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08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小康故事
【小康故事】点农为金 永联再写新传奇

★文 /郭玲

  吴栋材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提出“五湖四海,三教九流,有为有位,无为让位”的人才战略,这也成为永联人才源源不断的秘籍。

  永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张刘瑜1994年大学毕业,是当年第一批来到永钢的大学生,“当时一起来的一共6个人,最终只有我留了下来!”张刘瑜这一待就是二十几年,没有再离开。回忆在永钢的这些年,张刘瑜坦言,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外乡人可以成为永钢集团的高管。“五湖四海用人”,这组数字应该是最好的说明:现在,永联村党委班子7人,只有一个永联人;干部队伍451人,只有29个永联人;永联集团员工11000人,只有1473个永联人。

  为了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永联村党委班子花费了很多心思。既是永联人也是永钢人的蒋志兵,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为了留住人才,永联村投资6亿元,为永钢的外地员工建设了2200多套公寓房,生活设备一应俱全。永钢的员工来自全国几十个省份,永联村的图书馆订购了这些省份的报纸,让身在异乡的员工能够通过这些报纸寄托思乡之情……每年的除夕夜是永钢人最盼望的时刻,老吴书记来到永钢的职工食堂,和外地员工一起跨年,吃年夜饭,席开几十桌的壮观场面让蒋志兵说起来还很是激动,“很多人为了这顿年夜饭,宁可过了年再回家,也要在这里过除夕”。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吴惠芳接任村党委书记后,依然年年和永联集团的员工一起吃年夜饭跨年,这种情感上的交流被蒋志兵称为激励员工们的“核动力”。“杀伤力非常大!”蒋志兵笑称。

  对人才的重视上,现任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与吴栋材的理念一脉相承。“产业要兴旺,人是第一位因素,我们引才用才,强调的是人的高素质,同时还有人的积极性,二者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让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持有一定的股权,是有效的激励办法。”成立于2013年的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是由永联村项目建设部门转制而来,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成长为江苏省建筑百强企业,秘诀正是吴惠芳提到的“激励”:在永联精筑建设集团,永联村控股60%,剩余40%允许经营管理团队参股,这一方式充分调动了经营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也成就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红红火火天天鲜:一二三产业因集体而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但是不能以永钢集团的兴旺来替代永联村的产业兴旺。永联村的产业兴旺,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我们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在一次采访中,现任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这样阐述他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理解。

金手指

  金手指 这个“金手指”名为“创造”,又名“白手起家”。它有三层寓意:一只创造之手、一只共享共建之手、一只松紧有度之手。

  2005年,在父亲吴栋材的多次劝说下,吴惠芳回到永联村,从一名军官变成了一名村干部,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小吴书记。同样有着当兵经历,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和1998年抗洪的吴惠芳拥有和父亲一样的魄力,但却多了更多超前的理念。小吴书记的到来,为永联村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也翻开了永联发展的新篇章。

  正是吴惠芳回来的2005年,永联村抓住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试点的机遇,搬迁了3600户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村民住房,新建了小桥流水、田园风情的永联小镇,村民们就此搬进小镇的公寓居住。也是从2005年开始,永联村以每亩每年1300元的标准将村民手中的8000亩耕地集中流转到村集体,实行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

  不仅如此,土地流转了,解放了劳动力的农民有了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有人到永钢工作,或者去其他企业打工,既有财产性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有人当上了养殖大王、种植大王,获得村里给的巨额奖励;还有人成了创业明星,在农民创业园中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8-20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