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荣昌区委宣传部 面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荣昌的发展让人充满了想象。 自今年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荣昌区成为川渝两地最受关注的区县之一。 
跻身前列 荣昌是一个只有86万人口的 “小区” , 2019年的人均GDP却能跻身到全重庆市第6名 荣昌能如此引人关注,一是因为其独特区位:位于成渝主轴线上的交界处,是成渝地区的“黄金联结点”、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城市”。二是因为其经济活力:2019年,荣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9.1%,居全市第一;共签约项目341个,合同金额1269亿元,工业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70.1%,居全市第一。三是因为其敢为人先:全国第一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货运机场,三件大事“无中生有”,一件一件相继落地。 面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荣昌的发展让人充满了想象:荣昌要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极。 发展转折 源于打了一副“成渝牌” 通过梳理荣昌的发展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荣昌经济的爆发增长只是近3年的事情。过去的荣昌,一直都是以农业和传统手工业见长,由此也形成了荣昌猪、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颇具知名度的“荣昌四宝”。 数据显示,2016年,荣昌区的GDP只有368.12亿元,在重庆渝西地区中排名中等偏下;而2019年,荣昌区的GDP已经达到了652.54亿元,3年增长了近3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近100亿元。 从GDP总量看,荣昌目前还拿不到头筹,但荣昌是一个只有86万人口的“小区”,2019年的人均GDP可跻身到全市第6名,不仅位居渝西前列,甚至还超过了部分主城区。 荣昌发展的转折点是该区十四次党代会。在这次党代会上,该区提出了“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而在过去,荣昌的发展定位一直以“渝西门户”自居。 促使荣昌调整发展定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对荣昌而言,这个定位调整具有历史性意义:它标志着荣昌真正跳出了荣昌看荣昌,首次站在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来找定位、求发展,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一项生动实践。 打开了视野和思路的荣昌,还在这个会上确定了建设国家高新区、国家货运机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三件大事,以此作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2018年2月,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2019年2月,荣昌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2020年1月,李克强总理对荣昌货运机场又作出重要批示。 非常有意思的是,荣昌在跳出荣昌看荣昌后,挖出的第一座“金矿”居然是“荣昌四宝”等传统特色产业。短短两三年,荣昌在陶瓷上引进了马可波罗、惠达卫浴、金意陶等一批知名陶瓷卫浴洁具企业,迅速跻身全国高端陶瓷主产区行列,被批准为重庆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在猪产业上引进了九次方大数据、琪金食品、广东温氏等行业领军企业,荣昌国家生猪市场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交易量占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0%;在夏布产业上引进了无锡尚上、湖南华升、重庆熙妮等一批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了以夏布为特色的服装生产出口基地。 由此,荣昌“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等传统特色产业,转眼间就变成了质量高、效益好的新的支柱产业。 从2018年起,荣昌的经济增速一下就从过去的中等水平跃升至全市前列。这一年,该区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签约项目338个,合同资金637亿元,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2个,工业运行及投资综合排位全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