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小康故事
【小康故事】专访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念好“两业经” 跑出“加速度”

★文 /赖惠能 潘晗艳

QQ浏览器截图20200327160433.png

对话 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右)接受《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左)采访。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 赖惠能 潘晗艳

  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这些年,绍兴坚持不懈念好“两业经”,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的绍兴,如何在转型中找准方向,扬长补短,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就此问题,《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专访了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

  《小康》·中国小康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被形象地称为“两只鸟论”。从绍兴来看,这一理念形成的背景是什么?这些年绍兴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开展这项工作?

  马卫光:改革开放以来,绍兴涌现出一大批以生活消费品生产为主业的乡镇企业,逐步形成了基于镇域和县域范围,以纺织面料、领带、袜子、珍珠、化工、金属加工品等企业和产品的地域集聚为主要特征的众多块状经济,产值一度占了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0%以上。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充分化,以及资源环境的制约,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天花板”,较早面临“成长的烦恼”。绍兴是浙江的缩影,绍兴的困境也是当时整个浙江所面临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多次到绍兴考察调研、“解剖麻雀”,指示我们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既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又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对绍兴及其他城市进行深入调研后,省委作出了“浙江只有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的科学论断,并指明了“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腾笼换鸟’”这一具体路径,在全省掀起了一场涉及思想观念、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这些年来,绍兴认真贯彻“两只鸟论”,坚持不懈念好“两业经”,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化内生性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厚植外生性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成为浙江唯一连续7次获全省“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的城市。一是推进集群制造。我们根据绍兴发达的块状经济以及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而形成的链状经济这一特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企业跨区域整合集聚“一园式”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主辅分离或引进植入创意、设计、研发、信息、物流、营销、品牌、人才等要素和新产业环节,从而形成立体式的企业聚落和产业体系,推动块状经济和链状经济向集群经济发展提升。二是加强创新创智。深入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全市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大力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一行业一朵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体系,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共建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涌现出工厂化养蚕、工厂化养殖淡水珍珠、“不上头”黄酒等颠覆性新产品、新技术。三是做优发展平台。坚持以“一线城市”标准打造城市核心功能,大力推进绍兴滨海新区和科创大走廊、文创大走廊“一区两廊”高能级大平台建设,高起点规划,实体化运作,并落实了一批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开发区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提升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建设水平,高标准建设蓝印小镇、袜艺小镇、黄酒小镇等特色小镇。四是抓好纾困纾险。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9”政策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亩均论英雄”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常态化开展“三服务”“走企连心”等活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负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妥善处置个别企业风险,不良率降低到1.2%以下的合理区间。

  《小康》·中国小康网:作为浙江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单位,绍兴以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珍珠等五大传统产业为突破口,进行改造提升,这几大产业的提升方向和路径分别是什么?

  马卫光:从全市产业发展方向来说,我们将以集群制造为抓手,推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整体性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分行业来说,纺织产业在加快印染企业集聚提升的同时,积极打造设计“梦工厂”和智造“云工厂”,推进中国轻纺城“市场进化”,推动纺织印染服装之城向时尚设计智造之都转型,打造“时尚纺织之都”;化工产业全面实现“一园式”发展,向生产清洁化、设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全球高端染料和绿色化工创制中心;金属加工向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领域拓展,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黄酒产业融合文化旅游,拓展酒庄产业,加强品牌营销,加快建设黄酒小镇,打造“世界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都”;珍珠产业向珠宝设计、营销、展示方向发展,融合翡翠、钻石、贵金属等,由“珠”向“宝”提升,建设国际一流的珠宝加工和贸易中心。

  《小康》·中国小康网:当前绍兴在市级、省级、长三角等不同层面的核心产业定位是什么?它将分别为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产业升级提供怎样的经验和认识?

  马卫光:市级层面上,立足绍兴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着力打造“3+2+4”的现代产业体系,“3”就是纺织、化工、金属加工三大重点传统产业,“2”就是黄酒、珍珠两大历史经典产业,“4”就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省级层面上,高水平建设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力争到2022年,集成电路、现代医药产业年产值均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现代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长三角层面上,通过深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形成现代纺织、绿色化工、集成电路、现代医药等10个现代制造业集群,培育形成新材料、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10大标志性产业链,打造长三角先进智造基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体会:一要谋定而后动,在选择产业主攻方向时,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盯准产业红利,选择那些具有高成长性、能较长时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具有足够市场空间、国内市场规模在10万亿元级的产业,具有培育可行性、通过努力能在本地形成集群的产业。二要抢抓时间窗口,科学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宏观政策机遇,果断出击、集中攻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无中生有”。三要推进精准招商,按照“建链、强链、补链”的思路,紧盯头部企业、实力企业、创新企业和孵化项目,持续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一链、辐射一片的效果。三年来,我们累计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17个,其中50—100亿元项目16个、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四要产城人文融合。坚持产业、城市、人、文化四大要素一起抓,从产城融合向产城人文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不断做优城市能级和品质品位,提升各类发展平台的承载力和舒适度。

  《小康》·中国小康网: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前绍兴产业数字化进展如何?如何分别看待绍兴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状况?

  马卫光:我们积极贯彻我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大决策,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33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努力打造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在产业数字化方面,重点以数字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标准化+”,采用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模式,建立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比如,在纺织印染产业,推广和嵌入数字设计、智能织造、自动配色、无水印染等设计“梦工厂”、智造“云工厂”元素和链条,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全市累计上云企业近3万家,在役工业机器人超过1万台。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我们以集成电路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打造长三角“芯”高地,绍兴成为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集成电路产业平台入选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力争到2022年,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2025年突破3000亿元,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后服务的全产业链。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3月下旬刊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3-28


2020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