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7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特别策划
冰火两重天!游乐园市场打响差异化竞争之战

★文 /刘源隆 周叠瑶

海外巨头刺激本土企业发展

  正是看中了中国游乐园产业巨大的市场,海外巨头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其中,迪士尼无疑是主题公园行业的霸主,正在建设中的环球影城也将成为国内主题乐园的潜在对手。海外巨头的直接竞争,似乎会让原本便处境艰难的本土主题乐园雪上加霜。

  不过,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解答。

  郭旸也表示,市场冲击必然会存在,但成熟品牌和产品的引入,也会带动国内主题乐园行业整体的规范化发展;海外品牌的成功经验,也能化为本土乐园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面对。

  “2016年上海迪士尼的开幕,其实标志着中国主题乐园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林焕杰称,国际品牌入华,给本土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设备。这会推动整个行业向精品、个性化等正确方向发展。

  “大家提到迪士尼,首先想到的是主题乐园,这并不准确,迪士尼最本质的业务是电影,内容为王是迪士尼产业链的基础,我们所有的衍生品开发都基于内容。”华特迪士尼公司中国区企业传讯部相关负责人黄晨这样描述。

  迪士尼模式的第一步就是精良的内容制作。在迪士尼,一部电影作品的内容要审核无数次,剧本和画稿可以堆满几个房间,一个看似几秒的镜头,要耗费数月去制作。《狮子王》的动画制作班底曾在非洲待了整三年,就为画出逼真的草原环境。

  随后,迪士尼会有一群“幻想工程师”对表现形式作出大胆幻想,技术人员竭尽全力将这些想象变为现实。迪士尼将《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角“瓦利”机器人制作出来,其内部系统可声控并与人类交谈。

  “有了内容和科技,就会诞生一批知名的虚拟人物,比如米老鼠、唐老鸭,迪士尼乐园就是基于电影内容和虚拟人物而建设的主题乐园。”黄晨透露。

  “比较一下中国本土主题公园,无论是欢乐谷、长隆、方特、世界之窗等,大多缺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那样的内容基础,自然也就缺乏IP形象,本土业者也就难以开展衍生品业务。人们愿意为迪士尼、环球影城埋单是因为游客对虚拟人物有内心文化认同感,一个被打上迪士尼形象的消费品价格可能是同类商品的3—5倍。”长期研究主题公园课题的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指出。

  此外,迪士尼对于产品授权有严格规定,其在每个品类只选一家最优质合作方,对授权商品制作审核近乎严苛,差一毫米都是废品,以保证正版感。在迪士尼乐园内,扮演同一角色的演员要求微笑角度、动作、语调甚至签名都必须一致。而大量本土主题公园是缺乏如此细化管理的。

  对于本土主题乐园的发展策略,林焕杰建议:本土品牌的突围,关键在文化IP上,本土品牌不可一味引进和模仿国际IP,而是要融入开发更多中国文化元素和IP。

  还有区位优势,当地的交通、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能否支撑起主题乐园项目;最后是科学、先进的娱乐表现形式。毕竟,好的区位、IP,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吸引用户的游玩项目,才能打造整体的优质用户体验。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9-08-01


2018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