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7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评论
绿色金融更需要服务创新

★文 /卞靖

  绿色金融需要产品,但更需要服务创新,首先要健全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其次应完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的市场化机制;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6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国绿色金融进入快速发展期,并正在引领全球发展。绿色金融是指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促进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项目,提供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各类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的概念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提出,但在我国起步较晚,不过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2008年开始,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等政策,2016年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形成了绿色金融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去年9月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上,绿色金融被首次纳入G20议程。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是全球仅有的三个建立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同时还是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机构发布本国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的国家。可以说,在绿色金融领域,我国已经实现了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绿色金融需要产品,但更需要服务创新。从绿色金融自身特点看,由于绿色产业多为中长期项目,普遍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长周期、低回报的特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如何与追求更高回报、要求更低风险的金融机构进行有机结合,是当前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在于服务创新。创新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绿色金融的服务创新,就是要根据绿色金融的特点,在有效区分具有准公共性属性和商业化的绿色项目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绿色企业提供各类专项统计、信用咨询、财务顾问、评级授信、风险定价、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碳排放权质押等更加准确、高效、全方位、个性化的创新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等问题,进而降低绿色金融的利息成本、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有效疏通金融进入绿色行业的渠道。
  绿色金融服务创新需要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
  首先要健全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银行业绿色金融服务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提升银行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形成向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
  其次应完善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的市场化机制。要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的限制,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健全环境资源产权交易机制,完善绿色行业投资政策环境和退出机制,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有效获得企业实质性的环境信息,是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的重要前提。应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责任,建立统一透明企业环境污染与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开展情况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动信息和统计数据共享,完善绿色评级和认证,建立健全分析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管和评估。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小康》2017年07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7-21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