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7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聊斋
逆城市化

★文 /云溪子

  
  我心中的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居乐业当农民,而且这种转变不只是在局部地区,起码是在相当大部分的地区。我期望着有一天,农村人和城里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流动。
  
  第一次听到“逆城市化”这个词,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经确认,耳朵没有毛病,就是逆城市化。我进而不敢相信,不是上上下下都在推进城市化吗,怎么又来了一个逆城市化呢?逆城市化岂不是逆潮流、对着干吗?
  仔细了解一番,原来逆城市化说的是: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从城市到农村度假、休闲,甚至在农村修房造屋,租地耕种,过起了日子;还有人在农村投资搞养殖、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经营,也有人投资办民居旅馆、维护特色村落开展旅游……这种情况与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的城市化方向相反,故曰“逆城市化”。
  这种现象我曾经见过,也曾有所关注,但没有归纳为逆城市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我认为这种说法成立,并且觉得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
  城市生活出现了诸多问题,使一些城里人将眼光和心思投向农村。作为市民,在文化、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比农民享有优待;但是,如今的市民遇到了许多生活问题。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城里空气、水源污染严重。雾霾不时铺天盖地而来,让城里人连出气儿都成了问题。自来水超标的说法不断,许多人只好去买瓶装水、桶装水。人总是要吃饭、吃菜的,可这里说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那里说蔬菜农药残留严重、猪肉含有瘦肉精、鸡鸭鱼肉有激素……城市越来越大,车辆越来越多,出门办事,步行太远,骑自行车不安全,坐车、开车太堵,难呀……过城市生活难了、烦了、腻了,于是一些城里人把眼光投向了农村,至少农村的空气比城里好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让城里人有了走向农村的条件。即便是钱少的也可以到农村住几天,游山玩水,过几天农家生活。钱多的则可以在农村租几间房或一个小院儿,甚至租地盖房、建院子,种一小片地,当当“农民”,吃吃自己种的生态粮菜。钱更多的,可以到农村兴办点什么产业。随着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选择到农村过一段清新、宁静的农家生活,岂不是一件乐哉的事情,不难发现,周围这样的老人真的是越来越多。
  城里的一些行业,产能已经过剩;有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有的行业投资的门槛很高……在城里创业不容易。而我国农村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距甚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情况会吸引资本、企业家到农村创业、兴业。党和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产业扶贫,不仅提倡、鼓励民间资本到农村兴业,政府、定点扶贫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也会在农村办产业。这样,不仅会吸收一部分农民就业,还会有一些城里人到农村工作。
  当然,原因还不止这些。
  我以为,逆城市化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它缓解了城市病带来的许多问题,也促进了一部分农村脱贫致富。一些地区的农民,或者通过发展特色养殖,或者种植生态蔬菜、水果,或者开办乡村民居休闲、农家乐,或者将土地租给企业、大户集约经营,自己另做一份工作……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贫穷面貌。总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
  但是我以为,这种“逆城市化”与我们说的城市化只是部分相反,与我心中真正的逆城市化还有很大的不同。我心中的逆城市化,是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居乐业当农民,而且这种转变不只是在局部地区,起码是在大部分地区。我们说的城市化,是农民进城,转变身份成为市民;而所谓逆城市化,城里人只是短时间到农村生活,并没有成为农民。我们说的城市化,无论哪里的农民,只要他们有谋生手段,都可以进入城市或城镇成为城市居民;而所谓的逆城市化,城里人去的大多是城市郊区、生态环境好的地区。虽然所谓的逆城市化与我心中的逆城市化还有很大不同,但已经是一种进步了,向真正的逆城市化前进了一步。
  其实,当实现我心中的逆城市化时,实质上已经无所谓城市化了。那种情况下的群众在农村、在城市,只是居住地点的不同、所从事职业的不同,而没有了身份问题。这种情况下,城乡差别已经很模糊,再谈论城市化、逆城市化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现在为什么还不能实现我心目中的逆城市化呢?我以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别太大。我没有掌握全国的统计数字,一些地方公布的城市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比,大约是2.3∶1。据我的感受,实际差别可能比这还大。我家乡不是贫困地区,农村人均耕地半亩左右。如果都种粮食,半亩地能产多少粮食?往高说,产1000斤吧。能卖多少钱?就算卖2000元,除掉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还能剩多少?即使不计成本,也就2000块钱。就算副业再收入千元左右,一年的收入也少得可怜。而城里人的人均收入怎么也在一万元以上。当然,这里说的是人均收入。这样的收入差别,有多少人愿意真正到农村去呢?
  其二,城乡社会公共设施的配置差别太大。现在,城乡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差别仍然比较大。这种状况,凡是到过城市的农民、到过农村的市民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我曾经到过云南的一个山区,那里的孩子上学要走十多里山路。有一所中学七八十名教师,只有一名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其他全是中专、高中毕业生。一所乡镇医院,二十多名医护人员,居然没有一个大学毕业生。这样的情况真是无法想象。在南方山区,大家居住很分散。天一黑,就是一家人待在家里。城里人过上十天半月这样的生活,恐怕就呆不住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在农村兴业与在城里兴业的效益相差无几,在农村务农与在城里做工的收入差不多,在农村上学、就医、交往、娱乐也很方便,那么农村人和城里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流动了。那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城市化、逆城市化之说了。我期望着这一天。虽然我可能会看不到这一天,但我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逐步缩小、最后消灭城乡差别。
  
  
《小康》2018年第07期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09-12


2018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