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10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创业园区帮小微企业“安家逐梦”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进驻有场地、研发有补贴、创业有导师,作为中关村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在这里享受着一系列的“福利”,并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融资难?租金贵?发展遇到瓶颈?——不要着急,创业园区会为你提供你想要的帮助。
  这并不是一句浮夸的广告语,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上,创业园区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中国创业园区的领头羊,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小微企业的发展备受瞩目。
  为了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创新创业水平,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今年年初,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出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管理办法》),称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初创期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的研发投入补贴,鼓励企业敢于创新、敢于投入。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中关村最有创新潜力的群体,它们的发展决定了中关村未来的发展。数据显示,中关村成立5年(含)以内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数量占中关村企业总数的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3年均在9%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啟文说:“今天的独角兽企业如商汤科技、寒武纪等都是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而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就是在为中关村创新‘加速度’助力。”
  
  研发补贴:政府给小微企业发“红包”
  《管理办法》提出,对成立时间在5年(含)以内、从业人员100人以下、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企业上一年度研发费用支出额度,按一定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金额20万元。具体补助标准有三档:企业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在10万至100万元的,按支出额的5%给予补助;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高于(含)100万元、不足500万元的,按照每家10万元给予补助;上一年研发费用总额高于(含)500万元的,按照每家20万元给予补助。
  假如一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高达500余万元,20万元能发挥多大作用?“一年补贴20万意味着,我们在某个领域就能多聘请一名有2到3年工作经验、一本高校毕业背景的熟练技术人才。多一名研发人员,对公司研发进度的推动有很大意义。”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红岸水滴科技公司研发负责人冷哲说。对于这一政策,国科赛思联合创始人齐敏也用“雪中送炭”来形容。
  翁啟文表示,除了切实地给予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补助,中关村还将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库,开展“前沿企业挖掘与支持工作”,探索优质项目发现机制,为企业后续的技术研发、融资、业务拓展等提供信用背书和更多服务,在中关村这片创业热土上培育更多的未来独角兽企业。
  广阔的中关村中,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显得格外引人瞩目。这座位于中关村大街、曾经负有盛名的电子商城,如今被称为教育创业者们的“朝圣之地”。从2014年改造成为互联网教育产业园区以来,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已经累计引进100多个互联网教育企业和创业项目。即使在2016年我国经济进入下行趋势、互联网创业者数量大幅下降、很多孵化器都开始转型的时候,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仍出现想入驻的教育企业排队的情况。
  这里面有教育行业本身繁荣的原因,而孵化器的质量也不容忽视。
  由于毗邻各大高校园区,中关村园区最大的企业种类就是教育企业。正因为如此,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在这里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心位于中关村核心区,是“互联网+教育”产业专业园区,致力于教育的创新发展,享有“中国教育硅谷”的美誉。中心依托海淀区教育和IT技术的两大优势,打造三大平台,即基础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融资助飞平台,一体化的创业孵化链条(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金融服务、政务服务、人才引进、融资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中心的服务体系与小微企业的需求完美贴合。
  
  驻场导师:小微企业有“保姆”“参谋”
  在这栋20层的大厦里,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教育创业者们每一声交流、每一个眼神都充满着对教育创业的渴望。
  大厦6层,一走进去就能看到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的牌匾,还有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总经理杨丹忙碌的身影。一个遇到融资困难的企业主正在会议室等她,想找她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这是杨丹每天的日常工作,很像一位“保姆”或“大管家”。虽然工作越来越多,但杨丹仍然保持着每周走访入驻企业的习惯。她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有时候园区管理方比投资人更先知道一家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变化,在这里她几乎能看到互联网教育的晴雨表。在杨丹看来,她和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那些有潜力、有能力,却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
  杨丹坚持着对每一家企业的走访,有时造访企业创始人或CEO的办公室,有时则以活动的形式。中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细致服务,让入驻企业把这里当做主场。企业需要接待重要来宾或举办重要活动的时候,杨丹和团队会承担起接待和会议执行工作,会议执行上更是事无巨细,谁来递笔、第几分钟播放哪一页PPT等都会一一安排好。这让许多人都不由得发出感叹,原来执行工作可以细致到这种程度。
  如今,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拥有“7+1”的体量,即7万平方米创业园区,1万平方米与创客小镇合作专门为园区创业团队准备的公寓功能的创客中心。7万平方米的园区包括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与加速器相比,孵化器就是培育创业灵感的土壤。“你有一个点子,但是你不知道合不合适,你需要验证去匹配资源,那么苗圃就是开放空间,为你提供一个验证的机会。”杨丹表示,在这里,企业有着严格的入驻程序,需要经历三重审核。目前,国内很多地方也陆续建立起一些与互联网教育相关的大厦、产业园,效果却未达到预期。杨丹认为,除了空间面积、地理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产业孵化器不能让教育企业来做——运动员没办法做裁判”。
  区别于其他教育产业孵化器,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拥有一批具备实战经验的驻场导师,创业者可以免费找导师进行分析辅导。“在我办公室哭的人很多,为什么大家跟我这么有感情?有些项目好、口碑好、创始人人品也好的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一定要帮一把,但是有些人品有问题的,我们坚决不帮,拖欠房租不要说一天,一小时都不行。”杨丹语重心长地表示,中心已经制定出针对教育创业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希望能够应用于全行业。这其中制定了末位淘汰制,而融资并非考核的首要标准。
  “中心里很多是教育科技的项目,互联网的危机比线下培训的危机要大。资金不到位,技术就无法研发,企业就无法发展。我们项目看得多,会帮忙参谋一下战略。企业创始人遇到问题不能跟投资人讲,也不能跟员工讲,就跟我们讲,他们知道我们是真心在帮助企业。”
  一路走来,中心内,至今让杨丹印象深刻的小微企业有两家,一家是云书写,另一家是智慧流。智慧流一开始创业时只有4个人,现在已经有150人。杨丹用形象的方式简单明了地讲述了智慧流这几年的发展:智慧流一周年庆是在孵化器的会议室办的,二周年庆是在加速器的会议室办的,三周年庆是在香格里拉办的。这就说明了一切。“他们一开始是没收入的,单纯地进行技术研发,但是刚刚过去的9月份,他们的营收达到了千万级别。”
  “看着这些孩子们的企业从开始成长到现在,在自己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杨丹由衷地说道。
  
  
《小康》2018年10期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11-20


2018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