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1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评论
博物馆为何需要“活”起来

★文 /刘芳菲

  博物馆不仅要“静”态陈列历史文明,更要“动”态提供精神食粮,只有博物馆“活”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聚众”功能,促进社会文明充分交流、共同进步
  
  2016年11月10日至12日,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博物馆论坛“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等负责人和世界多国文化部长、40多个国家博物馆馆长和专家代表200余人,探讨如何发挥博物馆在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与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并提出希望:“让世界各国博物馆的丰富馆藏都活起来,为共同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从本次论坛来看,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各个国家都希望能通过博物馆的发展搭建一个促进社会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让博物馆“活”起来凸显出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了温饱和安全的需求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凸显出来。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窗口,人们对它的需求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博物馆不仅要“静”态陈列历史文明,更要“动”态提供精神食粮,因此,只有博物馆“活”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聚众”功能,促进社会文明充分交流、共同进步。
  首先,博物馆“活”起来,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活”是有主体的,那就是人。“以人为本”是要从观众的需求和感受出发,推翻原有的博物馆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陈列,这不仅要求博物馆展览内容佳,更重要的是博物馆的教育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方式,从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和认同。
  其次,博物馆“活”起来,是由参观平台向文化交流平台转变的必要途径。过去的博物馆,里面装满了厚重的历史和文物,但它也就是一个参观平台。而现在通过形式多样、创意新颖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博物馆就变成了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和休闲方式。比如“儿童讲解员夏令营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交流,“寻找历史足迹活动”可以促进有共同兴趣人群的交流等等。
  再次,博物馆“活”起来,是从过去的讲述文化逐步演化成引导文化的重要升华。以往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主要是为了反映某段历史,或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历史素材拼接,这些展览给大众带来了历史文化的充实,但没有在此层次上进一步提升,仅仅是一种讲述文化。而现在通过各种展览的衍生活动,通过有声有色有互动的各种派生讲解,就能实现历史文化的升华,引导人民群众的主流文化。比如目前全国各大博物馆大范围推广的《长征》展览,除了有各种精彩讲解外,还招募志愿者参与,进而派生出“编草鞋”、“红军剪纸”活动,吸引了大大小小的观众参与。又比如《家风》展览派生出的“写家书”、“义卖捐助”活动,引导观众弘扬“勤俭、节约、助人”的高尚思想。
  最后,博物馆“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大众,使文化传播的质效更加深远。博物馆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文化传播最依赖的就是渠道和受众。现如今,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手机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信息传播渠道极大拓展,信息传播速度极大提高,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重要领域,只有充分借助这些新媒体新渠道“活”起来,才能达到便捷、新颖、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效果,使文化传播的质效更加深远。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目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刚刚起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开始施行之后,博物馆的发展更是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活”起来是博物馆提升发展的第一步,而建立多层次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和文化交流平台,增进各国各地区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则更加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天津博物馆馆员)
  
  
  《小康》2016年12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12-27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