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1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时政
深圳坪山新区:社会治理中的大数据运用

★文 /《小康》记者 洪治

  串“点”成网 网格员在采集数据,在坪山新区,像陈燕妮这样的网格员有487名,每名网格员负责1000户左右的网格。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治理与大数据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两者的结合能否发挥“1+1>2”的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深圳市坪山新区始终在探索
  
  家住六联社区的91岁老人李连娣平时一个人在家,往年过冬的时候,政府会给她这样的老人送米面油等过冬慰问品,虽然她很开心,但心中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去年深秋的一天,李连娣像往常一样在家休息,突然听到一声呼喊:“李连娣在吗?有快递!”她起身去开门,门开了,她又听到一声:“您是李连娣老人吗?这是您的包裹。”她打开包裹,里面是一台暖风机,以及政府的一封慰问信。
  抱着暖风机,她非常激动。这是她平生第一次收到快递。
  细微之处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还要得益于坪山新区对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及运用。而深圳市“织网工程”综合试点建设,便是坪山新区改变的契机。
  
  “挖”出来的大数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我们能更准确地掌握服务对象的信息,发现他们更迫切的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坪山新区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孙艳琼介绍道。
  服务不仅要覆盖面广而精准,还要强调主动性、及时性和前瞻性。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跃区域,坪山新区有很多小微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能创造更好的环境,减少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一个大问题。
  基于大数据技术,坪山新区开发了“和谐劳动关系”主题应用,设立了“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劳资纠纷预警”、“劳动事件处置”三个功能。通过对辖区内每一个企业的月用工量、缴纳水费、用水、用电等指标动态检测,以及企业员工的在线填表,经过后台分析,系统就能自主生成评估报告。
  “别看就那么几个指标,却是反映企业运营状况的晴雨表。”孙艳琼说,“大数据技术运用的目的在于提升社会预判能力,在于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在于实现政府‘循数管理’。”
  对于“循数管理”,坪山新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数据采集便是它的基本保障。
  坪山新区依托出租屋综管、计生、数字化城管3支队伍,整合形成了一支独立专业的信息采集队伍,他们身负重任,不仅负责实施全时段、全地域的动态信息采集,还兼顾开展便民服务。
  网格员是“织网工程”数据采集的一线工作人员,但他们的工作并不好干。“我第一天上班感觉有一点失落”,网格员的工作和陈燕妮想的并不一样,她原以为能很快与居民打成一片,但一开始却并不如愿,有时还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她甚至想过不干了。
  很快,她的不安情绪被中队长发现了,经过多次谈心,她认识到要去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住户。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沟通,网格内越来越多的“难登户”变成了“支持户”。
  在坪山新区,像陈燕妮这样的网格员有487名,每名网格员负责1000户左右的网格,而这些网格则是依据社区规模、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基于一套数学模型划分而定的。
  网格员手中有一大利器——新区自主开发的综合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手机(PDA,配备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前端能很快获取居民的基本信息,实时传回后端数据库。“正因为有这样现代化、智能化、实时化的数据采集模式,不但网格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人力成本也下来了。”孙艳琼介绍道。目前,网格员已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信息的采集任务。
  如何避免信息采集失真或缺失?坪山采用了“采办分离”机制,网格员只负责数据采集,业务部门负责事件处置。此外,对网格员有一套专门的遴选流程。为了能让一线网格员队伍持续高效运转,坪山还实施了高位监督机制,区智慧社会服务中心除了负责对数据关联、对比、核实、纠错等工作,还抓网格员的考核和团队建设。“数据的质和量与网格员的绩效直接挂钩,这让他们能专注于信息的采集。为了增强网格员队伍的纪律与归属感,每年我们还以半军事化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孙艳琼告诉《小康》记者。
  从2013年队伍组建至今,网格员对自己工作的认同感逐年提升。吕晓霞就是一位几年中一直从事信息采集的“老人”,社区的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活地图”,她不但对辖区内的人口、房屋、法人信息了如指掌,“甚至哪家的狗比较凶,我心中都是有数的。”
  “网格员是织网工程发挥持续威力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规范、有序、高效发展的体现。”坪山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社工委主任雷卫华评价道。
  网格员并不是数据采集来源的全部,坪山新区实施的是“1+N”机制,数据来源还包括市库镜像迁移、楼栋长报送、微信收集、自主申报、业务生成等。最终这些数据汇集到了公共信息资源库。该数据库包含新区人口、企业法人、房屋楼栋等基础信息和管理服务事件,在纵向上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数据联通,横向上通过市公共信息资源库获得30多家市直单位和区内所有部门的数据,将传统政务信息系统架构的“川”字形改造为“井”字形。
  
  从85.61%到96.39%
  “数据为王。”孙艳琼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数据何以为王?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应用浪潮的冲击下,大数据技术在提升服务、优化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6月和8月,国务院接连发布了两部旨在推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和通知,强调大数据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作用,并规划了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其实,坪山新区从2009年挂牌成立,就十分重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在不断的摸索中,形成了一种理念: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强化服务民生的能力,加强社会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分量,扭转服务和管理失衡局面,推动社会服务和管理同步建设,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仅有理念远远不够,不仅业务部门在基层特别是社区的垂直系统繁多,各自为政,难以更进一步形成协同办公;而且很多部门的惯性思维导致他们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存在一定排斥心理。工作开展碰到很多障碍,怎么办?
  学习!在坪山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要求下,每一位干部职工都人手一本书,从头开始学习大数据技术的概念、理论、应用等相关知识。百闻不如一见,新区还组织各单位一把手、业务骨干到北京等地学习“全模式”、“全响应”等先进经验。同时,还邀请国内大数据专家到坪山现场授课,进行“头脑风暴”。
  一个激情的团队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在新区主要领导的带动下,4个分管领导带领下属职能部门,结合业务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讨,将两周一次的工作例会提升到一周一次。在北京学习的时候,白天现场考察,晚上集体探讨,经常争论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而早晨7点起来又继续讨论。有一位干部甚至开玩笑说:“我现在学大数据比高考投入的精力还多、还紧张。”
  研讨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集体讨论、提出方案,这也是坪山新区解决众多难题的制胜法宝。每一位干部会结合自己所学、考察建言献策,往往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思路,最终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种尝试解决,碰到问题再进行讨论。“我们每一位干部都是建设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孙艳琼感慨道。
  正是在这种热火朝天的干劲下,坪山新区从2013年完成搭建“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到2014年夯实制度、数据、人员基础,再到2015年的深化应用,可谓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发展背后,数据如何保证安全?在机制上,公共信息资源库由新区综合办(信息化主管部门)、社工委(“织网工程”统筹单位)共同管理,授权技术公司具体维护和保障。技术上,则通过定期对系统总体性能评估、信息安全防护自查、数据过滤、去隐私化及严格实行等级授权、责任落实等手段保障信息安全。
  有了准确和安全,数据才可信、可靠。如今,资源库中已有各类数据716万余条,其中基础数据已从过去的800374条增长到1266542条,增幅达58.24%。
  有了数据还要会挖掘,有了挖掘分析的成果和推送通道,还要落地。坪山新区主要通过周、月通报机制,指引、督促各单位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工作。3年来,整体事件总办结率由85.61%提升至96.39%。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传统,深圳的协调整合能力很强,也富有活力,而且腾讯、华为的总部都在深圳,这为大数据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分析道。
  
  在一线 “织网工程”的数据采集离不开一线工作人员——网格员,图为坪山新区首届“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决赛现场。
  
  国际+国情视野下的社会治理新范式
  虽然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坪山新区却仍属于深圳市后发展地区,人口倒挂严重,“半城市化”特征明显,由此带来的信息采集政出多门、反复扰民、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事件处置不够高效,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坪山新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不过,从建区以来就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为使命的坪山新区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深圳市“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契机,坪山新区引进大数据技术,探索从基础信息资源库到事件采集、分发、处置机制,到网络服务平台,到信息采集队伍建设,再到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应用的“五位一体”路径。
  如今,这五个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公共服务的质和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在质上,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服务,比如在社区家园网设置“义工服务”申请模块,包括帮困助弱、文体科教、应急救援等7大类51项服务,实现服务和需求一对一匹配,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又比如设立“坪山菜价”等接地气栏目,把新区各集贸市场上的菜价进行实时公布。
  在量上,寻求群众办事更方面、快捷。集中体现在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四个办”,既有梳理整合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8大类43项服务事项的“一窗办”;还有借助社区家园网、手机APP、微信推送等手段实行“7×24小时”申办的“网上办”;更有将办事流程固定到“织网工程”平台,自动预警、限时办理的“限时办”;最后则是基本服务事项全区通办。
  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人员队伍素质如何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如何能进一步面对多元、多层次主体实现共享,真正达到多元共治?社会活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如何更现代化?“大数据技术打破了原有的层阶式的结构,形成了一种扁平化的服务体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由原来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了主动式服务。” 对于借助大数据技术破解难题,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雷卫华显得胸有成竹。
  目前,坪山新区又有了新的规划,不仅要构建“大数据+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发挥大数据在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提升效能和廉政法治的基础性作用,还要探索开发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市民主页,更要运用大数据助力开展政务制度建设。
  “从2006年的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开始,深圳就在不断推广社会建设。坪山新区干部的突出特点是有‘国际+国情’视野,不仅对本地情况很了解,对周边乃至国际动态也很清楚,他们清楚哪里比较先进,哪里又有不足。他们清楚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拉近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徐永祥分析道,“不过从宏观来看,我国的社会建设还未真正破题,社会体制的改革仍需高度重视,一定要加强由党委领导推动的‘顶层设计+方案设计’的制度建设。”
  坪山新区的探索,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这样的一种实践。
  
  
  《小康》2015年12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12-14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