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乡村价值的重塑与再发现

★文 /本刊记者 麦婉华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之根也不能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要“强富美”,其中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与“美丽乡村”的现代农村建设息息相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12月23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提到。
  本次会议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关于“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的提法。“物的新农村”指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水泥路、砖瓦房、水电煤气等。但是,新农村仅有“物”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人”。这就包括建设良好的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最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关注“三农”,这已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的重要关注点。
  内文指出农村建设要“强富美”,其中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与“美丽乡村”的现代农村建设息息相关。
  而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被第一次提出,并提到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他认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村更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是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2011年11月27日,浙江嘉兴秀洲区王店镇“村嫂摄影队”的队员们拿起相机记录当地启动的“美丽乡村”文化走亲活动
  
  “美丽乡村”助力“美丽中国”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正如胡景晖创作的《我们爱你啊,中国!》提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底蕴承托住“美丽”一词。但在近几十年的工业发展中,中国的生态环境遇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问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多次提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其中,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就是建设“美丽乡村”。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例如,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另外,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2011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工程。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事实上,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因此,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2014年9月,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徐令义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到,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用无数的美丽乡村共筑“美丽中国”。
  
  2008年6月,江西婺源
  
  “美丽乡村”的美丽内涵
  那么“美丽乡村”的建设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徐令义介绍,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要建设的美丽乡村,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
  “‘美丽乡村’主要体现在五个‘美’的建设上:一是环境之美,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乡村环境宜居、宜业。二是风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形成讲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荣,耕读传家,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四是秩序之美,学法用法,民主法制,风清气正。五是创业之美,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刻苦钻研技术,推进产业升级。”徐令义说。
  徐令义也提到,建设美丽乡村要先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起到环境改造人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根据县乡村财力状况,切实抓好“四改一建”。分别是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和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其次是乡风民风建设,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相对来说,农村民风建设的难度更大。首先,要建好家风好家训,创五好文明家庭。还要建农村志愿者组织,扬奉献友善新风。而且要建乡规民约,促移风易俗。
  另外,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针对本地考察,从三个层面做出思考:以治理环境污染和节约农业资源为牵引,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强化科技支撑为抓手,以发展有机农业和强化源头监管为重点。“建设美丽乡村涉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领域,应以农业资源集约利用和保护为方向,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改造传统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最后,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
  “留得住乡愁”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留住乡愁,就是把“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变成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的过程。
  
  “美丽乡村”促一二三产业融合
  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在多个方面都呈现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居住人群和产业发展上。北京正奇辰苑规划设计院院长侯满平认为,通过土地流转或新的土地制度形式,农村土地利用首先在群体结构就出现新变化。
  “一是部分纯农人,基本还是个体户形式;二是家庭农场主,以适度规模的土地进行生产经营,他们完全依靠农业劳动而获得收入;三是新型职业农民,以较大规模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或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如休闲农业、庄园式农场);四是大型企业,以大规模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获取较大的利润。”侯满平说。
  再之,农村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侯满平介绍,传统农村是从事农业活动及从事农业人员居住的地方,而现代农村已有制造业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还有诸多的服务业(如休闲旅游业),农村已不单纯属于农业的领地。
  甚至有人提出农村农业中已产生了一二三产业的组合的第六产业,即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侯满平总结,未来的乡村要比现在的农村更先进,更符合人的生活生存需要。因而,传统意义的农村将越来越模糊。一些条件好的乡村会通过城镇化建设整合,传承原有的风貌建筑精华、乡村文化或者整体建成新的生态村落,一些古村落通过休闲旅游项目的改造建设成现代乡村。具体如何操作,都需要乡村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
  另外,创新与科技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2014年12月12—14日,由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主办的美丽乡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宣布成立“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它着力于解决如何发挥科技在创建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重视群众主体地位和其实际生产需求。  
  
  
  《小康》2015年02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3-02


2015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