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07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人与自然:以自然为灵魂

★文 /戴荣里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自然之美作为衡量人世间真善美的标尺,从来都在度量着艺术品的价值。面对自然,艺术家需要讴歌自然、遵循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

  前不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去世了,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引起了建筑界的极大震动。作为现代建筑的大师,他的设计作品涵盖了中西文化,带有明显的时代感、地域文化特点和中西合璧的特征。他的设计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更是贴近自然的杰作。

  在贝聿铭先生的童年时代,苏州山水和上海的高层建筑促使他对建筑学产生兴趣。此后,美国留学更让他参透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实质。在一次次的建筑设计实践中,贝聿铭先生面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尊重建筑物与自然的契合,与技术的统一,与人性的一致,让他设计的建筑物既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又能和一定时间段的建筑技术手段相协调,在达到用户满意的同时,能触动世人的心灵,传递建筑美感。

  贝聿铭先生的建筑设计,在对建材的运用,在自然、舒适的基础上,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共生。他的设计用光说话,继承传统又有自己的完美创新,符合人性又有发展的眼光。他设计的香山公园具有鲜明的中国园林特色,那是他在精研细究众多园林建筑的基础上精心构思的产物;他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也是花费了大量心血,以自然的表现方式,集中技术与文化表现手法,让博物馆既有江南风韵,又有开放式的风格,赢得无数参观者赞赏;而卢浮宫的金字塔设计,则是巧妙利用了“靠光线说话”的原则,赢得当地民众的热捧。贝聿铭的每个建筑设计方案,尊崇自然而又超越于传统,让欣赏者远观中有享受,近瞧时有滋味。大师的建筑之美,是巧夺天工的自然之美,是自觉适应民众要求的慈善之美,也是引领建筑潮流的科技之美。

  美是自然的,自然的一切才使原始美得以呈现。纵观贝聿铭大师的设计精品,所留给观众的,一定是有关自然的遐思,这恰恰证明了贝聿铭先生遵循艺术规律,不断地去挖掘自然、表达自然、复归自然,最后赢得自然的尊重。他设计的一个纪念馆,一半建在海水里,一半建在陆地上,在动静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轻盈与凝重之间,尽显自然之本色。贝聿铭先生的建筑实践,证明了天下艺术作品的共性:遵循自然原则为第一要务。

 
编辑:吉茵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7-27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