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5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栏目:财智观察
周其仁:以创新创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文 /周其仁

  市场体制就是最大限度提供创新创业机会的体制,就是保护企业家发挥创新职能的体制。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创新创业从思想面上看,和一位经济学家有关。他是奥地利人,叫约瑟夫·熊彼特,于1930年代提出一套创新理论。在熊彼特看来,多数经济变化都是周而复始,人口增加,经济总量也增加,但人均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那是一种平庸的经济。要冲破这种平庸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发展,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真正的关键、最激动人心之处就是突破平庸,达到人均产出和人均所得的持续提高。为什么人均水平极其重要?因为只有人均水平提高了,经济结构才会发生变化。人均收入水平低,满足温饱还有困难,那些较高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技术活动和文化享受就没有空间。那样的话,整个经济面貌就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得到的现代经济增长。
  那么如何突破周而复始的平庸经济增长呢?熊彼特提出了一个到今天还非常有影响力的概念,这就是创新。他认为,如果没有创新,很难突破经济增长仅仅随人口增加而增长,就无从实现人均所得的持续提高。我们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中国的增长也就是人口增加、经济总量也相应增加,但人均水平没有显著提高。据经济史学家的研究,大概从13世纪到19世纪,中国经济大体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论总量全球第一,但人均水平在600年内没有显著提高。1840年以后,人均水平还有所下降,那就是能不能保留地球球籍的问题了。为什么传统中国经济呈现这个势头?按熊彼特的理念,就是缺乏创新或者有创新的苗头却没有普遍和持续。
  人均收入快速上升也带来挑战。最大的问题是在满足温饱之后,人们的消费需求究竟向哪个方向走,越来越难以驾驭。大概念当然还是衣食住行,但文化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需求也上来了。究竟搞哪样不搞哪样,优先顺序如何,谁也不完全知道。产业部门当然尊重顾客,可以信奉“消费者为王”,但消费者往往也不完全知道,发问卷也不成。马车时代发问卷,问需要什么?消费者可能说要更快一点更舒服一点的马车,如此而已,但不容易蹦出一个“要汽车”的需求来。这就是说,从温饱满足向上走,连续的需求中可能出现不连续的飞跃。从马车的连续改善中,不一定跳出一部汽车来。在邮路的连续改善中,也不一定跳得出一列火车来。但是一旦蹦出一部汽车、跳出一列火车,再问问广大消费者,人们可能说:“我们要的就是这家伙!”这里,要发生不连续飞跃,有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在熊彼特看来,能实现不连续跳跃的,恰恰就是企业家。不管他实际的社会身份是老板,还是工程师或工匠,甚至是文化人或普通消费者,谁突发奇思怪想、谁坚持把想法变成产品、谁的跳跃性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谁就是企业家。所以他的经济发展理论,合乎逻辑地把企业家看作经济增长的关键。
  经济增长真正激动人心的就是非连续性的飞跃。经济当中有很多连续性的东西,支撑了我们的经济一代一代源远流长。但是经济要有看头,最关键的还是要有飞跃。熊彼特把这个飞跃叫创新,产品的创新、生产方式的创新、原料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开辟了新的市场找到了新的搞经济的办法。没有创新的冲击,经济就很平庸,顶多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一起变大,但人均水平没有持续提高。
  熊彼特还有一个看法,经济增长是人的活动,总会有波动。当然,他对长波、短波周期的估计,今天看划得过于机械了。不过经济总有波,则得到验证。比如大家正在经历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大的转变,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实际上是一个高位下行的态势。2007年中国GDP增长最高的季度算成年率是15.2%,到去年最低只有7.3%。今年两会讲下行压力还是很大,今年要实现的增长是7%左右。大数看过去,增长数度减低了一半。所以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好多企业、行业和地区,还是蛮困难的。这个波怎么对付?高速增长有惯性,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高速增长时期很多成本惯性,有延滞性。高速增长时大家用人抢人,工资就高,大家都要拿地块,地价就高,大家争用资源,所有资源的价格就高。政府的雄心也大,抽税也多。到了经济下行一来,并不是所有指标同时都一起下来的。对很多企业来说,卖价下去了,但成本没有马上下去。这时候怎么生存?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突围。
  道理是同样的成本,生产不同的东西,其含义就不一样。用老办法生产老款式的产品,成本压力当然不堪负担。但如果有一点创新,同样的成本就负担得起了。这是最近一个时期很多企业的生存之道。乔布斯用的那些工程师不会便宜吧?为什么用得起?苹果手机在美国萧条时期还有能耐让大家通宵排队争相购买!这是什么力量?就是以创新消化成本的力量。华为也一样,去年我们去考察时华为主动给新进入的员工加薪。它就没有成本压力?有,但创新的产品让它更有竞争力。
  当然,创新的风险非常高。像今天这里这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以及各个年代企业家们脑子里冒出来的新主意,到底哪个最后在市场上会成,哪个能长久引领潮流?恐怕上帝也不一定知道。为此就要有一个合适的体制完成这个艰巨的筛选过程。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个体制不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只能是市场经济的体制。
  什么是市场体制?市场体制就是最大限度提供创新创业机会的体制,就是保护企业家发挥创新职能的体制。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不管你是几零后,有个想法、有个创意就可以试一把。能不能说服形形色色的投资人支持你来试一把?然后把创意变产品,把产品放到竞争的市场舞台上接受检验。现在看,走出温饱以后,要对付起起伏伏经济增长之波,也就只能靠这一套。这个体制已写进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的理解,就是搭一个平台,招呼天下英雄好汉,把连续过程当中可能产生飞跃的创意,从想法变成商业计划,变成产品,变成服务,然后拿到市场上来检验。
  这里有一个关键。因为创新风险极高,所以非有大奖不可。为什么要保护企业家?大家看阿里巴巴一上市,天下多少年轻人就不睡觉了?没有一个超级大奖在那儿,谁来玩?现在的收入分配环节,首先要把不公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开出天价的大奖,没有什么不公,顶多有点运气成分,那也应该保护。当然首富们自愿多搞公益,更好。但政府、舆论、公众要咬牙支持。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苹果乔布斯的成功,要赔进去多少企业和企业家。一个马云的成功,又得多少企业家陪上?平均说来,“利润”就没有那么高了。但激励更多潜在的企业家、创业家进入,在充分的竞争中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最后的好处还是消费者和全社会的。
  中国转型到今天,还是要注意体制运行的成本。有一个想法变成行动,麻烦是大还是小?各种审批手续容易还是不容易?行政审批是不是减到最必须的部分?这也决定创新的命运。在中国讲创新创业,一定是跟改革、跟法治联系在一起。没有这一方面的跟进,创新创业的规模很难对冲下行压力。
  咱们这个论坛规模不小,我想问一个问题:论坛规模与经济形势是个什么关系?我猜的答案是:反向关系。经济下行压力越大,论坛规模似乎就越大。因为企业和企业家在找路、在找经验、在讨论怎么突围、开辟下一个战场。衷心希望现在的切磋、交流和分享,打磨能创新创业的实际行为,做出下一波增长的新业绩。到那时候,大家忙起来了,论坛规模也许没有今天这么大,但市场形势却好很多。
  (本文系陈亦佳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正和岛创新大集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
  
  
  《小康•财智》2015年第05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5-30


2015年0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财智》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