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岭南夜话
优秀的人骨子里都很文艺

★文 /陆佳杰

  18世纪的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说过:“人人皆有诗性”。放到今天,其实是在说:每个人都能诗意地活着,每个人也都是潜在的文艺青年。
  这几年接触了不少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他们身上有着很多共性: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善于洞察、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是:骨子里都很文艺。
  可有一次饭桌上我问了几个老同学,一提起“文艺青年”这几个字,他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结果蹦出来的是下面这几个词:穷哔、矫情、无病呻吟、一股酸臭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世界都在取笑文艺青年。
  对文艺肤浅的理解是它变坏的开始。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消费市场发生剧烈转变的时代。中国人的消费倾向开始由物质主导变为文化主导。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得到基本的满足后,人们便更多地把资产投向了文化、教育、娱乐类消费。
  外国畅销书、电影、唱片在中国越发普及,文艺青年们作为消费主体,催生出了一种看似小资的生活方式。读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听乡村民谣、看地下演出、去大理丽江西藏洗涤心灵、爱单反爱绘画爱手工爱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以上种种,起初都是良性的文化现象。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文青们的一系列行为日后演变为了一种刻板的、呆滞的符号。文艺成了伪饰的工具,也成了矫情者的通行证。他们不是爱读书,只把书本作为炫耀的附属品;他们不再对诗句抱以深层次的理解,只是喜欢没事儿用它们呻吟几句。
  文艺本来是一场优雅的反叛,但到他们那儿便成为一种谄媚,一种归顺。文艺青年也被顺势理解为一种被阉割了的精神隐疾,好像地球上所有的文青都必须是忧伤的小镇青年,都要有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轻,都要有落寞的背影,失落的眼神。
  至此,“文艺青年”这个词,被彻底地标签化了。文艺的初衷在于保持对美的知觉,建立独立的精神世界,与俗事俗物保持距离。但刻板追求文艺的行为,反而落入了另一种俗套。
  让文艺青年饱受诟病的另一点,是“视金钱为粪土”的清高劲儿,仿佛钱就是肮脏的,一股铜臭。而在世人眼里,这种清高带着股穷酸气,还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
  赚钱的就不能文艺,文艺的就不能赚钱吗?
  我一高中同学是典型吃货,就是喜欢全国菜地吃,写写美食日志,嘴馋起来恨不得把整个地球吞进胃里。她前几天告诉我,她的公号粉丝已经过了10万,也组织过好几次线下的吃货暴走团,被不少美食品牌邀约……她只是单纯的爱吃,觉得有意思,从没想过这也能成为一种事业。
  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这个预言在如今自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当下市场极度细分的时代,已经实现。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表示,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且需要博而不专的知识积累,包括美术、音乐、阅读、摄影等文艺行为……因为文艺给人的影响是潜在的,看不见的。最文艺青年的罗永浩,做的手机是否好用褒贬不一,可他对细节追求到极致是公认的。
  他说,文艺青年是那些对生活品质多一点追求的人。就是这种“多一点追求”将会作用于他未来的每一种决策与行为。它所产生的效益,并非及时可触的。但是它一旦产生效益,便会呈指数级增长。
  对文艺青年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他可以成为一名自身领域的输出者、生产者,利用自己的经历、积累、审美、趣味来创造价值。
  
  
  《小康》2017年02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2-24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