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8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特别报道
黑龙江:经济复苏与人才外流博弈

★文 /《小康》记者 郭煦 黑龙江报道

城与人 一个男人走过冰雪封冻的田野,不远处就是位于黑龙江七台河地区的煤炭炼焦厂。
  
  经济滑坡、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都是影响东北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振兴十年后面临新的发展困境。黑龙江省遇到人口外流与经济复苏的双重博弈,危机之中当地能否找到转型发展的新出路
  
  进入七月,持续高温炙烤着东北黑土地。
  最近三年高速发展的东北三省骤然失速,让全国瞩目。黑龙江省,2013年经济增速全国倒数第三,2014年经济增速全国倒数第二,东三省倒数第一。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其经济增速也仅稍稍跑赢了辽宁省。
  曾几何时,黑龙江省拥有耕地数量、石油产量、森林面积和粮食产量居于全国第一的地位,也曾创造过经济总量列全国前五的辉煌。随着传统能源日薄西山,黑龙江的经济也开始步履蹒跚。从2003年起,黑龙江便开始了一场痛苦的转型尝试,十年间也曾一路狂飙,却又重新陷入困境。
  今年一季度,东北三省经济增速继续垫底,让李克强总理表示很“揪心”。全国两会结束不久,总理即携多名部长急赴东北“督战”,还为东北立经济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年底要“算总账”。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再次对振兴东北地区作出了明确指示。“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何以失速
  黑龙江经济增长失速的一大直接原因是能源产业的下滑。
  2015年初,占中国内陆油田总产量近四分之一的大庆油田,按照中石油公司的排产计划,宣布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将调减至3200万吨,年均减幅逾130万吨。此前能源工业在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一柱擎天”,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大庆油田在能源工业中占比高达90%。经初步测算,2015年黑龙江省GDP将因原油“量价齐降”而减少200多亿元,财政减收60亿元左右。
  据黑龙江省政府网站的相关数据显示,能源工业曾经一度增速均超过6.3%,但随着重化工业进入尾声、产能过剩凸显,2013年黑龙江经济增速降到0.1%。2014年上半年,增加值更是成为了负数。
  “黑龙江经济下滑,最直接的原因还是产业结构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化造成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处处长陈青说,目前黑龙江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具体表现在资源型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
  经济结构未能彻底转型,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从全国来看,黑龙江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的省份,由于资源丰富,一直承载着许多国家指令性任务,原字号产品大多是被低价调拨,即使到现在也还是这样。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时期,黑龙江又是最后一个退出计划经济的省份。建国前就参加革命的离休老作家门瑞瑜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工业基地的建成,带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一五’计划期间,黑龙江省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就等于国家给其工业投资的三倍多,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一份公开的《黑龙江省投入产出表》显示:仅1953—1987年的30余年间,黑龙江全省共调出煤炭3.06亿吨、木材2.69亿立方米、原油7.25亿吨、粮食6475万吨、发电设备2398万千瓦。以及大量的冶金设备、矿山设备、机床、货车、钢材、铝材、轴承、仪表、工具等重工业产品,糖、纸、乳、麻等轻纺工业品和羊毛、油料、烤烟等农副产品。1953年—1987年间,全省净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多家大型重工业企业业绩出现下滑甚至亏损,此时正值国企转型改制,大批工人下岗。
  在齐齐哈尔市,机床产业是当地重工业的主体产业,在整个机床行业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状态下,再加上宏观经济环境下行,机床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机床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回款慢等因素,从2011年开始,企业停止招收新人,往年招收的应届大学生也已经走了一半。
  颓势不仅局限在机床行业,除隶属铁路部门的车辆厂外,齐齐哈尔其余六大厂都面临着严冬期,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要死不活”。除七大厂外,齐齐哈尔原有的一家全国最大造纸厂也在几年前破产倒闭。
  黑龙江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告诉《小康》记者,东北经济增长乏力,是因为过去黑龙江是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计划经济色彩浓重。另外,中国北方地区在观念上可能比较保守。对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原因,2008年1月的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段话做出了分析,“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长期积累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
  地方国企业绩下滑的同时,历史遗留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媒体报道,2013年,黑龙江最大的煤矿企业龙煤集团整体亏损23.4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龙煤集团旗下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个煤炭公司已欠付工资8.2亿元。
  昔日辉煌的大庆油田也已步入老油田之列,每采出100吨油液,只能产出6吨原油。产量从过去年产5000万吨原油,下降到4000万吨,预计未来的产量还会更少,到2020年可能刚刚过千万吨。
  事实上,黑龙江并非没有意识到产业结构单一的隐忧。早在2006年的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写到,黑龙江省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经济结构问题已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012年,中国GDP增速降到8%以下,“中速增长”的周期悄然来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随着重化工业进入尾声、产能过剩凸显,黑龙江经济终于率先撞墙。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也是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受阻的一个重要因素。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王雅林表示,黑龙江民营经济始终不够发达,缺少发展民营经济的土壤,经济发展过多依靠国企的原字号产品,始终在原字号、输出性、奉献型的低端产业链条上徘徊。加工比重不足三分之一,深加工比重不足五分之一。相反,原材料所到之处,加工增值了数万亿元。
  “二十粒大米不到几厘钱,到外省加工成一个脆脆饼,卖回黑龙江就是一块钱。”黑龙江省国资委的一名官员喜欢用这个比喻,来说明黑龙江的这一经济结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黑龙江实施沿边开放政策后,贸易量在增加,吸引外资和境外投资也在增加,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上,黑龙江整体步伐比较慢。
  “我个人觉得黑龙江经济增速的降低,实际上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滞后、利益优化不够、投资质量不高这四个问题。”上述官员说。
  
  人才难得 2015年4月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所高校举办春季大型招聘会。为留住人才,黑龙江省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重金奖励。
  
  负重难行
  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的同时,养老、就业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
  黑龙江国有企业包袱沉重表现之一是职工养老问题。根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关于全国企业各省城镇职工的制度赡养率数据显示,2012年黑龙江企业制度赡养率高达77.98%,为全国最高,而广东仅为11.04%。
  近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进驻哈电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工作。7月5日,巡视组巡视哈电集团工作动员会召开。就在当天,来自哈电集团下属的透平公司、辅机公司和工业锅炉公司的部分下岗职工近百人齐聚哈电集团楼下,要求解决上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所欠缴的社保养老等基金。透平公司部分职工向《小康》记者表示,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大部分职工下岗,很多下岗职工生活无路。
  相关资料显示,哈电集团是在原哈尔滨三大动力厂基础上,为适应成套开发、成套设计、成套制造和成套服务的市场发展要求,组建而成的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电力驱动设备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设备出口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央管理的54户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
  哈尔滨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建国初期承担了13项建设任务。昔日的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创造了我国大型设备制造业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赢得了“天之骄子”的美誉,但昔日荣光难掩今日之困窘。
  与哈电集团职工诉求类似的情况近两年在齐齐哈尔市和伊春市相继发生。人社部6月30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在剔除财政补贴后,全国养老金“亏空”正在逐年扩大。而目前在全国30多个省份中,其实已有18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是大于支出的,其中又以黑龙江的“亏空”最大。
  经济滑坡、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都是黑龙江发展受阻的原因。
  一个转机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的节点上,2013年国家发改委总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验与教训,以全国老工业基地中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产业重振、城市转型、改善民生等方面为目标,出台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这是一个将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的规划,将成为未来十年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指引。
  其时,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出炉让黑龙江人再次拾起“东北经济增长极”的梦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也尝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调整改造之路。
  今年,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又两度调研当地,为十三五规划做准备。
  “要以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为牵动,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集中精力把装备制造业、绿色特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在哈尔滨设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今年黑龙江省两会上,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为黑龙江的工业改造提升再次指出了方向。
  “调整改造规划是一个重振老工业基地经济,并且要将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黑龙江百姓的规划,可以说紧紧抓住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沿边开发开放等五大规划,黑龙江的深化改革将会呈现大好前景。”黑龙江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说。
  
  人才博弈
  “黑龙江遭遇人口断崖”,7月14日,有媒体披露的这一现象引发全国性关注。
  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2015年2月5日,黑龙江省社科院发布了《黑龙江省人口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报告出炉,公布了黑龙江省最新的人口迁移相关数据,报告显示,黑龙江省是新中国成立后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省社科院专家表示,通过数据分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里,前30年为净迁入,后30年为净迁出。”
  黑龙江省最新的“六普”统计户籍登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净迁出人口达322.5万人,是前20年的2倍多,近20年来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
  一份来自齐齐哈尔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按户籍人口统计,2014年齐齐哈尔市共迁入48075人,迁出85854人,净迁出37779人。对比2013年统计数据,齐齐哈尔市户籍人口净流出数量为25381人,流出速度呈加快趋势。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黑龙江省人口在加速减少,并已严重影响到其经济复苏,人口危机的警报已经拉响。
  祖祖辈辈生活在哈尔滨的邵国君正在为儿子的将来作打算,谈及儿子的未来时,却并不想让他留在东北发展。“还是想让他去北京、天津这些地方读书工作,更有发展前途,让他出去闯。”他说,东北虽然离家近,但是这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让他看不到未来。
  现年25岁的鲁宁是哈尔滨市的一名出租司机,他清楚记得去年同学聚会时,到场的10名同学中,只有他一人留在了哈尔滨,其余9人全在外地工作。而根据他的经验,“凡是在外地读书的,基本上就回不来了。”
  人口及人才的流失也反映在企业招工问题上。哈电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魏常福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几乎每年都会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人才,但很多应届毕业生不愿意到哈尔滨来工作。而在几年前,哈电还被南方同类企业挖过墙脚,个别有经验的老员工抵挡不住南方地区较好的薪资待遇及子女上学条件等诱惑,举家离开哈尔滨到了南方。
  6月29日,哈尔滨人才市场二楼招聘区贴满IT、医药等领域招聘信息的一块块白板面前,仅有寥寥几人在查看。
  一些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哈尔滨企业招不到高技术人才的情况日益严重。
  人才的流失也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人口长期净流出会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这对振兴老工业基地无疑是釜底抽薪。净迁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不利就业结构完善,会加速老龄化的进程,造成人力资源流失。”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鲁锐对本刊记者表示。
  一个事实是,经济发展水平垫底的黑龙江已经“坐不住了”,如何让“孔雀东南飞”变成“孔雀东北飞”?今年3月,黑龙江为留住人才,直接推出了现金补贴: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以及市(地)以下急需紧缺人才的事业单位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合同,用人单位分别按照不低于3万元、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两个月后,黑龙江又发布《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从8个方面采取30条政策措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其中文件提出每年安排1亿元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并提供2年期额度为10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
  黑龙江人社厅一位人士向《小康》记者透露,目前黑龙江省人社厅涉及就业工作的五个处室负责人均在深入基层调研就业工作,特别是调查5月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30条意见的落实情况。“这个意见出台到现在实施了一个月,省政府要求我们明确落实情况。”在详细了解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成果后,省人社厅等相关部门将会研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经验能否用于促进其他不同就业人群就业创业上。他表示,这是一个黑龙江省级层面较为全面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方案,目前正在制订中。
  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出台,7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由发改委、科技部、人社部、中科院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创新效率、支持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打造东北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加大创业投资支持、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业态大发展等措施。
  
 
  《小康》2015年08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8-09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