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9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深圳市渔民村:昔日村庄变商肆

★文 /《小康》记者 韩静

  经过旧城改造升级之后的渔民村,现今几种物业相互交融,众多商肆依附于此。
  
  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深圳特区内首个由村民自筹资金推倒重建的城中村,经过多年的改造和提升,逐步改头换面成现代化大都市一部分的深圳市罗湖区渔民村,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品牌村”,日益改善的生活让这里的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深圳市罗湖区渔民村,是一个有着独特政治光环的居民区。从1984年到2012年的近三十年里,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这里视察,走进普通居民家中。
  在习总书记视察广东五年之后,《小康》记者回访了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群众,了解了这些地方在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下,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深刻变化。
  
  从打渔人家到万元户村
  今天的渔民村新的篇章依旧在谱写。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渔民村,仔细询问了村民的生活状况。对这里的居民来说,总书记的关怀和殷切期盼在五年时间里,并没有褪色。
  5年来,渔民村作出的骄人成绩有目共睹:村里不但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还成立了共治议事会,让居民们对关乎自己的事务有了更多发言权。同时,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内有了近430平方的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闲暇之时,居住在渔民村的村民还可以在共享图书室借阅书籍,而喜欢健身和文化活动的居民则可以在社区内的文化广场畅享闲暇时光。
  从渔景大厦上,可以清晰俯瞰渔民村,从地形上看占地0.25平方公里的渔民村安放在深圳河畔。隔着深圳河,它的南边便是香港;隔着滨河大道,它的北边则是船步街与和平新居,与万象城相望,步行也就10分种路程;西边是鹿丹村,东边区域是和平路上的海关及铁路部门的功能与生活区。
  如今,这个印象里紧挨香港的小渔村,通过融入现代都市生活,逐渐成为深圳特区中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样板,社区治理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环绕中心公园,老人们悠闲散步,孩子们在草地上欢乐嬉戏……各种文化、休闲、娱乐设施齐全,并实行智能化社区管理。
  这样的现代化高档小区很难让人想象到它曾是贫穷的小渔村。一条350多米长的文化艺术长廊,镌刻着20多幅铜雕,格外显眼。“这里记载着渔民村百年历史变迁。”深圳市渔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兴炎介绍道。
  据《渔民村村史》记载,渔民村人最早是漂泊在东莞一带的水上人家。这些被称为“水流柴”的东莞人路过罗湖桥时,无意间发现深圳河水清鱼肥,于是决定顺东江飘来,住在这里打鱼,久而久之,“犁头尖”成了码头。那时渔民们的生活较为艰苦。被称为渔民村的“活历史书”的吴锦清回忆道,他十多岁就随父母在海上打鱼,一家人就挤在不足4平方米的船舱里生活。由于船不大,只能在浅海打鱼,一天捞不到多少鱼虾,好的时候也就卖几块钱。
  上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渔民们上岸盖草棚、辟鱼塘,开始了定居生活,渔民村逐渐形成,然而生活依然非常清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由于紧邻罗湖口岸,与香港一河之隔,这个偏僻小渔村所在的位置,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关注的核心区域。这让渔民村里近200位渔民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
  改革开放初期,渔民村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特区政策,开展小额贸易,组建运输车队和运输船队,发展养殖业,办起了来料加工厂。老村长邓志标就见证了渔民村的第一个春天,“到1979年,已经有酒楼、珠宝加工等好几家香港工厂来村里投产,厂房租金都到了村民口袋里。”
  据相关资料显示,1981年渔民村的集体收入达到60多万元。全村35户村民,每户平均收入10588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万元户村”。村里还为村民们统一筹建了新住宅,33栋米色别墅式小洋楼拔地而起,每栋面积180多平方米,不仅有花园和围墙,还带一个小鱼塘。当时刚刚开始流行的三大件——电饭煲、电冰箱、电视机,村民家里都有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渔民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最富庶村庄之一。
  1984年1月25日,小平同志来渔民村视察,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政策肯定会变,但只会越变越好!”这位历史伟人的一句话,肯定了村里的共同富裕道路,也让渔民们更坚定了走改革开放之路。
  
  从1984 年到2012 年的近三十年里,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这里视察,走进普通居民家中。
  
  带领居民致富有一招
  2001年8月,渔民村启动改造,通过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村民自筹资金,渔民村的旧式别墅全部推倒重建,由规划设计院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后的渔民村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共有1213套单元房,原村民户均拥有面积由过去的980平方米增加到1390平方米,除自己居住的一套240平方米顶层复式外,剩余的房间出租每月收入3万元以上,扣除银行贷款2万元,净收入1万多元。
  此外,黄兴炎还谈到,渔民村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渔丰实业股份公司成立后,在每年一次的分红中,现有的220位原始村民每年的分红能有十多万,这让很多村民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现在经过旧城改造升级之后的渔民村从住宅到公寓,从高档居所到智能办公,从商业街区到星级酒店,几种物业相互交融,曾经的核心商圈,也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土地整合,众多商肆依附于此。
  黄兴炎说,渔民村的这些变化来之不易。跟大多数由村转居的社区一样,从上世纪50年代满是鱼塘、村民依靠捕鱼捞虾艰难度日,到80年代家家盖起小洋楼、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再到90年代违章抢建成风,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况味杂陈的渔民村城市化之路迂回曲折,甚至彷徨反复。
  “说到底,渔民村的发展是抓住了机遇。”黄兴炎说,这些年凭借敢为人先的改革尝试,渔民村更进一步地实现了政府社会管理成本下降、居民幸福指数上升、租户安全感增强的“三赢”。
  特别是渔民村小区改造竣工投入租赁市场运作后,罗湖区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率先在渔民村推行“政府主导、物业介入”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依托物业公司推行出租屋统一出租集中管理。小区内1213间(套)出租屋,一律由渔丰物业管理公司通过与业主签约全权委托的方式实行统一招租集中管理,业主每月坐享租金。
  这样有机建立的管理服务链条,确保了精准掌控流动人口异动的状况。在丰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资料中,《小康》记者看到了较为详尽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其中由物业公司组建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办法推行一站式窗口管理服务,旨在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业务与物业管理、出租登记、物业维修、水电费收取等经营业务有机结合,将社区群众房屋租赁委托、签订租赁合同、办理入住手续、租住人退房搬迁等变“串联”为“并联”。
  随着近年来运行机制的不断成熟,这种“物业介入”的管理服务机制也产生了良好效应,其“统一招租,集中管理”的“一站式”模式为全市城中村社区管理以及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提供了新鲜经验,辖区连续8年治安案件发案率为零,成为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实现了“四个无”———无黑网吧、无黑诊所、无“房中房”、无造假窝点。尤其是综合效应凸显。
  据介绍,近五年来治安和刑事案件零发案,渔民村还被评为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两度被评为区百日无案件社区。耳渔丰实业股份公司年均收入从改造前的580万元提升到改造后的800万元,总资产从农村城市化前的80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9亿元,变化喜人。
  黄兴炎说,未来渔民村的发展自然还是离不开求新发展,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渔民村人在已有的基础上依旧会探索新的发展理念,不断续写新的华丽篇章。
  
  
     《小康》2017年09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9-27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