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10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重拳治水的成都行动

★文 /《小康》记者 郭煦 成都报道

  宜居水岸 未来3年,成都将以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为目标,实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图为成都邛崃市南河生态河堤。
  
  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
  
  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
  翻开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要为成都的水记下一笔——成都有很多河流,有的环绕城市,有的穿城而过。
  然而,与很多国内外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多,今天的成都也面临着水污染的挑战。
  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
  
  成都治水路线图
  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水务局编制完成《成都市农田水利建设“十三五”规划》《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水利工程规划》的同时,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已完成《金堂县东风水库灌区现代化建设方案》《金堂县东风水库灌区现代化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方案》,正着手启动金堂县东风水库13万亩现代化灌区建设。
  成都大力实施中央和省级、市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构建现代农田水利设施体系。2017年度,全市完成骨干渠系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188.85公里、高标准农田末级渠系建设2118.5公里,新建和整治塘堰1366处,新建蓄水池1490处,新建和改造提水泵站195座,新建灌溉机井56座,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132万立方米,新增供水受益人口0.46万人。新增灌溉面积0.8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63.7万亩。
  “我们正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李家岩水库项目已完成闸室土石方开挖16.82万立方米、完成进度64.3%,完成导流洞出口土石方开挖22.86万立方米、完成进度69.3%,预计2017年12月完成导流洞贯通。
  “立足成都市全域灌溉目标基本实现的比较优势,加快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互联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在平原区和浅丘区成片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灌区,在山丘区加快建设‘小型灌区、农业园区、休闲景区’深度融合的高效节水生态小微灌区。”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为重点,集中成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76万亩,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而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也是重要供水工作之一。据了解,成都编制完成《成都市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加快实施“大水厂、大管网覆盖小水厂、小管网”和“供水支管通村、管网达组、龙头入户”工程,建设村镇供水工程4处,完成15个区(市)县水质监测中心建设。
  节水的同时,山洪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非常重要。据了解,全市共排查水利工程35635处,发现水利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点68处,已采取防治措施68处,受威胁群众告知率100%、知晓率100%。目前,已消除安全隐患54处,已移交国土资源部门8处,其余6处待汛期后进行病害整治。
  “完成全市水库大坝白蚁排查防治,实现水库动态监控预警系统建设全覆盖,启动两座小型水库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试点,落实汛期出险水库应急度汛工程措施。”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疏掏河道1000余公里,疏掏沟渠5500余公里,疏掏雨、污水管道6200公里,及时修复水毁水利工程448处,新修加固堤防18.62公里。
  严格管水成为成都治水的重要举措,“治水十条”发布以后,成都市组织执法巡查2800余次,处理水事违规违法行为240余件。
  “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马河、沱江、南河、西河、斜江河、䢺江河、临溪河、湔江、北河、锦江等河道全面禁采砂石,促使河道休养生息,确保河道堤防工程、跨河桥梁和河道行洪安全。
  “将河湖利用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涉水工程管理、采砂管理4个方面作为执法巡查的重点内容,加强对重点河道、重点水库、重点水利工程和重点河段的执法巡查。”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水十条”发布以后,全市各级水务执法部门共组织执法巡查2800余次,其中各级局领导带队巡查1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9600余人次,执法车辆2800余车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水事违规违法行为240余件,其中立案查处51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6件。
  成都出台“治水十条”重拳治水,可以说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成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勾勒了一幅清晰明了的路线图,牵住了绿色发展的“牛鼻子”。与此同时,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也突出了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公众共同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的格局。
  此外,根据成都“治水十条”,当地将加快完成蓝线规划,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在水体氨氮、总磷污染的“源解析”上下功夫,力求列出“源头”清单,提出削减方案。同时成都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各部门,对完成进度要求提出了明确时间表,建立工作月报制度、约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为落实提供了有力依据。
  
  路线图 “治水十条”为成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成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勾勒了一幅清晰明了的路线图。图为天府绿道效果图。
  
  三年治水行动计划
  《小康》记者从成都市获悉,未来3年,成都将以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为目标,实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将针对中心城区的河流水岸实施截污清淤、引水、打通断头河以及河岸改造提升、沿河特色街区建设等综合整治工程,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真正实现“河湖与城市共呼吸”。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水系由6条主河道、76条支渠组成,总长约583公里。尽管水网纵横交织,但缺乏系统治理,普遍存在河道水质差、水量不足,水系、河岸和风道不通,水景观缺乏特色、品质不高等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实施综合整治。
  系统治水工程包括黑臭水体治理、截污清淤工程、引水工程和管网扩能改造四个方面。为了提升河水的“清洁度”,一方面,成都将利用面源治理和活水循环等手法,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还将对全市562个排污口全面截污,并对中心城区河道清淤。
  为给河水“增量”,成都计划实施引水工程,同时新建10座再生水厂,将中水回用率提升至60%,从而补充支流沟渠的景观用水。此外,在89个易淹区,成都还将实施改造工程,改扩建8座污水处理厂,新建雨污水管网逾千公里。
  如果水系不通、河岸不通、风道不通,即便水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连点成线、串线成景。“水岸三通”工程就是要实现水系通、河岸通、风道通。在“水系通”方面,成都计划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打通桃花江、三吏堰等近20条断头河,敞开二道河等约10条盖板河。
  为了实现河岸连通,成都还将对河道两侧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违法侵占等情况进行清查,打通中心城区所有断头河道。
  成都市还提出,要依托河道,构建“6+X”通风廊道系统。“6”,指6条引导东北和西北方向软轻风贯穿城区的一级通风廊道;“X”,则是多条连通建设区内河道、公园、绿地、道路、低矮分散建筑群等通风能力较强区域的二级通风廊道。
  在宜居水岸工程中,成都将通过新增支流沟渠等方式,使水系连通并形成城市廊道,从而实现风道通。
  成都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介绍,在生产用水方面,将强化污染源治理。今年成都市已启动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3832家(户)畜禽养殖场专项治理,限期关闭调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范整治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后的畜禽养殖场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对洗车场、餐饮店、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农家乐、“散乱污”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下“重招”。今年,对市域范围内首批排查出的1760家洗车场、1416家餐饮店、458个农贸市场、216家洗砂场、217家搅拌站、4055家农家乐、5305家“散乱污”企业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制定年度治理方案,启动治理工作。相信通过三年时间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些违法排污行为将得到全面整治。
  如何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根据“治水十条”,今年将启动彭州市县城产业园、丽春产业园,蒲江县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新都区工业东区污水处理厂、金堂县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崇州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温江区科技园污水处理厂、永盛污水处理厂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建。全市工业聚集区建成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涉磷工业集聚区增加总磷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到2019年,将全面完成彭州市县城产业园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提标扩容工程建设。
  
  治水如何落细落实?
  去年11月底,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地方主体责任和河湖管理保护各项任务,是对水治理体制的重要创新。
  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成都版“河长制管理工作意见”,按照“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的河长制管理组织体系设计,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总牵头全市河长制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而各级河长的重点任务有六方面,分别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防洪能力提升、水网体系建设和行政执法监督。
  据介绍,成都版“河长制管理工作意见”对考核问责更加严格。相关负责人介绍,河长制管理工作已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有关成员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内容。
  除了更严格的考核问责,河长制还将实现更有效的协调。同时,“河长制”管理信息通报制度、工作巡查督办制度、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都已发布施行。
  重拳治水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自“治水十条”出台以来,成都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深入推动各项治水举措落细落实。“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不仅是事关成都城市形象与宜居宜业宜商的环保工程,更是关乎市民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据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水质达到了治理标准。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阎星表示,构建水治理体系是创新城市治理的重要举措,加强水治理和保护关系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都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
  同时,阎星建议,要完善公众参与水治理的制度建设,及时准确披露各类水环境信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健全公众监督制度,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公众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水环境的社会氛围。
  
  (链接)
  成都治水十条
  1. 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
  2. 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及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建设。
  3. 开展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专项治理,逐步推进规模畜禽养殖产业有序转移和规范养殖零排放。
  4. 大力整治洗车场、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农家乐”、“散乱污”企业等违法排污行为。
  5. 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
  6. 实施饮水安全保护工程,推进李家岩“第二水源”建设,规划建设“第三水源”。
  7. 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
  8. 加强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
  9.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
  10. 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
  
  
《小康》2017年10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10-07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