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全民体育:用马拉松来检验锻炼成果

★文 /《小康》记者 陈远鹏

近年来,民间“跑马”热情与日俱增。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参与全民健身、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更高要求,近年我国持续增多的马拉松赛事为全民体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标志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新的切入口,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的转变将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51场马拉松相关赛事,而自2015年放开赛事审批后,这一年就举办了130多场,而2016年则达到了300多场。
  
  马拉松的星火燎原之路
  有人说“马拉松是孤独的竞赛,自己与自己斗争”。同时,不少热爱跑马拉松的人十分认同日本著名作家春上村树的“跑步用不着同伴,也不像打网球那样需要特别的场地。跑步只需要一双跑鞋。”
  2016年12月18日8:00,随着发令枪一声响,25岁的阿娟与国内外30000多名选手一同奔跑在深圳国际马拉松的赛道上。阿娟是深圳一小学的语文老师,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之前,她曾犹豫过是否要报名参加深圳半马,但是看着周围许多朋友都已加入,而且自己也想锻炼身体,因此在网上报了名。
  “当报名通过时,我十分紧张,因为这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所以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训练,目标是到达终点。”阿娟说。为了这次的马拉松,她请学校的体育老师指导她如何正确的跑步,同时也购买了一些专业的跑步用品,如跑鞋、心率表、速干衣裤等。
  热爱跑步的中国人与日俱增,除了北马、上马、广马等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外,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也加入了“跑马”行列。中国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参赛人数更是节节攀升。每一次比赛,都能吸引到大批专业选手和业余爱好者参赛。
  根据国外相关经验,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其国内的多个城市将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被称作是“马拉松赛事现象”。
  2011年前后,我国人均GDP实现了这一数额,因此马拉松运动也在近几年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每年举办几万人参加的马拉松,二三线城市也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甚至一些县镇也有乡村马拉松。
  虽然马拉松如今火热起来了,但是,我国早期的马拉松赛事却是鲜有人问津。早在1981年,第一届北京马拉松举办时,只有86人参赛,全部都是职业运动员。在此后的数年里,报名情况一直没什么变化,一度需要到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学生来参加。
  而近年来,在民众日渐高涨的“跑马”热情中,这项赛事已经变得“一票难求”,需要预报名抽签,中签者才能参加马拉松比赛。
  据统计,2011年北京马拉松的3万个名额用了6天才报满,2012年用了3天。而在2016年的北京马拉松,短短几个小时内共有66576人完成报名。在大家越来越注重身体素质的情况下,我国未来的马拉松赛事会更多,参赛者的热情也会更高。
  “虽然我国马拉松赛事不断增长,参与人数攀升,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在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础上,举办的赛事与参赛人数其实还是很少。”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教授简文森说。
  据美国智库的估算,2015年全球的跑步市场规模高达1000亿美元,而中国只占其中的1/20,中国马拉松产业的潜力巨大。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说的,“中国马拉松赛事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还远远不够。”
  
  全民体育带动马拉松发展
  马拉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民体育的大环境。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我国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
  全民体育推动了运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意见》要求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等。运动基础设施的完善给民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运动的环境,室内健身室、开放的公园、广场成为了人们常去跑步锻炼的地方。
  马拉松的兴起除了运动基础设施的完善之外,政策利好、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交媒体发展也是推动马拉松发展的重要原因。2015年,中国田协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降低了准入门槛,从而使过去三年的马拉松赛事呈井喷态势。据统计,自2015年放开赛事审批后,2015年就举办了130多场,而2016年则达到了300多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把健康生活摆在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参加马拉松来检验锻炼成果是不少人的选择。”广州体育学院简文森教授说。
  28岁的吴宇在广州上班,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了广马。他平时锻炼都是以跑步为主,一周五次,下班之后时常在居住地附近的公园夜跑,有时也会约上三五“跑友”沿着珠江慢跑。身材健硕的他曾为体重苦恼过,在跑步减肥的过程中认识了一群“跑友”,自然而然就接触到了马拉松。
  据《2016年跑步运动线上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跑步仍是人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虽然男性仍是跑步运动消费的主力,但是,女性大有平分之势。跑步主力主要是都市白领,夜间18-21点是都市人群最爱的跑步时间段。跑步运动人群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区域辐射到了中西部省份。
  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的联动效应使得更多人加入了跑步运动。如现在很多人熟悉的微信运动,会将个人每天的运动步数进行排名。而大部分智能手机也会记录个人每天的运动情况,如步数、运动时长等。据各社交媒体和运动APP的数据显示,这些用户平均每次跑步时长在一小时左右,且呈现出跑步时间不断增加的趋势。
  “以前没有微信运动,手机也没有记录运动的功能,所以也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运动情况。而自从加入微信运动之后,每次看着自己几千步的数字与朋友们上万步数就觉得自己运动真的太少了。而手机设定每天的运动目标没有达成时,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吴宇笑着说,“跑步多了,就想尝试一下马拉松,而且周围不少朋友都‘怂恿’我去参加,所以几年前就开始跑广马了,今后也还会参加。”
  
  马拉松并不适合所有人
  “虽然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跑马’的队伍,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人都适合跑马拉松。即使是半马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参加。”简文森说,如今很多人参加马拉松是基于兴趣,而不是基于能力,盲目去参与马拉松比赛,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严重的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因此,参加马拉松之前,除了做必要的健康检查,同时也要合理的锻炼,不能毫无准备就上赛场。
  因此,为了保障参赛者安全,杜绝隐患,国内的马拉松赛事组委会都会要求报名者提供体检证明。但大都非常简单,只有血压、心率和心电图三项。一些马拉松赛事为了参赛者安全,还会要求参赛者出具以往参加马拉松的完赛证明。
  “有些疾病平时不会显现,但在身体极度疲劳和超大负荷的情况就会出现,比如心脏问题、大脑问题等。平时不训练就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了马拉松这样的强度。”简文森对《小康》记者表示。
  
  马拉松赛中的“水”
  42.195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也会从路边的小桌子或者是路边站立的人手中接过来一些水。而这饮用水却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递的。
  在马拉松赛中,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2.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小康》2017年01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2-07


2017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