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8年01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王志恺:爬山踏泥,村民把他当亲人

★文 /《小康》记者 韩静

  可任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志恺走访贫困户。图/ 韩静
  
  王志恺派驻可任以来,兢兢业业扎根基层帮扶,与村委一起寻找发展“良方”,抓党建、富产业、强思想、聚人心……用“多驾马车”拔穷根。经过精准施策,可任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年底的35.23%下降至13.89%。
  
  2015年7月里的一天上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可任村村支书符焕南来到乡里,迎接驻村第一书记王志恺。看着这个身材高大、颇显年轻的“小伙子”,他有些失望,心里嘀咕“咋就不派个成熟有经验的来”。
  而作为海南省委统战部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王志恺当时虽有心理准备可依旧也泛着一丝不安。可任村地处重山深处,人均耕地少,全村辖区内有6个自然村,328户14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5户675人。年轻的他,在亲友的不解与质疑声中,自己选择来驻村,又能否为村民们趟出一条致富路?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王书记,今天又过来了呀!”跟随王志恺在村子里参观,村民们纷纷上前打招呼。驻村快2年,大伙已经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当初大家可没有这么热情。”回想起刚来村子时的情景,王志恺很是感慨,陌生的环境、语言的障碍以及村民的怀疑态度,让他着实笑不起来,而更让他忧心的是:可任村究竟是什么导致贫困?
  为了摸清可任村的贫困原因,王志恺走访全村农户,村里的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五保户、特困户,他一户也没落下。经过细致摸底走访,王志恺梳理出可任村的贫困原因:可任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纯收入低,林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加之产业结构单一多为橡胶产业,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明显不足。找到贫困症状,就要对症下药。针对可任村现状,王志恺提出在生产发展、教育资助、危房改造、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进行精准帮扶。
  可任村下属的白准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村,建设过程中,村里环村路施工遇到了村民符文康不愿拆迁瓦房让道修路的难题,眼瞅着项目受阻停滞,村里的干部紧急联系了王志恺。王志恺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来到户主符文康家了解情况。沟通后王志恺得知,符文康家属于大病贫困户,其夫妻二人抚养着两个上小学的女儿,生活经济压力较大,一家四口居住的平房也是村里少数未装修的。加之其妻子陈壮坤于2011年代表村里参加乡里举办的篮球赛时右手前臂负伤骨折未得到妥善治疗,骨折部位一直无法愈合四处求医无果,陈壮坤的右前臂病情一耽搁便成为四级伤残。
  获知这一情况后,王志恺带着陈壮坤多次到白沙县卫生局和白沙县人民医院求医,就协调二次手术和医疗救助事项进行问询,这一举动不但感动了符文康一家也触动了白沙县医院外科主任,医生最终下定决心答应亲自给陈壮坤做手术,顺利手术后陈壮坤的右前臂恢复良好,符文康一家对王志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为了更进一步帮扶符文康一家,王志恺还为其争取到爱心企业家捐助的2万元帮扶资金,协助符文康一家翻修了120平米的房子,在2017年8月份符文康一家终于住进了新房开启了全新的生活。而此前符文康家不愿让路拆迁的两间瓦房,符文康也亲自拆除由此畅通了邻里路。
  一件件实在事办下来,在王志恺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中的省委统战部党员、县级和乡级帮扶责任人、村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山林、下水田,查看贫困户种养情况,就种苗的质量、土地的肥力以及管理中碰到的问题,督促贫困户认真种养、科学管理,如今不少村民的田地在他的鼓励下扩大了生产。
  第一书记能办事、办好事,村民们对王志恺也都开始刮目相看。在产业扶贫方面,王志恺还带领着村民引进了秀珍菇、红心橙、黑猪、黑山羊、电商等发展项目,建立了几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将全村精准扶贫户纳入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增加村民抗风险能力。
  
  用真心,动真情
  危房改造的名额应该给谁,在农村中算是“敏感问题”。王志恺是如何处理好这个“敏感问题”的呢?王志恺说为了能尽量满足村民的危改房需求,他和工作队在工作中通过争取更多帮扶政策,以及海南省委统战部、爱心企业的帮助,为村民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进行危房改造。“可任村危房改造低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675人,只要符合条件就会被纳入危房改造范围之内,现在我们村危房改造涉及的农户有85户,还有16户属于一般农户现在也额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的指标。所以我们村在克服危房改造敏感问题时,主要做法还是尽量多的争取到危房改造指标,使得村民都能享受到政策福利。”经过努力争取,王志恺说这两年可任村危房改造也都陆续完成任务。
  期间我们走访中也发现,可任村随处可见施工中的危改房。从一处搭建的工程架下穿过,“咚咚咚”,王志恺重重地敲了三下贫困户符日正家的木门,发现没人回应他又径直走向屋后喊了几声符日正的名字。正在打理杂物的男主人符日正见是王志恺来了,赶紧洗了洗手,招呼王志恺坐下。符日正家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和妻子常年患病,妻子2016年因病去世,为了帮助其家庭脱贫,王志恺多次到符日正家中了解情况。
  “现在就住在这里啦?”王志恺指着紧挨着的临建棚问符日正,因为符日正耳朵有点聋,王志恺特意提高了声调。
  “过完年就不住了,到时候房子盖好了就搬。”采访中记者得知,符日正在妻子过世后一直一个人住在两间破旧的瓦房内。在2016年,考虑到符日正家的贫困情况,符日正家被列入了危房改造计划,政府一下子补助了6.1万元,70平米的房子也马上盖好。
  诸如此类的扶贫故事还有很多,王志恺也坦言:“精准扶贫的压力仍比较大,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几年,王志恺希望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尽快脱贫。  
  
  
 《小康》201801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8-01-29


2018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8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