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8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评论
医学教育改革应注重质量把控

★文 /游玉霞

  医学是精英教育,医生成长周期漫长,每一次医学教育改革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只有落实培训质量、保障基本收入,才能更好地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首次就医学教育改革这一专项工作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了本次医学教育改革重点和主要目标,并围绕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等制定了改革的具体举措。
  此次医学教育改革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除了从提高生源质量、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加强质量评价三个方面来提高院校教育质量外,还提出了在毕业后教育方面应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以及探索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人员取得临床医学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具体办法。
  此次改革还强调了在毕业后教育方面,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医学本科毕业生接受培训全覆盖。
  自2013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下简称为规培制度)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启动。由于规培制度与每个刚步入岗位的年轻医生息息相关,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与讨论。
  毋庸置疑,规培制度提出的初衷和方向都是正确的,医学需要更规范的培训和经验积累,但是这一政策在落实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是培训质量问题。
  规培制度借鉴的是国外经验,但是我们发现,在规培考核方面,国内外存在一些差异。国外更注重结果的考核,比如,你能不能完成规定的手术或操作,是否具备要求的相应的能力;而国内似乎更注重过程的考核,你是否按时间完成了相应培训。
  规培的医院是否真的具有规培能力,是否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是否有专人负责带教等等。不仅是参加规培的医生,对于带教老师,是否有考核标准,比如参加规培的医生如果规培结束考核不合格,那么带教老师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以利于在带教过程中切实履行教学职责,这点也很重要。
  如果不能落实好以上两点,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参加规培的医生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而只是沦为廉价劳动力,从事着最基础的一些工作,熬时间拿证而已。因此,对于规培基地,要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以及定期的考核标准,对于执行不好的基地予以预警,对于不合格的基地予以淘汰,建立准入和退出的动态机制,以保障培训质量。
  二是规培待遇问题。
  很多人都表达过对于学医的吸引力越来越小的担心。确实,在我们培训体制与国外接轨的同时,我们的薪酬制度和国外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作为医学生,在经过了至少5年的本科学习后,可能他们的高中同学都已经开始工作了,而他们还要接受5年的规培。如果规培时期的待遇没有基本保障,那么很多年轻医生在面对辛苦付出和微薄报酬的巨大落差时,难免会迷茫甚至干脆放弃。
  物质保障不到位、学习周期漫长,再加上不甚友好的就医环境,导致目前医学院校高考招生的录取分数逐年下降,最优秀的人才似乎不再热衷于学医。
  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病人,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自然希望面对的医生是合格且优秀的。医学是精英教育,医生成长周期漫长,每一次医学教育改革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医学人才,只有落实培训质量、保障基本收入,才能更好地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建设健康中国。
  (作者系北京同仁医院验光中心眼科医生、医学硕士)
  
  
《小康》2017年08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8-06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