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1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教师魏宪萍:按下奔波的“暂停键”

★文 /《小康》记者 鄂璠

  人物名片
  人物:魏宪萍
  职业: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地
  理学科组长、教师
  幸福生活方式宣言:生活就要极简。
  
  这五年当中,魏宪萍换了工作单位、变更了教学的科目,买了新房子、搬了家,还给儿子转了学,生活重心从天津市的中心城区转移到了45公里外的“世外桃源”,变了个理解幸福的思路、换了种生活方式的魏宪萍,感觉非常棒。
  
  真有“传说中”的15分钟生活圈吗?几年前,在学校里教过中学生政治、后来又改教地理的魏宪萍也只是在书本、教材、媒体中看到过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她自己的生活、工作,则已经“奔波”得甚至有些麻木了。
  但现在,魏宪萍就真实地生活在15分钟生活圈里,她所居住的社区类似一个小型城市,步行不用超过一刻钟,就能到达“城市中心”,而在家门口的社区中心,买菜、看病、休闲娱乐、缴费、购物等日常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更让魏宪萍觉得快乐、舒心的是,她步行就可以去上班;儿子的学校,从家里过条马路就到了;只有老公上班的地方相对有些远,而“远”的距离,开车也不过是二三十分钟而已。见到《小康》记者,她得意地忍不住“自夸”——“真是找到了一片‘世外桃源’!”
  不过,记者找到这位五年前做“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专题报道时的采访对象,相对于上一次,可是颇费了一番“周折”。魏宪萍现在所处的“地标”,位于经济发达的天津滨海新区,这个区域堪称是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的组成部分,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中心城区150公里。
  这五年当中,魏宪萍换了工作单位、变更了教学的科目,买了新房子、搬了家,还给儿子转了学,生活重心从天津市的中心城区转移到了45公里外的“世外桃源”,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空间转换、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她觉得自己和家人对于幸福理解的思路都变了,“我们更追求实际、追求内涵、追求实在的东西了,而不仅仅是名义上、外表上的东西”。
  
  “安居”与“乐业”赶在一起了
  五年前,魏宪萍是天津市东丽中学(以下简称为东丽中学)的政治学科教师。那时,她每天清晨六点准时从位于塘沽的家中出发,路上不能有丝毫耽搁,因为必须要在七点二十分之前赶到学校;白天没课的时候,她要在办公室里备课,或是完成班主任的例行工作;每天晚上六点多,她才能回到家里。
  而这,还不算是最奔波的状态。故事要从三年前魏宪萍做的两个决定讲起。
  魏宪萍在2014年这一年之内做出的两大决定,都称得上是“人生中的大事”。第一个决定是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为生态城)买了房,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家里领导的英明决策”。家里的“领导”,是魏宪萍的老公。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的城市建设样板,生态城自建设以来一直在打造全新的社区中心人居模式,魏宪萍的老公毕业后就一直在生态城附近工作,他十分看好这片区域的发展。
  那一年的11月14日,生态城成为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不仅实施绿色建筑标准与国家标准对标,绿色建筑比例继续保持100%,而且构建起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体系,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15%。现在的生态城,高楼林立、树木成行、道路通达、绿地曲径通幽,湖上时有飞鸟翱翔,一副“花园城市”的美丽模样。对于这样的居住环境,魏宪萍发自内心地感到满意。“现在,不仅我们自己搬过来住了,还把公公婆婆也接过来了。”她介绍道。
  第二个决定是换工作单位。买了房之后不久,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为滨海外校)又一次面向全国招聘教师,魏宪萍从东丽中学“跳槽”到了滨海外校。此时的魏宪萍,已经从政治老师转变为了一名地理教师。
  
  生活要“极简”而工作就该有“花样”
  魏宪萍的“施展空间”实际上离不开生态城的快速发展。
  “这是一个人与人、经济、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社区,并且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居民人数在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优质的教育配套资源更成为这里的特色之一。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这是一所绿色环保校园,致力于顺应生态城及滨海新区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对标高标准的国际化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下,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要求自然都会比较高。”魏宪萍说,在滨海外校,不仅仅要完成好教学工作,还得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来打造学校的绿色、环保、生态特色,总之,要想各种办法把工作“干出花样来”。
  虽然工作压力比以前大了,也比以前更忙更累了,但魏宪萍觉得,她的幸福感反而提高了。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时候,魏宪萍对这份工作的认同度并不算特别高,她总觉得自己是副科老师,跟学生接触不多,“那时刚接手一个班级教学工作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我走进教室却被学生忽视的情况。而得不到尊重和认可,正是我觉得最不幸福的事情。”直到2012年做班主任后,因为自己成为了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人”,魏宪萍觉得自己的价值终于得到了充分体现,她开始觉得教师是个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并且应该“快乐地干下去”。现在,她觉得自己虽然不做班主任,但却能和学生一起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更坚定了“就是要干一辈子教育”的信念。
  今年暑假前,魏宪萍就组织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一起去学校附近的海边开展了一次捡垃圾的活动。活动当天正逢周末,不少学生家长也前去参加活动,魏宪萍的老公和儿子作为家属去“支持响应”了一把,最让魏宪萍觉得有成就感的,是从活动策划到写应急预案,再到向学校申报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全过程都是由她来主导完成的。
  “撸起袖子加油干”仅仅是为了多赚钱吗?魏宪萍并不这样认为,同五年前接受采访时的心态一样,实现价值、得到尊重与认可,比赚钱给她带来的幸福感要高出很多。也许是受到了生态城环境的感染,也许是作为地理教师对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认同,现在,魏宪萍特别推崇“极简”的生活方式。“都不用去‘断舍离’,我现在是从源头控制,干脆都不怎么买东西。”魏宪萍说。
  
  换种方式去生活
  去年,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同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一样,魏宪萍和老公也“望子成龙”地想把儿子送进名校。于是,2016年9月,魏宪萍的儿子进入一所诞生于1900年的百年名校——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
  儿子学生时代的开启,也让魏宪萍的奔波状态达到了“巅峰”,从那时起,她早上要从位于和平区的住所出发坐班车到位于生态城的滨海外校上班,下班后再返回市中心,“我们夫妻俩每天单程近50公里,上下班来回跑。”周末,他们既要照顾父母,又要带着孩子在各种语数外辅导班之间不停转换。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多。今年年初,就在儿子一年级下学期开学的前一周,魏宪萍的老公做出决定,让儿子转学到滨海外校的小学部。今年也是魏宪萍与老公结婚的第十个年头,做这个决策的时候,老公对魏宪萍说,经过这么多年,咱家的“物质架子”已经搭起来了,攒了些钱,买了房、有了车,下一步,该好好地经营生活了,咱们都过了35岁,到了奔40的年龄,不要太奔忙了,应该养养生,好好地打造一下生活的内涵了。
  结婚后一直坚信自己的这位“学霸型”老公“很有头脑”并且“脑子里想的都是正事”的魏宪萍听了老公的这番话后,便“立即执行”,她所工作的学校也很支持,仅仅三天时间,就为儿子办好了转学手续。
  现在,魏宪萍一家人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生态城了,换了种生活方式的魏宪萍,感觉非常棒。
  
  
《小康》2017年11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11-28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