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10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故事
【小康故事】“美而富”的洱源之路

★文 /于靖园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记者于靖园 洱海之源洱源只要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一定能创造天蓝、地绿、水清、民富的未来。

融入自然

  融入自然 位于洱源县凤羽镇的空中稻田剧场,由白族著名建筑师八旬设计,是一个融入自然的艺术建筑

  每年9月初,丰收的季节又快开始了。汩汩流淌的清泉三爷泉在阳光下露出透亮清澈的光彩,一片又一片金黄的稻子展现着其茂盛的生命力,石榴树红了,玉米也堆满了各家各户的小院。

  “这是我们洱源最好的季节!”云南省洱源县佛堂村村民杨银珠说道。洱源,因高原明珠洱海源发于此而得名,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滇西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大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海拔2060米。洱源居住着26个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这里资源丰富,素有“高原水乡”“温泉之乡”“梅果之乡”“乳牛之乡”“中国温泉之城”等美誉。

  美而不富,此前一直是洱源县的困境。摆脱贫困,也就成为这座小城不懈奋斗的目标。2018年9月,洱源退出贫困县之列。

  走出山区成就新居梦

  茈碧湖镇吉菜村曾是洱源县重点贫困村,全村有62户283人,2014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223人,贫困发生率为78.80 %。洱源县把吉菜自然村列为全县重点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村之一,按照“群众自愿、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统一监理”的原则,在哨横大路东侧向阳背风处选址实施易地搬迁,政府共投入了5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4户村民在政府帮扶下在新址重建新家,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搬迁到新村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享受到了国家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得到了建房和产业发展资金扶持。

  一排排新房依山而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吉菜新村村民杨绍璋的新家青瓦白墙、窗明几净。4年前,杨绍璋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住在新村西南角下的山坳里。在脱贫攻坚中,杨绍璋家获得了10万余元易地搬迁整合资金和3000元产业扶持资金,和23户村民一起搬到了如今的吉菜新村。随后杨绍璋家还拿到了政府3万元的贴息贷款,发展起山羊养殖,他的儿子则做起了山羊销售,如今全家顺利脱贫。

  除此之外,很多村落通过基础设施改善而脱贫致富。交通不便导致山里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跟不上,身在山区的农民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关于路的话题也一直与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想富,先修路”。

  牛街乡原来有很多贫困人口,位于这里的福田村彝族北组村民小组坐落在海拔3200米的深山中,在33岁的村民刘源印象里,从他的爷爷辈开始修路,3代人,13年,只修通了唯一一条2.5米宽连接外界的小路。村里的农副产品难运出去,村外的生产生活物资难运进来。2017年,依靠脱贫攻坚项目,偏远的小山村终于修通一条长9.2公里、宽6米的新公路。路修通后,刘源养的牛羊和土豆卖出去了,不久前他买了一辆车。“以前牲口养得少,现在路修通了,养的牲口翻了一番,以前每年五六千的收入,路通了以后收入每年3万多。”刘源说。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01


2019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