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专栏
私享城市:捧着“粑粑”逛古镇

★文 /曲雪松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喜洲有一种美食,凡是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与它相遇,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不期而遇,我就是第二种。

  从大理城开车到喜洲也就半个小时。古镇不大,穿过小巷到四方街,第一眼被吸引的,就是街口的一只大铁炉。上下两层炭火,一位大爷正把上层装满火炭的平底锅用特制的工具掀开,露出中间一层烤得金灿灿、油汪汪的几张面饼,从酥皮里透出的饼中的内容看上去很丰富……大爷很热情地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招呼我,“嘿,来得正好,这一锅刚烤熟,尝尝吧,有甜的有咸的”,此时刚好中午,我也饿了,就各买了一张,先吃了一口甜味的——呵!这个香啊!

  我问大爷“这叫什么”?大爷指着铁炉身上的两个大字说,“粑粑”。说完走到旁边的面案上开始操作:把事先发好的面擀成饼,涂一层猪油,撒上肉丁、油渣、火腿和红糖,然后把面皮卷起来,分成6份,再擀成小圆饼,这是甜口的;咸口的程序都一样,只是里面的辅料换成葱花、花椒、盐……小圆饼整齐码在铁锅里面,再刷上一层香油,把装有火炭的铁盖覆在上面,上下炭火同时烘烤,几分钟后,一锅香喷喷的外酥里软的“粑粑”就出炉了。

  真想不到在苍山洱海之间的云南大理喜洲镇,竟能艳遇到如此质朴美味的烤饼。这种用炭火烤出来的味道,跟机器流水线上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带着烟火气和手做的温度,对我这个喜爱面食的北方人来说,简直是意外惊喜。

  手捧着香酥甜软的“粑粑”再逛古镇的感觉,也完全不一样了。翘脚飞檐、雕梁画栋的白族建筑非常有民族特色,即使是最普通的居民楼,也被各种画饰装点得绚丽多彩。著名的严家大院就在这一群民居之间赫然耸立,从眼前的高门深宅、雕栏玉砌,不难想象当年茶马古道的繁荣景象,以及马帮贩运的特色生意为当地人带来的富庶生活。厅堂里悬挂的大大小小几十块牌匾,能看出大院主人广交贵胄的豪阔气派。只是,严家的后人并未继承先人事业,这里已经成为当地民族建筑博物馆。

  从大院出来,拐角就是一面面“彩色的墙”,那是蜡染的布晾晒在竹竿上,形成的古镇一道独特风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靓丽,染布的姑娘笑容也特别灿烂,挑动的人心情畅爽。我忽然想起,前些年小燕子、紫薇格格、尔康少爷和五阿哥他们逃离皇城,不远千里迢迢想要寻觅的世外桃源,应该就是这里吧。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说的不就是人们一直向往的“风花雪月”么。

  还是回到我们已经住了一周却没住够的大理城吧,城里民风淳朴,有怡情养性的宅院流水,也有喧嚣的市井繁杂。旅程还有两天就结束了,得抓紧时间再去逛逛菜市场,再去认一认那些没见过的南方蔬菜。我至今觉得,最好的旅行,是在那里住上一段日子。这种住,不是住酒店,而是找当地有特色的民宿客栈,带厨房能做饭的那种,住下来,过一段像在家里的日子。我是在大理的菜市场才知道,什么是藕的真正味道和口感,那种脆生生带着清香气的藕片,配一盅当地产的梅子酒,再加上包里的香酥“粑粑”,一定又是个美妙的夜晚。

  百年的功名是梦,眼前的日子是真。如若不近烟火气,岂非枉来一趟人间。(曲雪松)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报道)

  本文刊登于《小康》2019年4月下旬刊

作者:曲雪松

作者:曲雪松

生活里有诗,但没有所谓远方

因为它就在眼前,我用笔记录的每一个瞬间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7-31


2019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9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