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比模式更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在“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研讨会”上也给出了自己对于“特色小镇”的看法与建议,即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五大原则,一是遵循创新的原则,二是要因地制宜,三是产业建镇,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五是要靠市场主导。陈亚军特别指出,尤其应该发挥企业和市场主体在特色小镇推进过程中的作用。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相伟看来,建设“特色小镇”,还应创新思路和机制。在资金上可采用PPP合作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积极调动市民热情,逐步形成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正如相伟所言,目前在建的“特色小镇”项目的确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与经验。比如阿里巴巴在杭州的云栖小镇就受到各方关注与借鉴;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也宣布进入特色小镇领域,并成为第一个在全国以PPP模式开发特色小镇的房地产企业。 据悉,华夏幸福在河北廊坊大厂县的影视小镇、香河县的机器人小镇,以及浙江嘉兴嘉善县的人才创业小镇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叶珺表示,“在坚持全社会资本投入基础上,每一个特色小镇,我们都坚持产业精准发力、全流程推动产业发展。”叶珺认为,华夏幸福已积累了研究区域产业基础的能力,结合小镇产业调整,同时有针对性地释放、整合、输出将近20年的优势产业资源,一定有利于推动每一个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 杭州梦想小镇如今也已成为“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示范引领者。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管委会副主任周坚诚挚地表示,“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建设,去经营,去管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态度。” 周坚说,梦想小镇之所以能够成为榜样,首先在于因地制宜。“我们那里没有产业基础,但是有人才的优势、文化优势。”其次,不能让企业围着政府转。“政府扮演了店小二的角色,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是跟着创业者共同成长。”此外,一定是生态的。“我们打造的是人才社区,是创业社区,必须要有一个适合居住、生活的创业环境和生态。” (《小康》记者鄂璠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2017年1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