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小康故事
东北再振兴:冰天雪地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文 /《小康》记者 洪治 北京报道

  
  曾经以传统产业闻名且占据半壁江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显得有些落寞,东北如何再振兴?冰天雪地能变成金山银山吗?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或将成为东北转型的新契机
  
  如何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这是东北三省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对于这个重要的区域来说,或将是一个新的契机。
  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三天之后的3月10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东北再振兴与大众旅游创新”的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以辽宁省旅游龙头企业红河峡谷漂流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河漂流”)为样本,来自企业、扶贫、行政管理、服务经济、旅游休闲、文化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智慧的碰撞交流,给未来的东北振兴与大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出席此次专题座谈会的嘉宾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国企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项安波,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理事、1017扶贫基金主任蒋任重,国家旅游局原巡视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宗德,全国县级行政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刘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和生活质量研究中心主任魏翔,哈尔滨师范大学远东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孙慕天,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吕良彪,红河峡谷漂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全,《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
  
  红河漂流透视出的东北发展困境
  近几年来,很多人都在研究、探索红河漂流成功的奥秘,试图从中找出实现东北振兴的路径和依据。人们注意到,伴随着东北振兴的号角诞生的这家旅游企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得益于中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红利,得益于创业初期地方政府的倾力支持,也饱含着红河人巨大的辛苦付出。
  在“东北再振兴与大众旅游创新”专题座谈会上,红河峡谷漂流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南介绍,12年来,红河漂流依靠一条小小的河流,每年就能吸引几十万的游客,实现数千万的旅游收入,同时还带动上万名农民和下岗职工参与到旅游及相关产业中来,促进了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红河漂流的发展实践,坚定了老工业基地的人们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信心,红河漂流让人们看到了东北再次振兴的希望。红河漂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敢于创业、创新、敢于进取、担当的“红河精神”,更成为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但与此同时,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很多次危机,如管理危机、合作危机、自然灾害危机、债务危机等。刘中南介绍,2004年至2009年,红河漂流把握住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潜心经营并盈利7000万,是清原县的“富豪”。然而,在随后的2010年至2014年间,却负债1.3亿元,到了2015年底负债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4%以上,由“富豪”变成了“负豪”,巨大的落差让人唏嘘。
  造成如此高负债率的原因是什么?据刘中南介绍,一方面,红河漂流为地方政府垫付的6000多万元基础设施款,政府迟迟没有归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不出资的情况下干预公司经营并拿走部分利润分红。此外,2011年和2013年两场不期而遇的特大洪灾也让红河漂流承受了巨大损失。
  
  “要保持企业独立的市场地位”
  针对红河漂流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项安波认为,早在10年前,红河漂流就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样本。
  红河漂流是在中央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诞生的旅游企业。2003年,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按照中央的部署,面对全县经济结构单一,缺乏发展后劲的现实,决定调整原来以矿业为支柱、以药材种植、林木经济为补充的产业结构模式,尝试着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进军。12年来,红河峡谷漂流在每年经营期不足100天的情况下累计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亿多元。不仅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本地区旅游业、服务业大发展,还一跃成为辽宁省重点旅游龙头企业。如今,红河峡谷漂流已经成为东北振兴中的一颗闪耀明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快速发展的红河漂流在2010年陷入巨大困境?在项安波看来,主要原因在于股权设计不合理,不依附于股权的政府分红收益非常危险,不仅缺乏法律支持,也缺乏管理手段,还会打击其他股东的积极性。同时项安波也表示,这个公司成立之初有探索、试验的性质。这实际上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探索,要给予肯定。但从实践来看,这个公司最初的机制设计是有先天缺陷的。项安波强调,要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保持企业独立的市场地位。”
  孙慕天对红河漂流进行了SWOT分析,这是一种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孙慕天为红河漂流总结了五大资源“强项”:一是四季分明的自然资源,二是处于周边文化旅游圈中心的区位资源,三是满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四是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资产资源,五是坚韧不拔的红河精神资源。而红河漂流所面临的机遇则是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
  不过,红河漂流面临的困境也很明显:尽管如今杨德全的股份已接近99%,但是原先的承诺和投资都没有到位,而且政府还存在负干预。孙慕天认为,这种负干预主要体现在侵吞企业利益、干扰企业运营上。“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问题。有的时候政府像一个出资人,但还不是出资人;有的时候它像一个管理者,但也不是管理者;有时候它甚至像一个经营者,但却不是经营者。”孙慕天分析道。
  此外,红河漂流还存在着一些“弱项”,诸如体制不健全、没有CEO等制度性问题。对此,孙慕天建议,企业要转型,要重组企业文化,引进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跟上现代企业步伐。
  
  处理好政商关系的“三不”和“五要”
  “真正的企业家是为了自己的灵魂和愿景而做的。”在“东北再振兴与大众旅游创新”专题座谈会上,蒋任重首先表达了对红河漂流公司带头人杨德全的敬意。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长期致力于扶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对接龙头企业,推动扶助贫困地区的产业建设,以帮助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实现造血式扶贫,是协会近年来积极探索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工作的过程中,蒋任重对于在基层奋斗的民营企业家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他们的困难与困惑也有着更多的理解。
  蒋任重和与会者分享了他从2005年介入扶贫工作以来所秉持的理念:扶贫其实是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扶贫开发有个前提,就是要把贫困地区看作是一种资源。”在蒋任重看来,这一点对于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民营企业的困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局现象。要从法治、金融、机制、政商关系等多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的确,小到一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良好健康的政商关系。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政府部门要肯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伸出援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这里的援手更多意味着政府部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在清除干事创业障碍、优化政府营商环境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对于红河漂流样本背后的政商关系,刘杰和吕良彪都有着深入的思考。
  刘杰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红河困境展开了分析。他表示,虽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已提倡“政企分开”,但在实行过程中却阻碍重重,其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运转特点有关。
  刘杰指出,如今不愿为、不好为、不会为、不能为、不敢为等“为官不为”的现象在一些基层政府中还有所存在,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发展的困境。他认为,这要从任期制改革和分类管理等制度手段着手解决,而近期出台的有关优秀干部越级提拔的文件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对于政商关系,刘杰建议,在政府“唯GDP论”的环境正在改变的情况下,处理政商关系时需要更加谨慎。
  “不能错位,不能缺位,不能越位。”吕良彪提出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三个“不能做”。
  政府要把握好“三不”,那企业呢?吕良彪总结了“五要”,他认为企业首先要把根基扎深,而这也正是红河漂流能坚持到今天的原因;其次要做好微观治理,这就涉及到产权、治权以及文化的问题;第三是要把握好市场规律,利用市场的力量;第四,要借助社会的力量;最后则是要处理好权力的制衡。
  邓宗德表示,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的先行者作用,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重要内容。在邓宗德看来,东北语境下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与提升,有赖于“承诺与诚信”的互动效应,上行下效,必须看到当地政府的担当与表率作用。
  
  
  发展旅游可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曾亲赴红河漂流进行过实地调研的魏翔从东北转型的视角进行了思考。
  去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垫底,让李克强总理表示很“揪心”。经济增长缓慢的背后,东北三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以及人才外流问题,制约了当地的经济振兴。曾经以传统产业闻名且占据半壁江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到了相当惨淡的地步。落寞的背影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重新看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岸身影?
  东北经济急剧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产业比重过高。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东北产业结构的弊端很快显现出来,“落寞”实则是一种转型的信号——传统行业已经穷途末路,发展第三产业才能焕发活力。杨德全是东北最早感受到这种趋势的民营企业家之一。2003年,清原作为辽宁传统资源型地区,原有的发展路径已经难以为继。面对青山绿水,杨德全选择了漂流行业——绿色休闲产业。12年风风雨雨,杨德全最欣慰的是,红河漂流有力拉动了县域经济,清原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强县。
  魏翔则发现,人口净流出也是东北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他提出了“飞地经济”的模式:红河漂流能否把目标客户由东三省扩大到南方,让南方人不远千里来旅游?
  据魏翔介绍,这在国际上其实已有了成功的案例,南太平洋有一个小岛大溪地,便是由韩国人不远千里把韩国民俗与太平洋的热带风情融合到一起,从而创造了享誉全球的旅游胜地。“红河漂流的目标不仅仅是游客的递增,而且要追求游客的持续性。”魏翔强调,做到这点还需要红河漂流进一步挖掘自身的特色并做到精细化、极致化,而发展民宿产业则可以作为一项选择。他表示,红河漂流可以在观光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度假经济,打造一个自然度假村,让游客不仅“留下来”,还要“留得久”。
  走遍了整个东北以及半个俄罗斯的王禹浪则从文化角度挖掘了东北的历史。位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长白山逶迤千里的终结之地的红河,已流淌了上千年,传说中满族人的英雄努尔哈赤曾在这里饮过马,当年纵横白山黑水间的八旗精锐,正是从这样的一个个山谷里跃起,驰骋中原。
  王禹浪认为,东北的文化潜力还远没有被开发,他建议红河漂流在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挖掘文化因素,要增强自信,融合自己的历史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王禹浪介绍,红河地处龙岗山脉,正是在三大山脉五大流域诞生的东胡(蒙古)、肃慎(满族)、秽貊三大民族系统和汉族的融合之地,也是通往中原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康熙在此留过诗,乾隆5次朝拜长白山也都经过红河。“仅仅红河谷周围就有1000多处遗址。”
  “红河漂流已经无路可退,这恰恰是一种优势。”王禹浪强调,“历史上东北少数民族都是以小搏大、百折不挠、知难而进。如今正赶上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坚冰已经打破,未来一定是光明的。”由此,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开发文化纪念品、发展白桦文化以及建立创业园。
  
  纵有万千险阻也要走下去
  “座谈给了我信心、力量和新的思想与出路。今年红河漂流会努力把产品升级,把客源市场调配好。”听了嘉宾们的发言后,力求将红河漂流打造成“百年老店”的杨德全表示,红河漂流关系到周围众多百姓的生计,再难也要走下去。
  红河这片山谷曾是一片沉寂,是一群勇于创新的人们唤醒了它。杨德全和他带领的红河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屡遭困境,而又愈挫愈奋,不断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奋斗,这里有创业的故事,有创新的故事,有诚信的故事,红河谷的故事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小康故事。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在发言中指出,红河漂流符合中央区域开发精神,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生活方式转变和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他向红河漂流以杨德全为首的团队表示敬意。此外,舒富民也表示解决红河漂流困境要从平衡政商关系、利用资本运作缓解债务压力、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东北再振兴意识入手。
  “红河漂流是东北再振兴背景下,旅游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本。它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剖析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舒富民表示,《小康》杂志会一如既往地关注红河漂流的发展。
  红河漂流伴随着东北振兴的号角而兴,应中国旅游产业整体发展而获得长足进展,是东北区域第三产业逆势增长的优秀典型。正如红河逶迤的河道一样,红河发展之路颇为曲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受挫的教训;有日益壮大的市场,也有日益苦恼的困难。红河的问题是东北发展中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因何而出现?红河漂流路在何方?这不仅考验企业家的智慧,也将考验施政者的格局。窥一斑而知全豹,剖红河而知东北。
  此次座谈会受到了媒体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时报》、《中国旅游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网等媒体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
  
  
  《小康》2016年04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4-10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