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5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地铁产业为中国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文 /《小康》记者 张玉荣

  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在京城地铁一号线东起点四惠东站,在早8 时左右高峰期时段内,只见站台上站满了等待上班的人们,虽然列车一、二分钟一趟,但还是满足不了大家乘车需要。
  
  地铁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条条搏动不息的“城市动脉”,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目前无人驾驶、智能调度等智慧交通手段在逐渐应用到地铁中,技术发展的速度在加快,未来地铁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建在伦敦。1863年1月10日,大都会地铁开放,第一天的乘客总数就达到了4万人次。随着这新鲜的“玩意儿”呼啸而过,虽然当时尚是蒸汽机车,但人们见识到了的真正的“速度与激情”。
  随之,地铁开始蔓延全世界。目前,世界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座城市建有地铁。与此同时也诞生了许多地铁之最,比如朝鲜平壤市的地铁,最大埋深200米左右,称得上世界埋得最深的地铁。
  地铁以运量大、速度快、安全便捷、准点舒适等突出优势,深受世界各地城市居民的欢迎,成为全球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同时,地铁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现今,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截至2016年末,我国累计30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34条,运营线路4153公里,新增18条运营线路535公里,创历史新高。2016年新增福州、东莞、南宁、合肥4个运营城市。
  据媒体报道,上海地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客流量世界第二,基本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轨道交通网络。不只在上海,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条条搏动不息的“城市动脉”,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地铁红利”凸显
  作为一种快捷安全、风雨无阻的公益性交通工具,地铁不仅能大幅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还会改变城市的商业布局,促进沿线地区地产、物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空间的快速协调发展。
  地铁所到之处往往形成“地铁经济带”,而因地铁交通的建设产生的城市化福利被人们称之为“地铁红利”。红利最凸显的一个优势便是交通“红利”:快捷便民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在广州珠江新城上班的白领杨明革就深深感觉到了这点。相比于广州中心城区,他选择租住在房价稍低的海珠区,每天四十多分钟的乘车时间多是在地铁上度过。“坐公交等车难容易出现堵车,坐地铁非常方便,准点准时很好把控出行时间,线路密集能到达很多地方。”杨明革对《小康》记者说。
  像杨明革一样选择地铁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开始兴建起地铁来。
  而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人口涌进城市,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日趋繁重。与城市传统公众交通工具相比,地铁交通运载能力巨大,是地面公共汽车的 7~10 倍;速度优势明显,地铁运行速度是一般公共汽车的2~4 倍大大节省了乘客的出行时间。此外,地铁还以其准时准点、安全等多方面优势吸引着像杨明革这样的上班族。
  地铁也吸引了商家的眼球。像人体大动脉一样,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将城市的网络全面铺开,而它们的蔓延之地也往往成为了商家必争的“黄金宝地”。这也便凸显了地铁的另一“红利”——商业“红利”。地铁带来的便利交通和沿线人流量的增加聚集,为沿线商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铁商业更是逐渐成为了投资新“蓝海”。
  当然,不单单是交通、商业方面的“红利”,“地铁红利”还囊括多种类型,比如环保、文化、科技等等,自内而外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地铁站的建设需要有何考虑,最大程度科学化、便民化?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所所长潘昭宇向《小康》记者介绍:“ 近年来,‘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理念,即TOD模式,已经被东京、香港及英国等国际大都市相继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宏观层面,应当明确城市人口在轨道站点周边集聚的发展目标,促进人口居住和就业沿公交走廊两侧集聚,缩短绝大部分居民的出行距离;在微观层面,应当提高轨道站点用地开发强度与功能混合比例,围绕站点形成高密度、混合的紧凑型建设模式。”
  潘昭宇提到,以香港公交走廊沿线开发为例,约有45%的人口住在地铁站500米半径范围内,预计未来全港约有7成居住人口和约8成就业岗位集中在地铁站500米半径范围,香港TOD得以成功实现,得归功于轨道周边工作、生活的便利性。而从国内大城市的情况来看,TOD离宏观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
  
地铁中的文化墙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图为重庆地铁文化墙。
  
  衍生“黄金产业链”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经常被地产商用来形容地铁的建设给商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但早期一些城市地铁是亏损的,这可能仅从票务收入与投资成本对比而言,但现在的地铁产业衍生了很多行业,有效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形成与地铁有关的“黄金产业链”。
  《小康》记者通过查询多位专家说法,地铁经济指的是由地铁投资、地铁规划、地铁建设以及地铁后期的运营管理、后期养护等形成的大的经济市场。简单来说地铁经济就是以地铁建设为基础进行发展,将地铁建设以及周边的附属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功能需求,地铁经济分为三方面内容:内部经济、外部经济、衍生经济。
  地铁经济的巨大潜力被无数次印证,许多国内外城市因为地铁这条汇聚城市资本、人流、信息流的“财富金线”而实现房地产增值和城市运营的新增长。据统计,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会的地铁上盖物业价格平均高于同片区同等质物业30%以上。
  有专家测算,轨道交通每投入1亿元就可以拉动2亿元~2.6亿元相关产业的发展,每1公里地铁建设能带动1万个施工、生产机会和5000个配套服务就业机会,尤其是工程建筑业、工程机械制造业、机电设备及车辆制造业将直接受益。
  围绕地铁产业的上游,是制造业的发展先机。青岛是国家高速动车组和地铁列车重要的生产基地,全国铁路网里往来奔驰的高铁,60%以上在这里制造,全国城市地下交通网里,25%以上的地铁也诞生在这里。作为国内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企业最多的地区之一,青岛市城阳区“动车小镇”拥有中车四方股份、庞巴迪等龙头企业,是国内动车组、城轨地铁和高档铁路客车的重要研发生产基地。
  围绕地铁的中下游,地铁发展不仅使得地铁沿线寸土寸金的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而且还表现在其衍生出的多个庞大的产业群,即地铁经济的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地表现在商业、房地产、服务业、旅游业等各种经济业态中。
  日本是将地铁与商圈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地铁周边的商业规划中,甚至要点明“站前店”和“站后店”。日本人将地铁商业带比作“躺下”的 Shopping (购物商城)。而地铁作为躺下的百货商店,具有更大的人流与空间,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辐射范围将被放大。同时,多条地铁交汇的枢纽站、换乘站则更成为日本聚拢人气的繁荣商圈,也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一新对《小康》记者谈到:“地铁是轨道交通中运量最大的系统,也是城市客运系统中最重要的方式。地铁之所以能够产生相关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能够带来大量的人流,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地铁的大运量人群的主要集散集中在车站,地铁车站也是潜力最大的所在。处理好车站与周边用地开发的关系、结合车站进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是实现交通与城市有机结合的关键。”
  
上海地铁博物馆模拟驾驶室
  
  文化的移动窗口
  地铁作为流动的博物馆,被称为城市“最有价值的隐藏”,而地铁中的文化墙也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文化主题增添了地铁的时尚美感。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体验消费和眼球经济,把文化产业理念注入或嫁接到地铁网络中,可实现地铁产业增值的飞跃。北京中信集团就看中了地铁文化产业这一块大蛋糕,它的下属公司中信文化体育与地铁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地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每个城市的文化墙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北京地铁七号线虎坊桥站的地铁文化墙“浩气宣南”,作品展现北京宣南文化中的重要特征——士人文化;成都地铁3号线的“盼达”主题列车体现浓厚的四川特色,其中熊猫大道站主题“熊猫大使”以描绘熊猫百态为主题;郑州地铁二号线二里岗站主题文化墙《青铜薪火》,将司母戊鼎、共父乙觥、莲鹤方壶等青铜器代表作全部展现;南京地铁4号线鼓楼站的“竹林七贤” 文化墙,竹林间,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位名士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与此同时,地铁车厢也成了艺术的“画板”,行走中的风景。广州就善于设计不同类型的地铁主题,“1314桃花车”、元宵灯谜专列、全球首列米菲兔专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专列等等为市民出行增添了审美的愉悦。
  莫斯科地铁站被誉为“地下的艺术宫殿”,是世界上最美的地铁站之一。莫斯科地铁除了风格迥异、美到窒息的地铁站以外,还有独特的地铁文化。
  谈及莫斯科地铁,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谈锦钊向《小康》记者介绍说,当地的地铁文化宣传特征很明显。“不同的地铁站宣传都很形象,很有民族艺术感,很多传统的艺术、雕刻都展示在里面,装潢也很典型体现了不同风格。” 此外,谈锦钊还偶然发现莫斯科的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它的战争防空洞功能也结合在里头,让他印象深刻。
  的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市场化改革不断的深入,城市中四通八达交通网络的建设铺开,地铁地下工程将会更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特点,除了建成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地下城,它的多样化功能将会得到更多的拓展和革新。
  
  促进融“城”加速
  一座城市往往因为地铁的发展,在时间上缩短了通行的距离,加强了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的融合。比如上海,现已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网络。
  “面对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地铁网络,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提到,要让上海地铁发展走在“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轨道上,安全地运营管理好一张“线路多、辐射远、站点密、客流大”的超大网络。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作为京津冀衔接的桥头堡,副中心将有多条地铁连通,形成枢纽。让大量在北京城区上班,居住在燕郊、北三县的白领,每天潮汐式地借助地铁实现最快速的抵达。
  相邻的大城市逐渐形成城市群以后,会出现铁路公交化,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必然会互联互通。最典型的莱茵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城市群,包括杜赛尔多夫,杜伊斯堡,米尔海姆,艾森,多特蒙德等一系列城市,由原来各自独立发展市内轨道交通,如今逐步在互联互通。
  以中国珠三角为例,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市空间发展趋势。轨道交通具有长距离运输的突出优势,在珠三角区域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州市近年来借助轨道交通的连通优势,支撑着广州“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发展战略。
  2000年,“西联”佛山全面启动,自此广佛同城化日渐深入。“广佛同城”再进一步,便是“广佛同轨”。2007年6月28日,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广佛地铁全面动工。“早上去广州工作,晚上回佛山睡觉”的广佛候鸟切实感受到了交通的便利。
  2016年12月,广佛两市共同组织完成的《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对外公布,预计未来佛山共计10条地铁线与广州地铁线网中的13条地铁线实现无缝对接,将实现两市轨道交通“一张网、一张票”的构想。未来,广佛地铁将实现超过日均400万人次的运力出行,更好方便广佛两地市民出行。广佛客流将不用出站,凭一张地铁车票即可畅行广佛两市,广佛交织的轨道交通大网总里程预计将达到1200公里。
  
中车四方生产车间正生产制造中的一款地铁车厢。
  
  智能化建设将大有可为
  地铁具有一定适用性的交通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建地铁。国内外的经验显示能够实现盈利的地铁并不是很多,所以既要考虑地铁的建设成本又要考虑运营成本。
  赵一新对《小康》记者说,香港是比较值得学习的案例,通过地铁与地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与交通能够很好地融合发展,使地铁发展在财务上可持续。“国内深圳地铁学习香港模式,使城市开发和地铁建设很好结合到一起,2016年实现了收益覆盖成本的良好财务状况,值得国内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地铁引发的革新不断在进步。世界各国先进城市轨道交通在向列车无人驾驶和车站无人值守或少人化值守的方向发展,另外也有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在逐步向全天候24小时运营方向发展。这些运行模式都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不断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不少专家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将大有可为。
  潘昭宇认为“互联网+交通”,这是未来发展方向。“从智慧交通来看,从前期的规划到设计,到建设,到运营管理,到最后的一体化服务,整个的交通的管理,智能交通发展应该取得比较大的成就,在前期的规划包括建设,包括后面的服务中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创新也需要以标准作为基础。城轨交通已有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及企业标准,对支撑和引导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已经有比较完善的轨道交通的产品和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标准的支撑,加快标准的编制和出台对促进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另外,随着国家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加强行业团体标准的编制与国家标准共同指导行业的发展也是需要关注的。协调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编制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支持轨道的发展。”赵一新谈到。
  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施仲衡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低投入、高效益、节能环保应该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提高创新技术水平,运用不同制式的城轨交通服务于城市;鼓励创新自主化,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科技进步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贡献率。
  
  
  《小康》2017年05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5-13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