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09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向前眺望三十年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

★文 /刘彦华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记者刘彦华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育人模式改革的十年实践,不仅是对应试教育的有力摒弃,更为基层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范本。而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常说:“好的中学教育绝不是预备升学教育,而是要向前眺望三十年,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二三十年社会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立德树人,推行素质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教育的重要命题。面对时代的考卷,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下文简称:三十五中)育人模式改革的十年实践,不仅是对应试教育的有力摒弃,更为基层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范本。

  构建以“育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十五中,是一所由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是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志成中学,由李大钊、邓萃英等教育名流担任校董创办。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走出了宋平、王光英、李锡铭、王光美、邓稼先、王岐山、陶西平等众多杰出人才。

  不过,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谈及2008年1月上任之初对它的印象,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底蕴深厚,校舍老旧,身陷重围。当时,三十五中高中部地处北京市小口袋胡同,属寸土寸金的西单地区,左邻右舍皆为强手,而三十五中一段时间面临搬迁问题,因校舍、设备无法更新而日渐落后。学校虽有全面育人传统,教师们爱岗敬业,但在升学竞争中因区域校际竞争激烈而在第七名上下徘徊,甚至一度被一些媒体列为一流三类学校。

  “看摊儿”显然不是朱建民真心所愿。于是,如何将学校的深厚文化底蕴转化为变革发展的动力,如何带领学校突破升学竞争的圈子,打造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便成为朱建民和他所带领的三十五中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课程在教育体系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朱建民常说:“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观。”据他介绍,围绕“立志、成人”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三十五中用十年时间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层的立体多元课程体系。

  “一体”是指国家核心课程板块;“两翼”,一翼是科学课程、人文课程、艺术与审美课程,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另一翼是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研学社团等学生自主发展课程板块;“三层”则是指每个板块的课程又分为基础性、研究性、拓展性课程三个层次展开。

  科技与创新类课程是三十五中的一大特色,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类课程重点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服务,为此,三十五中实现了三大创新:一是将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体制的创新;二是由教育者和科学家共同设计课程,实现了课程的创新;三是跳出为了追求分数而教、为了分数而学的价值体系,而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价值追求,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编辑:风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8-31


2019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