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时政
2015《法治蓝皮书》发布:司法改革如何落地

★文 /《小康》记者 鄂璠 于靖园 北京报道

  依法治国 2015年值得期待的是政府公开透明、司法公开透明。
  
  “加强科学立法,防止‘拍脑袋’立法”“摈弃司法改革神秘色彩,充分听取民众意见”“反腐败继续保持较大力度,涉案财物处置应向社会公开”……2015年,“法治中国”令人期待
  
  每一年,在时间的轴线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坐标。2015年,也不例外。
  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
  法治兴则国家兴,在2015年春节里召开的全国“两会”,“法治”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全程。3月4日,全国人大召开首场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傅莹在答记者问时回应了15个热点问题,涵盖反腐、《立法法》修改、环保等多个方面,绝大多数都与“法”相关;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约18000字的报告中,“法”字共出现了68次;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代表最高法、最高检做工作报告,“两高”的报告直面了公众关切的司法公正、司法改革话题……
  今年的全国“两会”虽已落幕,但法治的“音符”却依然要保持强劲的跃动力量,如何让“法治中国”的力量愈加强大?3月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法制专家、学者,一线法律工作者齐聚北京,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法治蓝皮书(2015)》《地方法治蓝皮书(2014)》《四川法治蓝皮书(2015)》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以下简称为“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上,共同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献计献策。
  
  2014:立法与修法齐头并进
  《法治蓝皮书(2015)》由总报告、专题报告、法治指数测评报告、法治国情调研报告这四部分组成,其中总报告暨“2014年中国法治状况与2015年发展趋势”报告,无疑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法治蓝皮书主编李林做了此报告成果的发布,他将2014年称作是“中国法治布局之年”,在他看来,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可以说是世界共运史160多年来的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党史上的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共和国国史上的第一次,同时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一次,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2014年中国法治建设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力,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全面推开,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李林说。
  李林介绍说,2014年在立法方面,总的特点就是立法体制改革不断提升立法的质量,启动了重要法律的修改、解释和完善的工作;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行政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都特别值得关注。“2014年对于司法改革试点循序渐进的推进来说,也是重要的一年。此外,各界关注度比较高的还有法治反腐、民生法治、环境法治建设等问题。”
  《法治蓝皮书(2015)》中亦指出,2014年,中国的立法活动活跃,制定新法、修改旧法,谋划立法体制变革,提升立法质量,积极为深化改革提供法律依据;法治政府建设着力简政放权,转变管理方式,加强执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等,进而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打造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和创新政府;司法机关朝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努力,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研究并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加强人权保障;中国的反腐力度不减、强度反增,持续的标本兼治成为中国廉政法治的新常态。
  
  2015:如何让司法改革“落地”?
  今年2月底,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法发〔2015〕3号),并将之作为修订后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贯彻实施。意见包括7个方面、65项改革举措,剑指司法改革中关键的法院改革。实际上,此前,我国有关司法改革的讨论和实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落地难”一直都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难题。
  2015年,司法改革“落地”难题如何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法治蓝皮书(2015)》指出,要“摈弃司法改革神秘色彩,充分听取民众意见”。
  今年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一年,《决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2015年,各试点地区将据此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去行政化、去地方化,实行人员分类管理。“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法治蓝皮书(2015)》中列举到:如现行的改革是否会强化法院内部的行政化;去地方化后如何处理好与驻在地区党政机关的关系,防止因缺少同级党政机关人财物的支持而影响工作的开展;杜绝对案件审判的批示干预的设想会否被各种潜规则所架空,等等。“此外,2014年,司法改革方案这一关系重大的文件从起草,到论证,甚至到出台,都处于秘而不宣的状态。” 《法治蓝皮书(2015)》建议,摒弃司法改革的神秘色彩,充分听取民众意见,“因为其直接关系到相关改革能否最终落地”。
  
  透明、科学、继续反腐
  除了司法改革要“去神秘化”外,“透明”其实需要在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重点加以体现。在李林看来,2015年值得期待的是政府公开透明、司法公开透明,整个政务公开透明将会在一些重大领域更加深入、细化,让群众和社会各界看得更清楚、明白,进而进行有效监督。
  在《法治蓝皮书(2015)》总报告中的“2015年法治发展预测”部分,除“摈弃司法改革神秘色彩,充分听取民众意见”外,还有两点“预测”直接指向“透明”。一是“充分履行行政职责,公开各类行政收费明细”;二是“公开透明应更加注重效果,以便民为工作导向”。
  当然,仅有“公开透明”还远远不够,“科学”也至关重要。“2015年法治发展预测”围绕“科学”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加强科学立法,防止‘拍脑袋’立法”;三是“加强和保障民生,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上,“科学”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朱景文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国家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来,在强调建设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以及考核标准时,特别强调科学性,所谓科学性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我们的指标设计要符合国家法治建设的实际,不是学者,不是某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要适合国家的实际。李林则认为,随着《立法法》的实施,“拍脑袋”的立法,立法的“部门化”等等一些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和解决。
  回顾2014年中国法治状况,反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法治发展预测”同样对新一年的反腐问题做了展望,“反腐败继续保持较大力度,涉案财物处置应向社会公开”。
  与会者普遍认为,2015年的“法治中国”建设令人期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蒋惠岭的发言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应当珍惜目前中国法治建设遇到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在他看来,对法治规定的认识和发现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学术界在做、实务界也在做、大家都在做,“目前到了认识水平空前高的阶段,但没有达到最高,我们要永远向这个方向走。”他还指出,对于现实、大政方针、规律的认识是相当重要的,“除这些外,再加上运用规律去改造现实的各种措施。这些都具备了,我们才能真正把法治国家建设稳步推向前进。”
  
  
  《小康》2015年04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4-04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