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指数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文 /《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刘彦华

  
  国人的钱都去哪儿了?“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过去的一年,受访者每月收入的十大主要用途是:日常饮食,购买基本生活用品,子女的养育教育,服装服饰,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住房,社交应酬、本人或家人医疗,交通,储蓄
  
  给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560亿元,同比增长10.4%;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达到71%,同比提高了13.3%,成为拉动GDP最大动力之一。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曾经是短板,不过,过去的一年,这块短板却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6年11月-12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小康满意度、消费环境状况、消费政策和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2016-2017年度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84.1分,比上年度83.0分增加1.1分。
  
  观念刷新 “去花钱!!去消费!!!”坐拥巨额资产的马云之所以对领着几千元工资的年轻人做如此倡议,原因就在于,在他看来,年轻人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收入来过日子,而应该以“如何做才能赚到钱实现你的欲望”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新一轮消费红利来袭
  吃过晚饭,韩萍就和儿子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浙江卫视的“双11狂欢夜”。
  早在几天前,韩萍就已经理好了 “双11”的购物清单。“很多品牌旗舰店都推出了预付现金的活动,先交一部分预售金,之后再交尾款,不用再像往年那样必须赶在0点抢购了。”小到口罩、袜子、杯子,大到空气净化器、洗衣机,韩萍粗略统计,“双11”当天花了小1万,“比平时省了不少呢!”
  窥斑见豹,在中国,像韩萍这样的“剁手”一族不在少数,已经成为中国消费群体中的中流砥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5990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470亿元,增长2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5%。
  “我国已经进入消费率由降转升,需求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政策措施。2016年11月2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意见》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巡视员赵立东明确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三驾马车中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韩萍一样,刘莹也是一位网购达人,打开手机APP,浏览商品、下单、支付,动动手指,她已买了未来一周的瓜果蔬菜。“这里的商品都是北京周边的农场直供,价格虽然有点贵,但是还可以接受,关键是,它绿色安全,吃着放心。”
  不仅是食材,刘莹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还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出门办事,要先用手机软件约辆专车;旅游,要先预定个性化民宿;就连衣服、化妆品都要通过海淘购买……从满足刚需到追求品质,“刘莹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折射出我国消费需求的新格局。
  “传统消费将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消费潜力巨大。”提及中国消费升级,赵立东进行了详细分析,在他看来,中国消费新的增长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品消费正经历从有到好的转型,高品质商品消费潜力巨大;其次,高品质服务消费潜力巨大,尤其是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需求增长迅速;第三,伴随着农村宽带和城乡双向流通网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农村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表示认同,“消费升级,需求井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这一点值得肯定”。不过,陈凤英同时强调,看问题要一分为二,“71%的贡献率,除了消费本身的发展因素外,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架马车投资和出口相对疲软也是一大因素”。
  “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消费增长面临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供给结构转型升级滞后于消费升级变化。这也是我们现在如此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陈凤英表示。
  
  
  品质消费成主流
  中国将迎来消费升级的新红利,“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结果也体现了这一点。
  2005年,《小康》杂志首次对“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只有69.0分,尚不足70分,后来,指数连年上升,2006年突破70分大关,为71.0分,2013年突破80分大关,为80.9分。并且,“中国消费小康指数”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今年,在经过2015、2016连续两年0.5分的低增长后,再次出现了1.0分以上的涨幅。
  调查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环境的改善,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主要有五大组成部分,即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小康满意度、消费环境状况、消费政策和消费结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均比上年度有所提升。其中提升最快的就是民众消费观念指数,为77.9分,比上年度提高了2.1分;其次是消费环境指数,为79.4分,比上年度提高了1.9分,再次是消费结构指数,为84.9分,比上年度提高了1.5分,余下的两项民众对消费小康满意度指数和消费政策指数涨幅较低,分别比上年度提高了0.5分和0.2分。
  “去花钱!!去消费!!!”马云曾在他对全体员工加薪的内部邮件中一连用了5个惊叹号,坐拥巨额资产的马云之所以对领着几千元工资的年轻人做如此倡议,原因就在于,在他看来,年轻人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收入来过日子,而应该以“如何做才能赚到钱实现你的欲望”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与马云“不浪费即合理”的消费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华民族历来非常崇尚一种美德——勤俭节约。这种代际消费观念的碰撞,在“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结果中同样有所体现。最新的“中国消费小康指数”关于受访者最为认同的消费观的调查结果均显示,“尽量节俭”是中国人最为认同的消费观,有近七成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因为这样既有助于减少能源、物资消耗,又能多攒钱。
  并且在参加“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当中,有96.6%的受访者会关注折扣促销信息,比上年增长了11.4%。
  “该省的省,该买的买,才是真正的节俭。”在刘莹看来,奢华不能体现人的价值,节俭也不意味着低品质的生活。“比如说,买洗衣机,为了省那几百元钱,买了一个杂牌的劣质货,结果很可能是用不了两天,便要维修或者换新,不仅浪费金钱,也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持此观点的不只刘莹一人,“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对国人购买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质量”,有65.4%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选项,比排在第二位的“价格”高出8.1%,并且,这已是“质量”第二次打败“价格”,排在此排行榜的首位。
  受访者每月收入的十大主要用途是:日常饮食(46.5%),购买基本生活用品(42%),子女的养育教育(39.8%),服装服饰(37%),文化、娱乐、休闲消费(36.8%),住房(32.4%),社交应酬(31.7%)、本人或家人医疗(28.8%),交通(28.2%),储蓄(26.5%)。与“2016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结果相比,住房、汽车的排名变动较大,分别从原来的第3名和第4名下降到了第6名和第12名,而服装服饰和社交应酬的排名则出现了大幅上升,分别从原来的第11名和第12名一跃上升至第4名和第7名。国人在这两方面的消费有所提升,一方面与重视人情往来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正在成为主流”有关。
  另外,有趣的是,面对“2017年,你准备将更多的钱用于哪里?”这一问题,57.9%的受访者选择了“基本生活开销”,比选择“旅游、娱乐等享受型消费”的受访者多了14.7%(该选项在2016年中国消费小康指数同题调查中以70.1%的高得票率位居榜首)。
  “原来我们消费呈现两极化,大家平时吃的穿的用的买尽量便宜的,但是高消费的时候一定是奔着奢侈品去买,特别分化。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大家消费行为的改变在于,用户真正在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通过消费来给自己的生活水平带来提升,很多品类会迅速扩展到大家购买的清单里去。”那昕是消费者门户网站“什么值得买”的CEO,据其观察,不为便宜而为值得的消费者理念,正是他看到的最大变化。
  这一观点,在“2017年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中同样得到了印证,2017年,人们一边计划将更多的钱用于基本生活开销,一边准备大幅缩减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仅有8.6%的受访者准备加大奢侈品消费,与2016年调查结果相比,大幅降低了20.1%。
  
  
  橄榄形收入结构初显
  收入是消费的来源与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中国消费小康指数”关注的重点之一。
  “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显示,2016年全年收入,21.4%的受访者为8万-12万,21.2%的受访者有4万-8万,17.8的达到了12万-16万,17.8%的为16万-20万,4万以内的为15.7%,超过20万以上的仅占6.1%,分别比去年上升了6.1%、-8.6%、7.7%、10.1%、-8.1%和-7.2%。并且,两头小,中间大,橄榄形收入结构初步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等收入人群堪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
  那么,如何看待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现状?据著名投资银行瑞士信贷发布的《2015年度财富报告》中显示,按绝对值计算,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达到1.09亿人,数量上全球第一。而其他诸如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澳新银行等机构的预测也比较乐观,埃森哲预计2030年将有70%的中国人成为中产阶级,澳新银行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占城市人口总数的93%。
  虽然中国社会逐渐从“金字塔形社会”向“橄榄球形社会”过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产阶层人数增多与中产社会形态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人们对“中产”的定义或标准不统一,很多受访者表示,只能对着这个数字“激动得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显示,综合考虑自己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认为自己在经济方面属于中产阶级的受访者仅为64.2%,24.4%的受访者予以了直接否定,而另有11.4%表示“说不清楚”。
  通过深化改革为扩大中等收钱群体提供制度保障,收入分配改革是个绕不开的坎儿。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密集发布多个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磅文件。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根据文件提出的新政策,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医务人员等群体的收入未来将发生较大变化。
  另外,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也势在必行。最新消息显示,个税改革有望在2017年落地。
  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调查结果显示,有超九成受访者在关注此事,仅有7.8%的受访者感觉无所谓,0.7%的受访者认为与自己无关。
  “关于中国个税改革,您认为目前最亟需做的是哪个?”面对这一问题,参与“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中,37.3%的选择了“综合考虑纳税人家庭、住房等问题,增加税前扣除项目,尽可能做到公平”; 29.7%的选择了“目前个税改革进展较慢,应加速推进”;29.3%的选择了“高收入群体个税跑冒滴漏,应加强高收入群体个税征管”;1.9%的选择了“重新明确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划分”;另外余下的1.9%则选择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个税沦为‘工资税’”。
  据专家分析,2017年个税改革,增加专项扣除是改革方向,“专项抵扣已渐进破题,再教育支出或成为抵扣的首选,首套房贷利率也有望纳入选项。”
  此类观点也反映了国人的心声,调查显示,42.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首先将再教育支出纳入税前扣除,34.1%的受访者表示应该优先考虑首套房贷款利率,12.4的受访者认为养老支出最应该优先纳入税前扣除,另外还有10.8%的受访者建议优先考虑二孩教育的问题。
  2017年,您认为您的年收入将会如何变化?44.6%的受访者预计略有增加,37.5%表示增加校对,17%认为可能差不多,0.8%的选择了“略有减少”,0.2%的预计会减少较多。与去年调查结果相比,预计收入增加的受访者比例提高了12.9%。
  不过,与预期收入增长靓丽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7年,55.6%的受访者计划更多地安排储蓄,比去年提高了19.1%,仅有22.3%的受访者想要更多地消费,22.1%的受访者准备更多地进行投资,分别比去年下降了11.1%和8%。
  “这可能与目前的经济大形势有关,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很多投资渠道有待激活。另外,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就要多存钱,以防万一。”不过,韩萍并不打算遵常理而行,“其实我非常认同一种观点,越是不景气的时候,越是投资自己的好时候。”
  在韩萍看来,《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的35项政策措施,不仅为消费提质扩容绘制了发展蓝图,也为消费者充实生活,提升自我提供了可能。“不断投入努力让自己的气质、知识、品格、思维都越变越好是让人很愉悦的一件事”。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2017年1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2-04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