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8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办事不求人 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就是要进一步简化老百姓的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件提供,让“办事不求人”成为新常态。
  
  以往,政府治理绩效如何,GDP说了算,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而营商环境好不好,则关键看市场和公众的获得感,来自政府之外,自下而上。当前,人们对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如何?有哪些改善让人点赞?还有哪些“肠梗阻”“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从中央到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以往,政府治理绩效如何,GDP说了算,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而营商环境好不好,则关键看市场和公众的获得感,来自政府之外,自下而上。
  当前,人们对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如何?有哪些改善让人点赞?还有哪些“肠梗阻”“老大难”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解公众对营商环境的真实感受,“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特别推出了“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
  
  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有力“抓手”
  营商环境,按照世界银行给出的定义,主要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运营到结束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综合,具体而言,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2018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7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定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措施,以“一网通办”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
  近期,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聚焦改善营商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河北省人大专门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东省领导牵头挂帅,强力推进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十大专项行动;湖北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敞开市场大门……
  为什么现阶段我国如此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营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徐现祥分析认为,首先,从改革开放40周年大背景看,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执政能力、执政体系的建设完善。“无论是转变政府职能,或者‘放管服’改革,或者建设服务型政府,都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抓手,从目前的情况看,营商环境的优化改革便是这个有力的抓手。”
  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一方面,一部分新的企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要成长起来,自然需要新的市场游戏规则也就是市场准入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另一方面,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也要退出市场,要有合理的退出机制。产业转型升级,一进一出,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与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非常契合。
  经过粗放型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已经转向了谋求高质量发展阶段,虽然高质量发展的准确含义还有待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市场竞争出来的,而绝不会是刻意保护出来的。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亿市场主体,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规模,也决定了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监管,如何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从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可行的途径便是营商环境改革。
  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营商环境的机构,2015年成立之初便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厦门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第三方评价。在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志端看来,中国前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依靠人口红利、生产资料红利,经济高速增长掩盖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但是到了现阶段,这些红利已经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凸显。在她看来,“我们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不是突然而至,而是水到渠成。”
  
  数据亮眼但满意度偏低
  李克强总理6月28日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放管服”改革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内生动力、释放了内需潜力,为人民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了便利,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放管服”改革5年多来,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近80%,目前已经超过1亿户,其中企业3100多万户。民间投资对营商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6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
  数据亮眼,那么公众的获得感又如何呢?“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公众对于自己所在地区当前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偏低。32.4%的受访者对所在地区当前营商环境给出了“中等”评价,24.6%的受访者选择了“较差”,21.3%的受访者选择了“很差”,给出正面评价的受访者合计为21.7%。并且,在回答“最近三年,当地营商环境是否有变化?”一题时,超四成的受访者给出了“无变化”的回答,18.4%的受访者则直言“更差了”。
  这一点在最负盛名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亦得到验证。世界银行从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报告,对各国中小企业在开办企业和运营企业方面的监管环境进行比较,最新的2018年报告所覆盖的范围已经扩展至190个经济体、11项一级指标。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排名84位,2017年排名78位,2018年排名不变,依然是78位。在190个经济体中位于中等水平。
  为什么地方政府给出的成绩单会与公众获得感出现差距呢?许志端这样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据我们调研发现,目前很多所谓的改革成效都是政府对外公开的承诺,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的感受往往要比政府承诺的时间长,甚至是它的三、四倍,原因在于政府在评估自己的时候,没有计算体外循环的时间,企业备齐资料的时间并没有计算在内,而是从企业资料备齐之后录入系统开始计算时间。”许志端表示,营商环境的评估应该以企业感受为主,要想真正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政府需要换位思考。
  “营商环境的优劣是比较的结果。”许志端补充道,虽然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2018年的排名没有变化,但是评分提高了0.4分。“中国有进步,但其他经济体进步更快。”
  “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还发布了“公众心目中营商环境最优的十个省份”榜单,结果显示,浙江省占据了榜首位置,广东省位居次席,上海市名列第三,排名第四至十位的依次是:江苏省、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福建省、贵州省、四川省。
  对此,徐现祥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其实是两股力量在发挥作用,一股是市场竞争,另一股力量则是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一个地方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往往它的经济会比较发达,地方政府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也会比较强。反而越是落后的地区,越缺少竞争意识,缺少改革动力。在徐现祥看来,“浙江一直都是我国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市场竞争充分,尤其是近两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正在向全国推广。广东是2012年我国商事制度改革试点。上海进行了证照分离试点。这些地方营商环境评价较高,更多的是历史原因。”而对于重庆、贵州、四川的入选,徐现祥则认为更多的是因为西部地区基础较差,有所改善便会无形地提高人们的心理获得感。
  
  十大难题亟待破解
  提及如今的优化营商环境浪潮,不由得让人想起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2018年1月1日控诉在黑龙江亚布力“被欺负、被愚弄”发出的一声“怒吼”。事后,全球楚商联合会会长、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评价称,这声怒吼唤醒了国人对于基层营商环境的认识。人民日报官微点评称,营商环境比金子还宝贵。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在调查采访时,时不时就会听到企业抱怨“办事难”。在河北某县,某私营企业2000年投资建厂,2012年因城区规划,原厂地被政府征收另作他用,经协商,当地政府统一进行评估赔偿并对企业选址搬迁。结果,新厂房刚刚建成没两年,政府告知该地块为基本农田,属违法建筑,必须拆除复耕。
  “我至今都不明白政府批给我的新厂搬迁地址怎么无缘无故成了基本农田,成了违法建筑。”虽然不明所以,但当地政府态度强硬,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经协商,该企业决定配合政府行动进行拆除,由政府另选厂址进行补偿。
  4年过去了,补偿款没给全,新厂址也没确定,“我找了国土局、分管副县长无数次,都没个明确回复。”该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不到逼不得已他并不想和当地政府“闹掰”。
  企业“办事难”,说到底还是营商环境欠佳。在“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中,《小康》杂志社还请受访者选出了“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十大难题”,结果显示,“规范问题,政府失信行为难遏制,乱收费、乱执法问题待根除,小错大罚、以罚代收、政商不分”排在了第二位,有54.9%的受访者因此而困扰。
  与之相比,“成本问题,税费、人力、运输、用地、融资等成本相对较高”的问题更加普遍,在“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十大难题”排行中排在首位,62.6%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
  对于这一点,艾德农场创始人吴涛深有感触,眼下正处于农忙时节,为了招工,吴涛绞尽脑汁,他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往年农忙时一个临时工一天工资大约在150元左右,今年提到了200多元还是缺人。
  成本高企,同样困扰着江苏圣澜服饰董事长王秋芬。王秋芬的企业位于中国有名的“中国资本第一县”江阴,“我们江阴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尤其是政府‘店小二’式服务,为广大企业在江阴投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环境。”提及营商环境,王秋芬给江阴政府竖起了大拇指。不过,目前最让她头疼的便是用地成本高的问题。“江阴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制约越来越突出,用地指标少、成本高,扩大生产非常不容易。”
  从企业来看,降成本就是增财富,成本高企一直深受诟病。据许志端调研发现,在这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很多地方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如何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地方往往感觉无从下手。
  “其实,地方政府在降成本这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许志端解释道,“以融资成本为例,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信息透明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融资成本的下降。”
  此外,“2018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中国营商环境满意度大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成本高企、政府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外,排在“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十大难题”排行榜第三至十位的分别是:“便利问题,政府服务效率、态度、能力有待提高,手续仍有简化空间,办事指南不够清晰”(52.7%);“透明问题,行政审批过程、政府决策信息、产业政策透明度不够”(44.2%);“服务问题,公共服务配套不健全”(42.8%);“公平问题,对各类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待遇平等;司法执法公平有待提高”(42.2%);“环境问题,整体环境不够理想”(40.3%);“稳定问题,政策稳定连续、可预期性有待提高,政策多变,新官不理旧账”(37.1%);“开放包容问题,政府对待新生事物态度保守,存在过度监管倾向”(36.8%)以及“投诉环节,推诿,打击报复”(34.8%)。
  
  办事不求人是“试金石”
  营商环境犹如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资。那么公众眼中理想的营商环境又是什么样呢?调查结果显示,74.3%的受访者期待政府各个部门职责清晰,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无人管理问题;64.8%的受访者希望执法部门能够照章办事,弹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的情况有所缓解;62.1%的受访者认为急需建立真正的亲清政商关系,杜绝吃拿卡要、“三乱”等情况;61.3%的受访者呼吁政府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
  另外,行政审批少,办事流程简化、透明化(60.5%);政府服务热情、专业水平高(59.7%);具有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便于发挥企业家作用(58.9%);税费、运输、用地、融资等成本相对较低(56.1%);商业法律规范明确透明(52.4%);等等,也均在受访者愿望清单的前列。
  “理想的营商环境,很重要的一点,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办事不求人。”徐现祥表示。
  李克强总理在6月28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指出,为群众服务是政府的本分,要把能否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一个“试金石”。政府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最烦最难的领域和环节,看看哪些事项需要反复跑、哪些窗口排队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就我们调研看到的情况,目前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正面激励机制还未形成。”徐现祥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网通办”。在他看来,相比机构改革,通过一网通办进行流程规范,从而增加监管执法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一条成本更小的路径。
  对此,许志端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她看来,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引入第三方评估,以问题导向进行优化改革。“中央态度很明确,一定要对自己动刀子。”
  
  
《小康》2018年08期上
  

 
编辑:王靖羽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11-22


2018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