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12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在农村、工厂触摸改革脉动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


  主力军 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充分发挥好“主力军”作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架起全民奔小康的桥梁。
  
  改革开放的成绩单背后,是以胡小燕、余留芬为代表的基层工作者喷薄出的强大力量,他们最“接地气”,最了解广袤大地的每一条纹理的变化,他们与改革的脉动同频共振。
  
  改革开放40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日新月异。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这里的每一幢高楼大厦、每一寸公路、每一件商品都离不开打工者的辛勤劳动。他们就是大时代中一颗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在广东,外来工最多的时期达到3000多万,来自四川武胜县的胡小燕就是其中一员。
  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充分发挥好“主力军”作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架起全民奔小康的桥梁。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一个村富不富,就看村支部”,无数的最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上挥洒着智慧和汗水,带领村民抛弃贫穷,走出困境。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建设新城市的外来工还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村干部,他们都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石,《小康》记者采访了两位基层代表,试图解读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基层力量。
  
  “代表只有5年,责任却是一生”
  胡小燕很忙。
  《小康》记者初次电话联系她时,她正在北上进京开会的高铁上。胡小燕,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副主席,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原副主任、销售主管,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会议、接受采访,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今年,正好是胡小燕在广东的第20个年头,她从基层工人一步步走上车间管理岗位。2008年1月21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高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为首批三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之一。2012年,通过公务员选拔,任佛山市三水区总工会副主席。
  “走到今天,我特别幸运。”胡小燕并不掩饰上天对她的眷顾。回望来时路,胡小燕把一次次成长归结为“幸运”,感恩改革开放时代。
  说起当年离开故土,胡小燕仍是感慨万千。迫于生活压力,1998年农历十月廿三日,她从老家四川广安农村出发,先坐汽车到县城,县城到重庆,重庆到广州,广州再到佛山,这一趟花了三天三夜。那一年,像她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仅四川省就有800多万人。
  1998年底的珠三角已经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风生水起,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扩张,每天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向珠三角地区汇集。刚到佛山的胡小燕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找到了一份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月500元左右。半年后,胡小燕经人介绍来到陶瓷厂“看窑尾”,刚出窑的砖温度有1200℃左右,有时遇到流水线运作不正常的情况时,下班后还要将烂砖运走。这个工作虽然更辛苦,但能多赚100多元。胡小燕一头扎进去了,并利用业余时间去“偷师学艺”,学会了分选、印花和淋釉。技能的掌握让她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4年间,胡小燕先后跳槽了5家工厂,2002年6月,胡小燕来到了新明珠陶瓷厂做分级员,后经考核后她被提拔为跟班质检。两年后,胡小燕通过竞聘走上了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车间管理岗位。
  “当时从招工、培训、考核、抓生产全部是我一个人。有时候凌晨4点起床,5点到车间,到晚上11点还在车间。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去的,脚上全是泡,回来用针挑破,第二天照常上班。”胡小燕与其他外来务工人员一样,把汗水浇灌在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里,而这份付出也逐渐开花结果:她在厂内被评为优秀管理者,先后获得三水区、佛山市“十佳外来工”称号。
  对于胡小燕而言,2008年是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她成了“明星”。
  2008年3月5日,北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作为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带着两个建议和来自上海的朱雪芹、来自重庆的康厚明,一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中国2.1亿的农民工群体。
  因为是首批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在那一年的3月,他们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首次在聚光灯下的胡小燕,这是她从未预设过的角色,竟让她束手无策。“自己凭什么,能做什么?”戴上突来的光环,她意识到首要任务是学做“人大代表”。在媒体的报道下,她很快便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眼里的代言人,找她反映情况的人特别多。
  “我接到那些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我也就是一个普通打工者,也不是万能的。”胡小燕说,形形色色的问题里,有劳资纠纷,有身边琐事,她也有过困惑,“但后来想通了,既然是人大代表,有能力帮到大家的就尽量帮,能帮多少是多少”。
  5年参加全国“两会”,在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期间,胡小燕利用休假时间走访工友,用博客、QQ空间等工具搜集群众信息、撰写建议,从自己身边人的实际问题出发,一共提出了包括欠薪入罪、医保对接、异地高考、住房福利等20个建议,每个建议都与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相关。
  胡小燕的建议也得到了回应和重视,这让她感到自己也能为这个群体贡献力量。比如,2011年,广东开始实施新政策,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保障房;各级农民工人大代表名额也在增加。
  “代表只有5年,责任却是一生。”胡小燕说,“哪怕不再是代表了,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尽责,因为我就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也建立了与这个群体的有效沟通渠道。”
  2012年,广东试行在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中选拔公务员,让胡小燕人生轨迹再次改变。她进入了佛山三水区总工会,成为职工们的“娘家人”,任三水区总工会副主席,分管经济和权益工作。
  20年,从四川大山到广东佛山,从基层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再到工会副主席,回望来时路,胡小燕特别感恩这个时代,未想过的人生变成了现实。
  胡小燕只是一个缩影。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由最初的3名变成了45名。在中国参政议政舞台上,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代表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2018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做客中国小康网、小康全媒体演播室,参与“2018聚焦两会”节目的录制。
  
  “一个村富不富,就要看村支部”
  “一个村富不富,就要看这个村支部,而村支部的战略堡垒强不强,就要看这个支部的领头羊。带头人能够牺牲付出、无怨无悔地去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成。”余留芬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大家都有一种“等、靠、要”的思想,那就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实现,更不可能带领村民致富,不可能把一个村变好。
  余留芬是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她用10年时间,将一个人均收入不足800元(人民币,下同)、1/3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集体资产达800多万元的示范村。同时,她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创办村集体企业,不仅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为此,余留芬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2000年,岩博村的村干部多次找到余留芬,希望她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大家一起干。反复考虑之后,2001年,不到32岁的余留芬扛起了岩博村村支书的担子。从此,她肩负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使命。
  “一个走出村子都要走上一天的村庄,怎么能富?”余留芬上任后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要想富,先修路。
  上任后的第7天,余留芬决定修路。白天,她与村民们在工地上一同挖泥巴、掌钢钎、抡大锤,晚上还要为协调修路占地的问题挨家挨户做工作。看到修路缺钱,她还拿出了自己的4万元。历经3个多月的奋战,一条4.5米宽、3.5公里长的通组路终于修通了,随着鞭炮声响起,两辆拉着10多吨煤的大货车开进了村里。
  “岩博村也曾是一个啥都没有的贫困村庄,我们自己创造条件,没有就去想,没有就去找,我们也是抓住国家扶贫政策的机遇,带领村民实现小康,走向富裕,一步一步走过来。”余留芬在接受采访时说,修路是一个最明智的决定。
  有了“路通”的基础,才有“财通”的可能,在贵州茅台集团的帮扶下,岩博酒业在2013年成功研发出清酱香型优质白酒——岩博“人民小酒”,很快受到市场青睐。看到酒行业的潜力后,余留芬决定把重点放在发展酒业上。
  为了尽快扩大生产规模,村里采取了“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的融资方式,余留芬带头抵押财产向银行贷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岩博酒业很快从大山深处的小作坊升级为全国性品牌,年生产能力5000吨,可解决300余人就业。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和余留芬的对话,让岩博酒业出产的“人民小酒”变成了“网红”,找余留芬的人山呼海啸般涌来,使得岩博村在一年的时间当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岩博酒业正在推进提质升级,力争年内把“人民小酒”产能扩建到1万吨以上,并上市挂牌“新三板”,力争在2020年把规模扩大到年产5万吨,建成几十万亩高粱种植基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
  从私人酿酒小作坊到花园式规模酒厂,18年来,岩博村支书余留芬努力发展岩博小锅酒产业,打造独具特色“清酱香型”酿造工艺,让大山深处的岩博酒香遍中国、走向世界。岩博酒业“人民小酒”、“藏头液”、“小锅酒”等十多个产品投入市场,带动盘州市6840人种植高粱,帮助联村1012户、3450人入股岩博酒业。17年前的岩博村集体经济为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住的大多是土瓦房、茅草房,不少地方甚至人畜混居,粪水横流。而如今,岩博村人均收入突破22000元。
  “初心不变是作为妇女代表的使命和担当,我将努力把妇女发展和地方建设结合起来,带动更多的姐妹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11月4日,中华全国妇联第十二届常委余留芬,在贵州省盘州市举行的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宣讲会上如是说。
  这些年来,余留芬先后获得全国农民女状元提名、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但在她看来,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应尽的本职工作。2018年12月15日,余留芬获得由《小康》杂志社推选的2018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
  “我们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到希望。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就是要带头引领,用实际行动树起一面旗帜,才能带动百姓跟着干。”余留芬说,“让群众共享脱贫红利,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除了胡小燕、余留芬之外,还有诸多基层代表人物,榜上有名。热爱群众,对群众工作充满感情的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马善祥从事基层调解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30年,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在南海维权中敢于斗争,充分发挥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原书记、局长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山西省妇联原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申纪兰带领平顺县西沟村人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物玛乡抢古村党支部书记尼玛顿珠,他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牧区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干部扎根基层,有责任、有担当、有胆识、有能力,是改革开放的坚定践行者,他们做的事情看似“小”,但正是由于这些“小事”的日积月累才积聚出了“大能量”,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前行与进步。
  
  
《小康》2018年12期下
  

 
编辑:李弋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1-02


2018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