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10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单霁翔和他的“故宫梦”

★文 /《小康》记者 罗屿

  
  单霁翔希望在2020年,也就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能跻身世界一流博物馆。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几字之差,却需要单霁翔带领古老故宫实现跨越式转型
  
  六十一岁的单霁翔走路极快,旁人常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秘书周高亮是个大个子,但同样也不例外。
  自2012年初接掌故宫博物院至今,每个工作日,单霁翔都要对故宫进行例行巡检——他和周高亮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用时1小时。三年多时间,他们走遍了故宫9000多间房子。
  给单霁翔做秘书不容易,至少得拿出和他一样不知疲倦的拼命劲头。 
  但单霁翔看起来并不风风火火。相反,他讲话时语速不快,声音不大,略带沙哑。单霁翔的嗓音并非天生,而是因为肺部有过严重感染。2002年,西藏三大重点文物单位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维修工程开工。单霁翔那会儿正感冒,但他说自己“不上去不行”,结果发展成肺水肿。现在每到换季或是雾霾严重,咳嗽就会找上门。
  当年,从国家文物局调任故宫博物院,外界将彼时的单霁翔称作“灭火队长”。其时的故宫,正深处负面舆论的漩涡。在国人心中一贯庄严、凝重的形象大损。有人质疑,故宫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功能定位方面多有欠缺,沉疴由来已久,亟须反思与改变。
  巨大的舆论风浪,让很多故宫人选择沉默。上任之初的单霁翔也未立时回应,而是用一个月时间,走访调研故宫全部32个部处,逐一拜访曾在故宫工作过的老院长、老专家。然后,他召开了作为故宫新掌门的第一次记者见面会。至今,仍有很多人记得这样的细节——单霁翔开场白便是:“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知道故宫的古建筑是木结构,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都没有,我名字里倒是有‘雨’。”
  
  “小”处着眼的“大”禁令
  单霁翔任上三年,媒体明显感觉,他采取了一种更为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公众——他曾计划为媒体、学校等讲座600场,眼下,这个数字已然超出;2013年1月公开出版发行《故宫博物院规章制度汇编》,公布了故宫博物院114项管理规定,让每一位社会公众对故宫的藏品管理、运营管理,都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2014年单霁翔向公众公开故宫博物院“家底”——在册文物1807558件(套),珍贵藏品168万件,占全国博物馆系统401万件珍贵文物的42%,故宫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全部藏品总目向公众公开的博物馆。
  除了公开透明,单霁翔也让古老故宫逐渐亲民且与时俱进。2014年,包括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在内的一系列故宫文创产品,迅速在网上走红。素以严肃示人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有了“萌萌哒”的感觉。《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系列APP、《每日故宫》、《皇帝的一天》,都让故宫展现出古老文化的鲜活魅力。而走进“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故宫文创专卖店,也可以看到手机壳、充电器、电脑包、茶盖碗、冰箱贴等一系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黏合”的商品。在单霁翔看来,这是故宫文创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故宫的转变,不仅外界有目共睹,深处红墙内的故宫人更是了然于胸。比如,他们的单院长曾提出的,从小处着眼的几大“禁令”。
  一是对所有员工实行“禁烟”。一旦发现一例,就扣部门安全奖,一根烟影响整个部门收入,因此至今无人违规;二是对外“禁火”,把观众的打火机、火柴一律挡在入口处,保证古建筑的绝对安全,而收来的打火机则放在出口,观众离开时可自行领取。
  2013年初,单霁翔又提出故宫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开始很难,我们的土办法就是捡。”单霁翔说,自己上任之初,每天在院内巡查时都沿路捡垃圾。之后,他号召所有员工都捡。在他看来,当地上干干净净,人们是不会去污染的,而地上若有垃圾,其他人也会跟着扔。
  在他看来,最难的还是“禁车”,即禁止机动车穿行开放区域。单霁翔清楚地记得,自己上任之初有一次接待任务,7辆车的车队穿越故宫开放区。“我在车上看着观众的表情,几乎是愤怒的。”当天下午,他召集会议,正式提出禁止机动车进入故宫参观区。“基本上大家遵守都很好,但外交部、公安部一度表示,外国元首坐车到午门内开放区参观故宫,是几十年来的礼遇。”但单霁翔不认同,“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不管是谁去,都不准开车。”转折点发生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那一天,奥朗德按故宫要求在午门前下车,单霁翔给他介绍午门、介绍故宫。之后,总统带着女友穿过长长的门洞。“我和外交部人员说,那种感觉、那种震撼,才叫真正参观和感受传统文化,才叫礼遇。”继奥朗德后,所有国宾都步行进入紫禁城。例外只有印度总理辛格,“他年纪较大,81岁了,两步台阶都跨不上去。”即使这样,故宫也没有破例,而是从钓鱼台调来电瓶车,解决了问题。“禁止机动车驶入观众开放区,既有利于保证观众参观安全,又有利于维护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应有尊严。”单霁翔说。
  除上述几“禁”外,2014年单霁翔提出“禁草”,也就是屋顶瓦面上不能有一根草。因为草在生长时,根部会让瓦片松动,导致漏雨,使木结构的古建筑梁架腐朽。后来也开始“禁噪音”,不允许导游在开放区城内使用扩音设备,以营造安静、和谐的博物馆氛围。
  “墙壁要整洁”,是单霁翔今年的目标。“故宫古建筑有些墙体是残破的,没有尊严。”故宫博物院已着手整治两处“脏乱差”地方,一是内务府旧址,二是南大库,这两个地方长期施工堆料,现在要恢复它们的历史景观。除墙面外,单霁翔对地面也有规划。故宫目前仍有大量水泥地面、沥青地面,预计用三年时间改成传统砖石地面。伴随地面改造的,是1750个井盖改造。“井盖原来都是圆圆的,高出地面,走上去既不安全,景观也不好。”在单霁翔看来,就是要把这些类似“一个井盖”、“一块墙皮”的小事做好,故宫才能看出大变化。
  
  文物有尊严,观众也要有尊严
  单霁翔常提到“尊严”一词,比如在对故宫9000多间房子一一踏足后,他让一些久居“冷宫”的文物重获新生,被有尊严地对待:几十个院落里散落的石刻构件,现在被集中到东华门附近的院落统一保护;几十间房子里堆放的门窗和箱子,现在有了专门的库房,便于逐步清理和修复,为日后的陈列展示奠定基础……
  另外,自2014年1月起,除法定节假日和暑期外,故宫博物院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在单霁翔看来,长期以来连续开放,很多展厅不能及时、彻底地维护修整,原状陈列的宫殿尤其如此。比如太和殿,地面金砖、地毯,殿内陈设的宝座、案几、陈设器物等均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的保养和清洁。而闭馆为古建筑和文物争取了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
  除了让文物有尊严,单霁翔认为,“还必须让观众们同样有尊严地参观故宫。”
  这种尊严感,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旅游旺季增加洗手间特别是女性洗手间的数量;比如增加售票窗口,避免观众排起长龙;比如通过科学研究增加对文物建筑无害化照明,观众就无需把脸贴在玻璃上观看;比如增加座椅,不让观众席地而坐……
  每当别人称单霁翔故宫“掌门人”时,他总习惯性更正,自己是故宫“看门人”。
  而除了“尊严”一词,作为“看门人”,单霁翔提及同样多的,就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的紫禁城,将在2020年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在他看来,“完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建筑的完整,即保持故宫106万平米古建筑的健康状态;二是文物藏品的完整,即1807558万件(套)文物藏品得到有效保护;三是观众参观和人文环境的完整。
  按照故宫博物院的发展规划,两项史无前例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红墙内9处办公地点全部迁出,紫禁城里也没有任何影响历史环境的现代违章建筑,故宫开放区域也将从目前的52%逐步升至80%。
  但单霁翔也知道,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很多现实难题。比如,让他最苦恼的就是游客人数的上升,最多一天,故宫博物院接待了18万人次。而大客流、超大客流等情况的频频出现,一次又一次考验着故宫的接待能力与安防水平。为此,故宫博物院开始在淡季试行针对教师、志愿者、大学生等群体的免费日,以期解决淡旺季游客不均问题。
  或许,要啃的“硬骨头”还有很多。单霁翔就曾说过,故宫的文化身份极为特殊。一方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另一方面,它又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两个文化身份集于一身,就要求故宫博物院应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既值得骄傲,又令人尊敬的文化典范。”
  至于努力的方向,早在上任之前,单霁翔在一次关于故宫的讨论会上就表示,“博物馆的规模并不只在于馆室建筑、职工多少,更在于藏品的珍贵程度和丰富程度,在于文化传播能力和社会教育功能。” 在他看来,故宫应“去公园化”,加速融入社会,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从而跻身世界一流公共博物馆。
  正是有这样的“故宫梦”,所以每个工作日的清晨,故宫人总会看到他们的“看门人”沿红墙一路巡检。
  毕竟,从故宫到故宫博物院,只有几字之差,却需要单霁翔带领古老故宫从大战略与小细节处,实现跨越式转型与发展。
  
  
  《小康》2015年10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10-05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