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6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2020中国生态小康指数95.2: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

★文 /鄂璠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鄂璠

  空气质量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通过“2020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国公众对这场“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客观评价。

  “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这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1591173374113849.png

  “到2019年,PM2.5未达标的261个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23.1%,全国337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了36.6%,提前一年完成下降目标,年底前完成PM2.5目标已成定局。”5月15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道。

  刘炳江还谈到了关于优良天数比例的目标,“五年要提高3.3个百分点,即相当于337个城市均要提高12天,2018年为79.3%,已经完成了79%,但去年7省遭遇五十年不遇的长达三个月高温热浪、干旱少雨极端天气条件,臭氧浓度大幅上升,虽然给完成‘十三五’目标增加了困难,但今年1至4月,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为剩余2/3时间打下良好基础,只要不出现极端的天气事件,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完成”。

  打赢蓝天保卫战,就是在向大气污染宣战。空气质量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在这方面,公众的感受如何?通过“2020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国公众对这场“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客观评价。

  从95%到65.3%,三连降!

  2020年4至5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2020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进行了调查。综合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2020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为95.2分,比上年度提高7.1分,创下了该指数自2005年首次发布以来的最高涨幅。

  “中国生态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是从对周边环境状况评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评价,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认同度,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等五个方面进行的。在本年度中,五项细分指标得分分别为93.7分、97.8分、93.1分、96.5分、98.9分,分别比上一年度提高了8.4分、3.3分、8.9分、6.8分、5.1分。

  公众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最直接的感受大多来自于两方面的判断:能否经常看到蓝天、能否惬意呼吸到清新空气。连续多年,公众都用投票的方式把“空气污染”送上了“公众眼中最‘可怕’的七类污染”榜单之首。今年仍然“没有例外”。

  尽管空气污染仍然是目前公众集体意识中的最大“生态敌人”,但是,面对“你觉得正在受到哪些环境污染的威胁”这个问题,表示自己正在受到空气污染威胁的人数还是比往年少了许多。在“2017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95%的受访者表示正在遭受空气污染的威胁;在“2018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92.3%的受访者表示正在遭受空气污染的威胁;在“2019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86.5%的受访者表示正在遭受空气污染的威胁;在不久前结束的“2020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表示正在遭受空气污染威胁的受访者占比下降到了65.3%,比上年减少了21.2个百分点,比3年前减少了29.7个百分点。

  3年前,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一个新词——蓝天保卫战。作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一部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目标被提了出来。

  大气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治理大气污染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2018年,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今年,打赢蓝天保卫战迎来了决胜之年。“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要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我们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刘炳江重点分析了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PM2.5的浓度依然较高,虽然今年全国PM2.5普遍下降,但“2+26”城市的PM2.5浓度仍然较高,2019年达到57微克。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周边出现了两次重污染过程就是典型案例。

  二是臭氧污染逐渐显现,臭氧浓度上升逐渐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

  三是结构调整难度较大。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未来工作重心将逐渐转向结构优化调整。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用地结构偏粗放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宏观上,这些结构优化调整任务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拉动有效投资、补齐短板、实现经济双赢的重要举措;但微观上,具体到每一个项目上,都是“难啃的骨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继续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PM2.5和O3协同治理,实施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完善蓝天保卫战的专项督查机制。”刘炳江表示,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6-06


2020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