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6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乡村
海南坡陈:一个村庄的百年武术梦

★文 /《小康》记者 鄂璠 海南屯昌报道

  习武者 在“武术之乡”坡陈村,习武之事、尚武之风扎根于村民的骨子里,村民们练习大马五行桩已坚持了百余年,图为大马五行桩第六代直系弟子许宇焕在坡陈村的武术广场上展示武艺。
  
  习武之声,在坡陈村延续响彻了上百年,祖辈传下来的功夫赋予了村民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淳朴,为村庄带来了荣耀与文明,未来,被“激活”的武术之乡还将以特别的方式走向全国
  
  在海南省屯昌县新兴镇的西北方,有一座小小的村庄,村子里只有83户人家,421人,但在2013年11月举办的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上,这个村庄的几位习武之人表演的五行桩一举夺得了集体项目一等奖;在个人项目的比赛中,村民们还斩获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啊哈嗯……呼哈耶……”这样的习武之声,在这个小小村庄的上空,实际上已延续回响上百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声音早就令它闻名海南: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村民们不仅多次在省内的各种武术比赛上取得桂冠,还在澄迈、定安、屯昌等地办起了数间武馆;1986年9月,广东省海南行政区(1988年设海南省之前,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归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体育委员会授予它“武术之乡”的美誉。
  百余年的武艺传承也曾陷入过低谷,但习武之事、尚武之风早已扎根在每个村民的骨子里,在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上获得集体项目一等奖、个人项目三等奖的许宇焕始终相信,即便是多年未练,但只需要一个理由,村里的老老少少就可以随时集结操练起来。
  果不其然,两年前的那次比赛,将“武术之乡”的“武术梦”重新激活了。
  
  千年传统:尚武崇德
  在海南省屯昌县,若问起坡陈村,可能有些人还会略显迟疑地在头脑中“搜索”一阵子记忆,但若是提起“武术之乡”,马上便会有很多人啧啧称奇,因为那里的男女老少,有90%的人都在坚持练拳习武,村里的壮年男子们几乎个个双臂如铁、力道强劲;妇女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便能来上一段五行桩;若叫嬉戏玩耍的孩童们来一段武术表演,他们马上便会集合起来,认真地模仿龙、虎、鹤等动物的动作,并配合宽阔马步,一边用清脆的童声整齐地喊着“啊哈嗯……呼哈耶……”的口号,一边有模有样地打出稳健有力、张弛有度的拳术。
  “武术之乡”坡陈村位于海榆中线63公里西侧约2公里处,屯昌县新兴镇西北部沙田村委会辖区,距离海口市区约65公里,距离屯昌县城约20公里。坡陈村西邻卧龙山,北临加乐潭水库,整个村庄依山傍水,村前田野空旷广阔,村后峰峦起伏有数,村庄两旁古树灌木繁茂。在村口,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四个鲜红的大字——尚武崇德,百余年来,村里的人们将“三十二字祖训”的第一条牢牢地印在了心里;一棵大榕树下悬挂着几个沙包,时常会有孩童前来踢打;一座新修的3000多平方米的武术广场,成了每天晚饭过后村民们聚在一起习武的场所,年纪稍长的师傅们严格又耐心地指导着年少的弟子们,女人们凑在一起虽然也忍不住会学学城市里大妈们伴着音乐跳的那种广场舞,但更多的时候,她们还是会同家里的男人们一起打拳。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民风淳朴的地方,习武之风源远流长,在1000多年前就形成了尚武、团结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习武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续七代人的“百年传承”
  坡陈村村民们坚持练习百余年的五行桩,是以华佗的五禽戏、五行落地梅花桩、武当五行重手工、福建南少林桩功和冷兵器时代当地驻军的擒拿格斗等为基础,博采众长、融合演化、自成一家的一种乡村拳术。
  沙田村委会副主任、大马五行桩第五代传人许桓介特意编写了4500余字的“大马五行桩武功传历记”。据其记载,五行桩也叫大马五行桩,相传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坡陈村村民许宝诗、许颂诗、许敦诗、许德诗以耕田为生、种烟为业。一日,他们到新兴镇的集市卖烟,午时许,看见集市入口的大榕树下围满了人,便好奇地走上前去打算一看究竟,此时,只见一位看似未满30岁的年轻人举起右手,五指像箭一般地戳向榕树,顿时带有粘液的乳白色榕汁喷发而出,围观的人们无不目瞪口呆。
  许德诗、许颂诗上前打听原由,方才得知此人名为老华,是海南文昌东阁人,3年前曾受新兴镇南旧岭村村民邀请到该村办馆习教,不料在习教武功期间,遭到当地一位闹事者的挑战,当时的老华自知武功不精、力气不足,只好在闹事者面前低头。此后,老华卷起铺盖回乡从师学艺,苦练了3年,可世事难料,当他再次来到新兴镇准备与当年的闹事者一比高低时,却得知此人已不在人世。老华怨恨自己武功修成过晚,一怒之下,便一掌将五指戳进了榕树干。
  听闻老华一番叙述后,许氏兄弟深感敬佩,便将他带回村里,酒饭款待。老华向村民们展现绝活,以出神入化的鹤爪、龙拳、虎擒、龟头缩归、狗闯拳掺杂交加,似攻且守,既打又挡,老华将这套拳法命名为“大马五行桩拳”。看罢这酣畅淋漓的表演后,许氏兄弟发动全村人拜老华为师。此后,坡陈村民白天耕种,早、晚则苦练拳术,老华毫无保留地传授武艺,除拳法外,还教会了村民“驾驭”刀、枪、棍、耙等兵器。历经数载,在青出于蓝之日,老华辞别返乡,许颂诗、许郭诗等人成为了大马五形桩的第一代掌门弟子。
  如今,大马五行桩已经有了第七代直系弟子,最小的名叫许治山,年方7岁。
  
  一面“坚守”一面“忧心”
  1966年出生的许桓介正好赶上了大马五行桩最辉煌的时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坡陈村武术发展的高峰期,“几乎从有记忆开始,我就知道习武如我们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中必做的事情。”许桓介告诉记者,关于习武打拳,祖辈并没有留下什么文字上的“规矩”,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下来的,“大人们让练,我们也就跟着练。”
  在许桓介的记忆中,“啊哈嗯……呼哈耶……”的声音一直伴着他的成长,在村子里,无论节庆还是喜宴,村民们兴致来了都要打上一套大马五行桩拳,就连喝酒碰杯的助兴口号都是“啊哈嗯、呼哈耶”。
  曾经,外面的人想走进坡陈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道路泥泞、山路环绕,村子西头的古道上,还被人们种满了叶片中脉和边缘都生有利刺的野菠萝——据说,这是为了更好地“守候家园”。但世世代代坚守着村庄、坚守着武术的坡陈人却并非没动过“走出去”的心思,从1967年到1983年期间,许天乙、许天积、唐名业、周道雄、许桓尚、许桓宏、周克宏、陈克章等村民先后走出坡陈村,参加广东省海南行政区的武术比赛,均获得了不同名次的奖励和荣誉证书。
  周道雄在1983年的时候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是当时村里打拳打得最好的,那年他第一次走出山村到深圳比赛,取得名次后,很多一同参赛的人跑去问他,“你打的那套拳到底是什么拳种?”他说“是海南坡陈村的大马五行桩拳!”此后,大马五行桩红极一时,外面的人特意到坡陈村拜师学艺,村里的人则在村外开起了数家武馆,传教徒弟上千人。
  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坚守”的定力,不少习武之人因无法坚持而放弃,大马五行桩并未得到广泛传播。坡陈村的世界里,除了耕种,便只有武术;而坡陈村之外的世界,除了武术,还有许许多多条可以闯一闯的路子。
  终于有一天,随着人们思想的日渐开放,再加上经济压力的影响,坡陈村的年轻人开始选择习武之外的生存路径:走出去,或求学,或打工。即便是留在村子里的人,也开始合计着寻找更多的赚钱门道。
  许宇焕是大马五行桩的第六代直系弟子,七八岁时便在爷爷许天乙的指导下开始习武,他还有两个弟弟,也跟着爷爷学武,爷爷许天乙是大马五行桩的第四代传承人,为人正直、敢于担当,善于学习各流各派、融汇各家之长,对“弟子”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在许宇焕的印象中,他小时候,只要爷爷从地里干农活回来,就会让他和弟弟们一起“立桩站马”,也就是练马步。因五行桩重视下盘的稳固,习武者都要从练马步开始“打基础”,在站马步的时候,大腿要呈水平面,头颈、身腰挺直,双手握拳,举与肩平,或者手提石锁,举与肩平,非常消耗体力。许宇焕几乎每天都练得全身大汗淋漓,日久天长,他掌握了许多招数和套路,真正练就了一副“好身手”。
  即便如此,仍然“坚守”在村子里的许宇焕却也和村子里的很多“同龄人”一样,从上世纪90年代起,渐渐地“荒废”了武艺,而比他更年轻的人,则已经没有了习武的心思和精力,而是纷纷外出打工。
  对于“坚守”的坡陈人来说,习武成了他们当时“最不实用”也“最不给力”的本领,他们一度感到“忧心”——陷入低谷的大马五行桩,还能“重出江湖”吗?
  
  普及与传承 坡陈村的年长者们希望能够把武术运动普及开来、传承下去,并为此立下了“每周有两天,村里的孩子们必须一起学拳”的规矩,在大马五行桩第五代传人许桓介(左图)等人的带领、指导下,村里的很多孩子们都坚持每天习武,中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许治能、周德奇、周珊珊、周盼盼在练习大马五行桩,右图为唐春燕在习武
  
  一次“机遇”一个“规矩”
  2013年10月的一天,屯昌县武术协会会长吕常春接到了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的比赛通知,他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去通知坡陈村人”。
  事情还要从40年前说起,少年吕常春听说坡陈村有种大马五行桩拳,便特地前往坡陈村拜师学艺。许天乙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了他。正是这份淳朴与慷慨,让吕常春一直惦记着这个有着习武传统的小村庄。
  吕常春的一个电话,让坡陈村迎来了几乎是近30年来最大的一件事情,就像许宇焕始终坚信的那样,“即便是多年未练,但只需要一个理由,村里的老老少少就可以随时集结操练起来”。当年11月下旬,第五代直系弟子许桓尚带领着几位村民将大马五行桩带到了比赛场上,取得佳绩后,坡陈村燃起了鞭炮,摆起了流水席,喝酒碰杯时的“啊哈嗯、呼哈耶”声再次响起。
  看到祖辈传下来的武术为自己的村庄带来了荣耀,村民们个个都觉得“很提气”。
  大约160年前,坡陈村人戏剧般地结识了“大马五行桩”,此后,这个历经百余年、七代人传承下来的技艺为这个村庄带来的其实不仅仅是比赛获奖后的荣耀。在屯昌县人大代表许文雄看来,习武是老百姓茶余饭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社会文明风尚的建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从没有想过练武是为了什么,但最让许桓介感到骄傲的是,村民们个个身体都棒棒的,感冒发烧都少有,而且村民就像是一家人,至今仍可以夜不闭户。
  许宇焕觉得,习武给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身体好”,他说自己平时很少感冒,“上一次感冒还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习武还培养了村民们的道德品质,许宇焕从小便听爷爷讲,“习武不能用来欺负人”,如今他在向晚辈们传授武艺的同时,也一同把这个道理传授给他们。“尚武崇德,尊师孝亲。保家卫国,仁义礼信。勤俭耕读,宽容睦邻。敬畏天地,修己安人。”是这个村庄人人都要尊崇的祖训。
  在坡陈村武术发展的高峰期,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男女老幼,孩童5岁开始练习基本功,外村嫁过来的媳妇进门就要学武。后来武艺传承陷入低谷,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也一度无人提起。直到2013年“机遇来了”之后,坡陈村的村民们便“趁热打铁”立了个规矩:每周有两天,村里的孩子们必须一起学拳。许桓介坦言,参加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年轻人能够继续传承武功。
  
  “走向全国”的武术之乡
  今年年初,“群艺大舞台·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首场便来到了坡陈村,在武术表演的演出者中有一个13岁的女孩子,她就是来自坡陈村的唐春燕。六年级的唐春燕在岭前小学读书,自7岁起拜许宇焕为师,现在已是许宇焕的得意门生,小姑娘还是坚持每天晚上从7点半练到10点半。已经有过四五次表演经历的唐春燕说,她上台后一点儿也不紧张,师傅许宇焕则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表演”。
  比唐春燕小一些的8岁女孩周珊珊、男孩周德奇,9岁女孩周盼盼、男孩许治能虽然对练拳习武的认识还仅仅在“好玩”的阶段,对正式的登台表演还没有什么概念,但只要有人让他们“来一套”,他们也绝不会掉链子。
  不仅孩子们练得带劲,“媳妇们”也开始和男人们一起练武了。许宇焕的老婆并不是坡陈本地人,刚嫁到坡陈村的时候,她按照村里不成文的“老规矩”,跟着丈夫学了一阵子大马五行桩,但还没练熟就“放下了”,去年,48岁的她又跟着丈夫从基本功开始练起。
  1998年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嫁到坡陈村的王春琼则刚好赶上了武艺传承的低谷期,因此“进门”的时候并没有过习武的经历,但她总是看到有些人跟着丈夫王仁钦一起练习大马五行桩,这让她觉得“很好玩”,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都在跟着村里的师傅学武,王春琼羡慕父子三人的好身体,因此从去年开始,40岁的她也跟着家里人练起了武。
  2013年之后,坡陈村的村民们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2014年6月,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举行,大马五行桩登台作为开场表演;两个月后,在首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上,坡陈“五行桩”一鸣惊人,荣获全国特色拳种一等奖;今年2月,备受全国亿万农民关注的CCTV—7农民春晚《过年了》节目在坡陈村拍摄录制,坡陈村村民在家门口登台表演…… 百余年之后,“啊哈嗯……呼哈耶……”的声音终于传到了全国各地。
  这让很多人看到了传承和普及坡陈武术的希望。现在,坡陈村传统武术项目大马五行桩已被列入了屯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民在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崇武尚德日”,都会举办祭拜祖师爷的盛大仪式。据吕常春介绍,目前坡陈村正在积极申请成为国家级武术之乡,屯昌县还计划着在全县范围内开设武术课,并由坡陈村的习武村民们去教授。
  2013年底,坡陈村村民在首届海南省武术锦标赛上取得佳绩后,屯昌县县委敏锐地感到:这是建设美丽乡村、丰富健身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切入点。不久后,屯昌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坡陈武术村作为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点统筹建设,并把挖掘、整理、完善五行桩的任务交给了原本打算在海南养老的余家毓。
  六十出头的余家毓退休前在江西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任总经理,在旅游观光和旅游景点管理项目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出生在武当山下的他儿时习得一点拳脚剑棍,因此由他来亲自“操刀”武术之乡坡陈村的乡村旅游规划,再合适不过了。
  余家毓现在的身份是屯昌国家农业公园创建办公室主任、屯昌县旅游协会会长、屯昌县旅游文化投资公司总经理,在他看来,乡村旅游是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逸事,按照这样的理念,坡陈村规划中的乡村驿站和传承了百余年的五行桩有了全新的LOGO。
  余家毓想按照“立足农业、农旅结合、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的方针,重点打造坡陈村的健身文化,把乡村驿站、客服中心都建起来,让外面的游客来到坡陈村之后能够住下来,在休闲度假的同时,学学拳法、健健身。
  
  
  (图说)
  习武者 在“武术之乡”坡陈村,习武之事、尚武之风扎根于村民的骨子里,村民们练习大马五行桩已坚持了百余年,图为大马五行桩第六代直系弟子许宇焕在坡陈村的武术广场上展示武艺。
  
  普及与传承 坡陈村的年长者们希望能够把武术运动普及开来、传承下去,并为此立下了“每周有两天,村里的孩子们必须一起学拳”的规矩,在大马五行桩第五代传人许桓介(左图)等人的带领、指导下,村里的很多孩子们都坚持每天习武,中图从左至右依次为许治能、周德奇、周珊珊、周盼盼在练习大马五行桩,右图为唐春燕在习武。
  
  
  
  《小康》2015年06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6-11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