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卷首语
卷首语:发现更为长远的未来

★文 /《小康》编辑部

  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应用,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
  
  “哇,太漂亮了。”景海鹏:“爽不爽?”“特别漂亮。”“我问你爽不爽?”“陈冬:“爽!”
  这是2016年10月15日,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后,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的一段对白。即便在进入太空之前有过无数次的训练,即便已无数次看过太空中的影像图片,但是第一眼的太空感受仍震撼了宇航员陈冬。
  这样的震撼瞬间,不仅发生在太空,也发生在地球。
  “太感动了,可以一直盯着(显微镜里)那个场景,多长时间都行。”2016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回忆说,他第一次用酵母做诱导实验的时候,观察到了细胞的自噬。他十分开心地告诉周围的人,发现了有趣的东西。他说:“用酵母,你可以回答关于生命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问题。”
  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机缘,去发现浩瀚宇宙的壮美,去探究生物细胞的生死之谜。但这不意味着人们没有机会体会生活中的美,去寻找人生中的真,去发现社会中的善。这或许是为什么我们在2016年度感受调查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选择投给了“温暖”。
  很多人悲观地看待这个世界的变化,是因为他们看不懂这个世界的趋势。即使我们明了宇宙的规律,即使我们找到了细胞的奥秘,但对于未来社会的演变,人们还当以未知的心态去寻求答案。在“互联网+”成为改变一切的潮流之后,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都在不断地引入新技术、诞生新模式、展现新效应。只有当新技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们才会最终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正是今天社会不断前行的动力所在。从发明天文望远镜到进入太空,不过数百年的时间。如同人们进入城市以后才会怀念乡村,人类在升入太空之后才会珍惜地球。脱离地心引力,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用新的目光观照地球,而且是用新的理念来思考宇宙。同样的原理,当研究者们不断寻找最微小的细胞构成,会发现那里有另外一个循环世界,细胞的自噬、基因的变异都其来有自。最微小的构成也都有其诞生消亡的自然法则,如此我们一直以来恐惧不安的疾病之源,正源于对自身构成的最大的无知。
  人们可以窥知宇宙,是因为我们不再以地球为中心。人们可以深入细胞内部,是因为不再把无知当作神圣。一切的尺度,都在于重新打量世界的维度;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嬗变。所谓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元旦不仅是一年的结束,还是一年的开始。
  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应用,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当我们得以用无数新的知识、技术来改变世界,来改变社会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一些更为宽广的视野,有一些超越当下的思考,以此回望刚刚过去的2016年,甚至更为长远的过去;以此来眺望即将到来的2017年,甚至更为长远的未来。
  
  
  《小康》2017年1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7-02-04


2017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7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