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霾——国外城市富贵病怎么治?

★文 /特约撰稿 冯薇

  “警示” 作为工业化国家英国的首都——伦敦,在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也首当其冲地经历了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图为伦敦人用路灯“警示”人们,在关注发展的同时,也要爱护环境、阻抗雾霾。
  
  雾霾绝不是发达国家特产,相较发达国家环保意识和技术的领先,国际参与的深入和环保预算的充裕,相对落后和缺乏资金、又要大力抓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地区的环境治理形势要严峻得多,而在治理空气污染中先行一步的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霾,是一种“富贵病”。
  在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中,曾经先后出现过“污染病”,霾就是其中一种。2015年12月在巴黎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是全球联合治病的又一步。
  那些曾经得过“富贵病”的城市,又能给北京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
  
  立法使雾都“始祖”换新颜
  提起雾都,人们第一个想到的绝不是北京,而是老牌工业化国家英国的首都——伦敦。至少目前依然如此。英国作为世界上首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首当其冲地经历了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将伦敦称之为雾都其实不算准确。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伦敦经历了多次以二氧化硫、黑烟和颗粒物(彼时还没PM2.5概念)为主要成分的浓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霾。所以伦敦不是“雾都”,而应该是“霾都”。
  虽然伦敦的雾霾天在1948年至1962年这十几年间最盛,但是根据英国气象局的报告这座城市的空气污染记录可以追溯到1813年。从1760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生产逐步吞噬手工生产直到1840年前后基本取代,工厂的概念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代替了作坊。随着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煤为主要燃料的蒸汽机在各行各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广泛应用。英国的工业化水平在整个十九世纪得到了长达百年的惊人发展,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大发展带来的是重污染。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六成以上,1913年的年开采量曾高达2.92亿吨。工厂、火车、燃煤发电厂、住家取暖的燃料都是煤。 煤炭的过度开采和无节制燃烧为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带来了空气质量的严重退化,直至1952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当年12月3日一股来自北海的风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民房烟囱冒出的烟雾向南吹到正处于不利污染物扩散气象条件的伦敦。4日开始的一周时间里,空气中大量煤烟久聚不散。根据大伦敦政府数据记载,烟雾事件一周中,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日均浓度对比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超标近200倍。数千人患上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约4000人死于这次事件,其中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并致使肺炎、肺癌和流感的激增。有毒烟雾12月10日散去后的两个月间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烟雾事件彻底震撼了英国政府和舆论。1953年由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发起者、吉尼斯啤酒创始人休·比佛爵士领头的比佛委员会在英国政府主导下成立,专门致力于空气污染防治立法工作,并推动《空气清洁法案》于1956年出台。一部法案在三年内完成从拟定到审议再到辩争修正最后到票决通过,在立法程序向来严谨慎重的英国极为罕见。这也是世界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提出伦敦城区范围内的燃煤火电厂必须关闭迁至大伦敦边沿地区、禁止二氧化硫浓度高的黑烟排放、升高工业企业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并在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大规模改造居民传统壁炉减少用煤量推进取暖天然气化,并首次提出优化能源结构的条款。英国政府还设立了奖惩机制,由地方政府补贴无烟区内壁炉改造费用的70%,而违反者则处以10英镑到100英镑的罚款或最高三个月监禁。同时成立的清洁空气委员会负责监督法案实施后空气污染改善情况,并不断召集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的有识之士持续提出建议。
  1960年,《空气清洁法案》初见成效,伦敦的二氧化硫浓度下降20.9%、黑烟则下降43.6%。英国国会在1964年首款《空气清洁法案》失效后对其进行修订和扩充,于1968年重新颁布。新法案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比如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并有权强制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规定机动车燃料组成并首次限制油品中硫的含量。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气由之前的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76年,烟尘控制区已经覆盖大伦敦地区的90%以上,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趋于稳定。
  1980年,伦敦全年只有5天是雾霾天。
  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趋于合理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英国已将空气污染治理的着眼点从控制煤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管控,推出了《汽车燃料法案 1981》、《道路车辆监管法案 1991》,并在1995年通过《环境法》,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策略,该法1997年3月出台,结合英国国内、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设立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标。
  时至今日,英国政府依旧将空气污染防治和“低碳经济”(由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作为国家重中之重,同时民间独立机构和媒体持续监督“挑错”。 如今的伦敦虽然因气象条件偶有薄雾,但再也看不到浓雾和烟尘,取而代之的是清冽新鲜的空气和湛蓝明澈的天空。曾经的灰暗使伦敦人更注重区内健康环境的营造,市中心海德公园、格林公园、摄政公园等城市绿洲被精心严谨地打理,为这座近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提供天然氧吧,使伦敦被许多人称为“最干净的首都”。
  
  治车轮——洛杉矶之战
  美国西海岸最大城市洛杉矶也曾有过光化学烟雾事件,第一波发生在1943年7月,仅一个月就多达数次,1955年和1970年又分别发生两次。如果说“煤”是伦敦污染的罪魁祸首,那么对洛杉矶来说就是“车”。
  洛杉矶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在十九世纪成为金矿和石油开发非常繁荣的地区。资本的快速积累和得天独厚的位置使洛杉矶迅速成为美国的商业中心、旅游中心和港口运输中心。房地产业空前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1943年,洛杉矶的小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50万。这些小汽车每天烧掉1100吨汽油,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被大量排放到大气中。这些化合物在加州耀眼的阳光下呈现出浅蓝色的烟雾并伴有刺鼻气味,空气不断浑浊。只要是晴天,这种淡蓝色烟雾就会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超低的能见度,人们开始觉得眼睛红肿、头晕恶心、喉咙痛、憋气胸闷,红眼病成为了洛杉矶城市流行病,更有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
  第一次出现蓝烟时,洛杉矶城内曾疯传是日本对洛杉矶的“毒气攻击”,但发生多次后化学武器之说即被排除。起初人们以为是工厂排放所致,但政府排查工厂并强制部分工厂关闭后状况并未改善。1947年洛杉矶市民主导圈出了一个空气污染控制区,专门研究污染物的成分和来源,这才恍然“是车惹的祸”。这一结论得出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汽车是最大的大气污染源”。随后的1952年,加州理工大学化学教授哈根·斯密特和化学家布伦内尔首次发现,烟雾是化合物在大气中经光化学作用形成的,并非直接来自排放。由此,“减排”尾气中的化合物成为洛杉矶防治大气污染的重点。
  美国是一个汽车频繁跨市甚至跨州穿行不设限、不收费的国家,所以汽车减排工作在单一城市实施作用微弱,必须联合治理。于是1959年加州机动车污染控制局成立,旨在监管机动车排放的测试和控制,之后的绝大多数机动车治理措施都由州政府统一行动。1975年“催化转化器”作为“最有效减排装置”被强制安装。除了技术手段减排,加州还推行鼓励多人合乘、鼓励市区内使用公共交通、推广排放权交易等措施。最典型的是将高速公路最左侧车道设为多人乘车道,名叫Car Pool Lane,要求除司机外最少还有一个乘客才能使用,一方面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车速、另一方面通过拼车减少车辆过度使用。1990年,低排放、零排放汽车计划启动,目标是在1998年制造出零排放的电动机动车,虽然这一提案的期限在汽车生产商联合反对下被推迟到2003年。
  经过长期不懈的治理,洛杉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2010年人口增长了三倍、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了四倍的情况下,将年污染日数量从七十年代的将近200天降低为如今的个位数。
  
  工业城市转型典范——谢菲尔德
  许多中国人都知道英国的谢菲尔德,有些是因为谢菲联足球队、有些则是因为国际斯诺克锦标赛,但很少有人知道谢菲尔德曾经的标签——钢铁之城。谢菲尔德所处的英格兰中部约克郡地区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这座英国第四大城市在十九世纪前中期凭借发达的钢铁工业,在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过程中扮演了强有力的后盾。不锈钢就是被谢菲尔德大学的学者发明,至今仍是谢菲尔德人的骄傲。
  因大量工作机会从四面八方地区涌入的人们,24小时不停产的炼钢厂,密密麻麻冒着浓烟的大小烟囱,乌烟瘴气的市中心小酒馆,是当时谢菲尔德的真实景象。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有过这样的描写:“谢菲尔德是我见到的最脏、最多烟囱的城市之一。”狄更斯在他的名著《艰难时代》中也有对谢菲尔德恶劣环境的描述。
  二战期间,谢菲尔德作为钢铁中心成为联军武器装备生产的基地之一,是继工业革命后的谢菲尔德钢铁业的第二次发展高潮。然而,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其它新兴钢铁中心的出现,这座老牌钢铁之城陷入了困境。由于对钢铁业过于单一的依赖,随着钢铁厂的大面积倒闭,谢菲尔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人口流失、污染严重、经济萧条、犯罪横生,亟待寻找出路。
  经过了六十年代痛苦的十年,从七十年代开始,市政府将心思动在了体育产业上。谢菲尔德承揽了一系列赛事,用赛事运作和政府财政投入相结合而来的资金,改建、扩大、新建体育场馆。1977年国际斯诺克锦标赛开始固定在位于谢菲尔德市中心Crucible剧院举办。足球产业也因为谢菲尔德联队和谢菲尔德星期三队这两支城市代表球队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还是英国壁球公开赛的举办城市。谢菲尔德更是获得了199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权并以此为契机重新规划城市、改造基础设施(比如将旧时钢厂工人的通勤铁轨整合建立了独特的公交Tram系统)、新建体育场馆。
  谢菲尔德在1996年被英国政府授予“国家体育产业城”的称号。此后的近二十年间又运作成功了诸如世界橄榄球联赛和国际田联大奖赛等国际级赛事进驻谢菲尔德。并且,谢菲尔德的体育场馆不止于赛事的承办,更是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可以说被充分地利用。
  除此之外,谢菲尔德还充分发挥了谢菲尔德大学以及后来成立的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为这一地区带来的良好的教育基础,充分深耕教育产业。因其独特的工业背景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企业进修培训的首选。
  如今,这座当年勃朗特创作出《简·爱》的城市谢菲尔德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花园城市了,繁荣而又幽静,是英国体育、教育、文化、休闲产业均衡发展的典范,其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形象重塑过程中的华丽转身是中型城市转型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5000亿吨
  工业革命200年以来,全球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重量达到5000亿吨,其中有一半即2500亿吨还留在大气层中,发达国家所排放的占到80%。
  
  
  《小康》2016年01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6-01-10


2016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6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