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5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社会
寻路中关村

★文 /《小康》记者 洪治

  
  在传统卖场纷纷腾退的同时,中关村渐渐成为“互联网+”创业的孵化地,2015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2.4万家,中关村的“魔力”究竟在哪里
  
  夜晚,从北京最大的人行天桥——中关村一号桥往南望去,左边科贸商城已经逐渐沉睡,外墙广告撤下后遗留的痕迹如同一道道皱纹;右边的海龙、鼎好已经入眠,e世界则已清退,而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外墙那块千余平米的电子广告牌还在继续诉说着繁荣。
  再往西两百米则是另一番景象,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国际理想大厦和微软大楼灯火通明。往西一百多米,一块更大的电子广告牌竖立在创业大街旁,不断展示着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中关村,这个20多年前由思想解放所盛开的电子技术之花如今正经历着又一次洗礼。
  
  传统电子卖场夕阳西下
  “生意不好做”是中关村传统电子卖场商贩的普遍感受。“现在主要做老客户的生意。”广安中海电子市场经营了十多年的牛和平深有感触,“我在鼎好B座还有2个门面,原先一间能租1万,但现在两间加一起也租不到1万了。”
  曾经当过兵的他依然守着自己走道拐角5平米的小铺子,以前主营光驱,现在改卖显示器了。他觉得电商冲击是主要原因,但自己并不想经营网店。问及未来的打算,他很淡然,“再坚持几年吧” 。
  除了电商冲击,市场欺诈行为的危害更大。“这个市场里总有人在干坑蒙拐骗的事情。”在鼎好A座地下二层经营苹果产品网络代购的王老板说道。
  相对而言,鼎好B座4层是比较热闹的。“这间店铺2004年的时候就值60万元了。”拥有一间5平米小铺的历老板说道,“这里大多数店铺客源还比较稳定。”说话间,他就以25元的价格卖出了一根新型自拍杆。
  《小康》记者发现如今在中关村电子商品市场活跃的店铺大多为十几年的老店,而他们都有多年经营渠道和老客户,而那些新来的年轻人,失望之情表露无遗。在海龙二层,刚来中关村一年多的销售员小尹就说:“现在中关村的电子产品市场不景气,海龙这两年可能也会搬离,我准备转行去做汽车美容。”而他的同事李小姐则打算做电商。
  如今,曾作为中关村名片之一的额e世界已经搬离,鼎好A座也基本搬空,海龙三层以上也大多撤离,腾退的商贩除了搬到马路对面的科贸电子商城外,大部分选择离开中关村。
  实际上,传统电子卖场的腾退与中关村整体的转型发展有关。根据去年10月发布的中关村大街发展规划,未来3—5年内,现有15万平方米的传统电子卖场将逐渐腾退。中关村彻底告别电子卖场后,将集中有限空间着力发展创业孵化、智能硬件、“互联网+”等新经济、新模式,打造人才集聚、模式创新的创客中心和共享经济中心。
  
  仍愿留在中关村
  传统电子卖场在腾退,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则在蓬勃发展。
  位于中关村西区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大楼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作为微软公司在海外规模最大、职能最完备的研发机构,这栋双座大楼处处体现着这家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文化。
  “无论外面雾霾多么严重,大楼里面PM2.5的值都控制在10左右。”已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近6年的吴国斌博士笑着说道,“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我们把朝南的办公室都留给了实习生,而且靠窗的位子都留给了普通员工,经理要就近去窗边还要经过我们的工位。”
  说起微软的这栋大楼,吴国斌十分兴奋,里面不仅有随时可供休息活动的吧台,还有设计成Loft形式的云梯与展示空间,从高层大落地窗往外望去,整个中关村尽收眼底。“在开放空间如此之多的环境中,你就忍不住要和别人交流。”由科研转向学术合作工作的吴国斌觉得自己的工作比以前更加丰满,“我在微软中实现我人生的成长,当年进来的初心就是想做一名社会企业家。”
  吴国斌的同事王晨曦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离家近啊”。曾留学英国的她如今主要从事科研合作项目等市场推广的工作。“微软总部大楼选择在中关村,我觉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周围的高校多。”
  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周边乃至全国多家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科研项目、课程创新和学术交流等紧密的合作。他们还组织过很多面向周围中小学乃至残障学生儿童的公益性编程普及活动。
  如今,倡导“一个微软”的微软集团计划将朝阳望京的办公场地也搬到中关村总部大楼,以便让各个部门能更好地融合。在中关村,林立的大楼、优秀的企业不断吸引着优秀人才来此谱写自己的人生。
  “优化高端要素供给,关键是要发挥人才、技术、资本这‘新三驾马车’的作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道,其中人才是关键。根据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2015年1-11月,中关村科技活动人员有54.8万人,同比增长23.1%,占从业人员28.3%。
  
  申请中国“绿卡”更容易了
  中关村不仅吸引了中国人,对外国人也成了一种“诱惑”。黄莹本来已经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在美国定居,然而国内高新技术的发展让他决心回到中国。2013年,他从美国回到北京,担任联想研究院云与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
  虽然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在北京的生活却让他有点烦恼。尽管作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回国,但他仍每年需要申请一次工作签证,而且在办理签证的20天里不允许离开中国,而他的工作性质却要求他每两个月就要到国外出差一次。最重要的是即便申请下来了工作签证,在购房、办理金融业务、子女上学等问题上依然受限。
  黄莹的困惑与我国被称为全球最难拿的“绿卡”政策有关。2004年8月我国正式发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然而,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数据,截至2013年,居住在中国的外籍人员中,获得中国“绿卡”的只有不到5000人。
  “越是发达、越有活力的地区,国际人口比例越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光耀说道,“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与美国的差距是,美国在70亿人里选人才,中国在13亿人里选人才。”
  这一问题在今年年初终于有了制度创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2016年3月1日,公安部推出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实施,其中有10项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北京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在当天也正式开张,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业务的同时也接受各种咨询。
  得到消息的黄莹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人,3月1日当天他带着中关村管委会的推荐材料及相关文件在一小时内就完成了手续,50个工作日后他就可以拿到永久居留证了,而以前这个审批时间长达180个工作日。
  据悉,此次享受试点新政的涵盖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外籍华人、外国学生等四类群体。新政不仅使审批进程大大加快,而且对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只要获得中关村管委会的推荐信,将放宽工作单位、居住年限等一系列要求,并进一步扩大家庭团聚人员申请永久居留的类型。
  对于能这么快办理完手续,黄莹十分兴奋:“我已经把这项措施告诉了美国的亲戚和朋友,鼓励他们来创业。”未来,他准备也帮妻儿办理中国“绿卡”。在3月1日当天,约有60人前来咨询。
  这一政策仅是中关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的缩影之一,早在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进行集体学习时就作出重要指示:“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探索创立“一区多园”统筹体系,创新部市会商工作机制,先行先试“1+6”、新四条、“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系列政策无不彰显着中关村以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科技生产力的决心。
  
  创新创业生态的“磁力场”
  除了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已然将中关村打造成一个巨大的磁力场,不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们在此生根发芽。
  在创业大街旁,曾是繁华商场的中关村光耀东方时代广场如今换了一身绿色,成为了“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这个由北京创业公社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将地下两层广场全部承包下来,打造了3万平方米的创客孵化空间。
  “我们非常强调社群的概念。”创业公社社群事业部总经理徐丹介绍道。创客中心除了提供办公场地等硬件设备,还提供法务、金融、创业导师等咨询服务,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税收优惠等政策申请服务,并着力营建创业互助社区。“我们想给企业提供立体式服务,打造一种创业生态。”徐丹说道。
  “创业生态”的理念不仅吸引创客,阿里云也为之动心。“产业集群的概念非常重要,产业链背后就是一个生态,创客空间里的各家企业完全可以相互建立联系。”阿里云事业群-创客+高级运营专家沙惟说道,“相较于去年的火热,如今中关村的创业氛围更趋于理性。”
  两者的一拍即合很快促成了阿里云创业学院。3月3日以《阿里云从0-1》为主题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在创客中心举行。这次活动不仅吸引了想创业的学生、已经创业的团队,还有想转型的传统企业。
  “我们在寻找产业转型之路。”来自台湾从事景德镇法蓝瓷销售的简名伟说道。尽管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但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他仍在寻找传统艺术与现代“互联网+”营销思维的结合点,“我们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亲民+艺术的模式”。
  活动中,沙惟重点分享了四个关键词——信仰、未来、团队、价值。“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创的企业,科技赋能能培育出未来的独角兽公司。”如今,阿里云已在全国布局,而北京的布局也已铺开,不仅与创业公社合作,还与36氪等创客服务平台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其实,这种流动、碰撞、聚合、再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中关村已成气候。“中关村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下,一代代中关村人持续努力的结果。”据郭洪介绍,这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领军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新型孵化器及创客组织、创业文化六大核心要素,还有市场、法治和政策三大环境的营造。
  据2015年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榜单统计,在中关村,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就有40家。“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在多个行业、领域中涌现,充分说明了中关村持续构建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出了众多高成长的中关村企业。”中关村管委会委员刘航说道。
  
  即便失败也不愿离开
  创业的艰苦只有创业者最清楚,能成功的往往只占少数。如今在知名大学的一个研究机构从事互联网金融以及风险投资相关研究工作的裘越曾经就是活跃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的一名创客。
  财经记者出身的他对金融有很强的敏感性,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融合各种表达形式的超媒体。“起初我觉得创业也不难。”裘越回忆道,当一名从华尔街回来的合伙人邀请他一起创业时,经过半年的思考,在2014年初,他成为了一名创客。
  “选择中关村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氛围以及招人方便。”他们在中关村SOHO的一间120平办公室开始了创业之路。“浑身就像打鸡血了似的。”裘越主要负责运营一个金融人物报道的微信号,打造金融社群。作为金融领域最早的自媒体之一,裘越以他独特的视角聚焦金融领域的年轻人,很快在4个月时间里,粉丝就增长到了8万人,“其中有很多人是天天在和我们互动”。
  有了活跃用户,他们想通过金融招聘盈利,甚至已经想好了广告词“你的人生是自己的,让你找到想干的事”。而这却不能打动投资人的心,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相较于成熟的大型招聘网站,没有优势。更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犯了一个大忌,合伙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没想到创业没几个月就遇到了站队的问题。”理念不合引发了冲突的升级,最终其中一位合伙人带着裘越转投另外一家众筹公司。同时,也带走了微信公众号,经营得风生水起,粉丝数已经超过10万,俨然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创投自媒体。有很多创业者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分享自己的故事。
  得益于成功的运营经验,加上看到又有可能重蹈覆辙的危险,裘越联合原来的几个小伙伴单飞,成立了一家专门为企业运营公众号的公司,很快他们就接到了两笔订单。
  “2015年5月至10月李克强总理两次来中关村期间,创业大街是最火的。”裘越利用自己的媒介优势,不仅抓紧机会采访,还成为了创业大街的热门向导之一,协助创业大街管委会的接待。“那时候常流行一句话:国贸的豪车都不让行人的,但中关村的豪车处处让着行人,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位亿万富翁。”
  然而,9月份却出现了危机:大订单的公司在上海,对差旅预估不足让资金很快捉襟见肘。“资金问题仅是初创业管理问题的一方面,一个企业管理能力不够而盲目发展是非常危险的。”裘越有点黯淡地说道,“后来我遇到了人大的老师,我也想找一个地方好好沉淀一下。”而创业未交的各种社会保险等手续也成为他现在头疼的问题之一。
  “其实我现在并没有离开中关村。”如今,裘越在中关村附近的这家知名高校在研究中关村的创新企业案例,运营着他所在研究机构的一个新公众号,他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单纯互联网创业的根基是非常不稳的,只有有产品、有服务再结合互联网才能真正做得好。此外,最牛的投资人其实和CEO的边界是很模糊的,就像高盛的柳青和滴滴的程维。”
  小超在蛰伏,中关村创业大街上还有很多人也在蛰伏。周日的夜晚,创业大街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而金鼎宾馆二层的车库咖啡依然人声鼎沸。作为其中一员,年过半百,已经待了7个月的韩培洲带着他的三轮摩托车、中温太阳板等5个创业项目仍在积极地寻找投资:“我一定要帮我这些项目拉到投资,如果没钱了,我就去打工继续坚持下去。”
  据统计,2015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中关村创业大街日均孵化企业4.9家,从业人员已超220万,1万多名天使投资人活跃在中关村,占全国80%;全国有60%的投资案例发生在中关村。
  
  
  《小康》2016年05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5-07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