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评论
评论:取消自主招生 关了扇窗却开了道门

★文 /蔡运磊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蔡运磊

  “强基计划”不但扎紧了公平公正保障机制的篱笆,而且进一步严格高校考核,完全做到了“阳光操作”,随时可以拎出来“晒一晒”。

  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实行“强基计划”的重磅新闻引发了强烈关注。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此举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成效显著。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无论是学业成绩、科技创新还是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均相当突出。但为何成效显著,自主招生却戛然而止了?有意见称,自主招生的部分学科过于宽泛,教育资源撒胡椒面,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力,甚至个别考生大钻空子,提供虚假学科特长材料等。

  教育部是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及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此举反映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确实准备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如今,“刹车”是有了,那么“油门”呢?

  加注的“油”:“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开宗明义,就是这么清晰明了。如何化蓝图为现实?尽在教育部的“强基计划”中。

  所谓“强基计划”,主要就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非常明确,非常清晰,当然,也可以认为非常“功利”。这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之笼统定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笔者认为,“油门”有三:一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二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目前教育部已遴选了部分高校开展试点。教育部不仅“扶上马,送一程”,组织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的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而且相关高校还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

  此外,“强基计划”改革了招生选拔模式。比如,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在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再根据其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按比例合成考生的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计划还规定,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统筹兼顾,相当周全。

  “强基计划”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以“量身定做”——单独为其制定培养方案,如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可以说,单就这一点,已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模式接轨了。还有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等亮点。

  “强基计划”不但扎紧了公平公正保障机制的篱笆,而且进一步严格高校考核,如笔试、面试均须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完全做到了“阳光操作”,随时可以拎出来“晒一晒”。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2月下旬刊

 
编辑:王一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20-02-24


2020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20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