,编织、酿造、美食等乡村手工艺文化,与消费有关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信仰有关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各种禁忌,雕塑、绘画、歌舞、地方戏曲、民族体育等民间文学艺术,乡村文化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乡村文化是民族凝聚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无时不在地施加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央强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出要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乡村具有独特的自治条件,保留着自治的传统,同时具有丰富的德治资源,特别是乡村结构所产生的天然的教化作用,为乡村善治以及整个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资源。

  乡村价值存在于乡村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它是其他社会空间难以替代的。如果乡村遭到破坏,相应的乡村价值就会丧失。

 
编辑:秦艳飞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8-21


2020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