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7月《小康》下旬刊
  栏目:评论
扶贫攻坚要算好五笔账

★文 /周宏春

  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需要注意算好地利账、时间账、经济账、环保账和后劲账。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临近,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在过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实践中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诸如把握精准是要义、体制机制是关键、内生动力是重点、群众致富是根本,等等。而在未来,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需要注意算好五笔账。
  第一笔是地利账。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核心是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发展符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授予全国旅游扶贫示范调研基地的红河漂流景区,就在形成“景区扶贫”“产业扶贫”“机制扶贫”“合力扶贫”“理念扶贫”等“乡村旅游发展聚合体”模式的过程中,呈现出了靠一条河带火一条沟、用一条河带旺一个县、以一条河带出一个试点市的良好态势。红河漂流景区位于辽宁省清原县,总经理杨德全介绍其经验时称,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农民、个体户组织起来,带动了周边种植业、养殖业、山庄、餐饮旅店业、小商品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当地农民摘掉了穷帽子,也保护了景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笔是时间账。开发扶贫项目,要长短结合,让贫困户钱包尽快鼓起来,多得实惠,并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俗话说,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苹果等八年,枣子当年能卖钱。有些扶贫项目见效慢,有些项目见效快。在选择项目时,要考虑贫困户和扶贫干部的“耐心”。可以先从能让贫困户看得见收益的一些“小目标”做起,发展种养业、开办农家乐,让贫困户得到实惠,这样做不仅可以融洽干群关系,还能增强贫困户的脱贫自信心。当然,真正让贫困地区脱贫,还要培养带头人,促进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为当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笔是经济账。让贫困户如期脱贫,必须做到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而不能虚张声势,搞花架子。产业扶贫,难免花钱,但只见投入不见收益的项目不能上。贫困地区的财政收入捉襟见肘,靠转移支付、对口支持来的钱,必须精打细算,而不能乱花钱乱作为。
  第四笔是环保账。要采取可持续的途径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据媒体报道,被评为安徽省劳模不到半个月,石台县七都村党总支书记钱朝阳,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安徽省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原因是沼气池消化不了猪粪的臭味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宏观看,一些地方在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配套的环保设施建设;一些地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板结、重金属超标;一些地方不顾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大规模发展耗水产业。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精准扶贫要坚守“绿色惠民”,而不能急功近利;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不能成为污染“绿水青山”的理由。毕竟“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扶贫产业发展不重视环保将贻害无穷。
  第五笔是后劲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也就是说,扶贫应坚持量力而行,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检验。应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将“慰问式”扶贫变为“造血式”帮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小康》2017年07月下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7-22


2017年01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下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