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美丽乡村之广东省佛山市逢简村:南国水乡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文 /本刊记者 张玉荣

见证逢简村沧桑历史的古桥
  
  2015年,逢简村进入广东省旅游名村的公示名单,并荣膺国家3A旅游景区。经过岁月的沉淀,新风的吹拂,“美丽乡村”愈发绽放魅力新颜。 
  
  随着车缓缓驶入逢简村,道路两旁,绿荫掩映,虽没有“青山郭外斜”,却有着“绿树村边合”的独特意境。
  逢简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杏坛镇北面,面积5.2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00多人。西汉时已有人居住,唐代开村立户。据县志记载,南宋嘉定年以前,众多姓氏聚居在此,相传“逢简”得名也是和逢氏、简氏二姓有关。
  依水而建的逢简水乡,因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在2013年“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获华南唯一“典范奖”,2015年进入广东省旅游名村的公示名单,并荣膺国家3A旅游景区。
  “祠堂书香满古巷、龙舟说唱岸边吟”,这样一个美丽乡村,新晋的3A级景区,经过岁月的沉淀,新风的吹拂,今朝又是什么模样?
  
  “顺德周庄”,影视新村
  逢简村,古称“小广州”,今称“顺德周庄”。随着蜿蜒的逢简河渠,《小康》杂志记者一路漫步于麻石铺砌的临河小道。村头古榕、巷尾旧祠、树下石凳、墙头野花映入眼帘,流水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民间有语“榕树多者地必兴”。村前村后,桥边、庙旁,鱼塘、水岸,逢简村满目都是枝叶繁茂的大叶榕。大榕树下,成为水乡村民聚集休闲的主要场所,也是水乡河道的重要节点。
  穿过两棵“夫妻榕”,记者坐上逢简码头的“游艇”。所谓游艇,其实是一叶带蓬的小舟。“这两棵榕树一棵向阳,一棵向阴;一棵结果,一棵不结。它们也被称为‘夫妻树’,都有上百年历史!”逢简村党支部书记刘向荣指着河道两旁的两棵大榕树感叹道。
  榕荫之下,刘向荣说自己年轻时总喜欢在河水里嬉笑玩耍,尤为热衷划龙舟。“我们这里的村民一般水性不错,我也是水里面泡大的。每个村小组都有几条船,端午、国庆,这里年年有着隆重的赛龙舟活动。锣鼓喧天,热闹极了!”光阴变幻,曾经稚嫩的小伙已是中年壮汉,曾经朴素的赛龙舟活动,以及有名的龙舟说唱,都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除了节日庆典、旅游旺季,大部分时间逢简村总能保持着昔日的宁静。划乌篷船的梁大妈是一个质朴的逢简人,58岁,说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这里很多人家都有鱼塘,建房子也多是挨着水。我们以前总会划着船出门干活或是串门子。”戴着草帽,脸色黝黑的梁大妈告诉我们,以前她主要划着自家用水泥钢筋铸的石船,现在她受雇于公司,每天在这条23公里的水道上划数个来回也是常有的事。
  游艇所过,水声哗哗。一路穿桥过洞,乡间的新老建筑、岸边风景随着水波慢慢后退。倚水而建的房子还是沧桑的模样,新建的房子多是仿古的。有的房子墙壁上还涂上各种可爱的壁画,或是挂有花篮类的坠物。有商业意识的村民也开始将自家屋子打造为餐馆旅舍,开店迎客。
  “我们现在对房子有明确的保护和规范要求,老房子不能随意破坏,新房子要仿古建造。比如砖瓦的使用,要是灰色的仿古墙砖。”刘向荣说。而那些墙壁艺术则更多是为了丰富这里的水乡风情。
  独具韵味的水乡风情,也吸引了影视界的关注,逢简村成为拍摄取景的好地方。“近期中韩合拍的《寻找逝去的宗师》就在这里取景。它是以中国武术南拳代表‘蔡李佛’为题材的功夫片。2013年TVB电视剧《守业者》也曾在这里拍摄了10多天,我们都免费提供拍摄场景。”刘向荣介绍。
  除了弯弯曲曲的水道,波光粼粼的基塘也是逢简村的独特地貌,而这也成为逢简村民们耕作收获的园地。咸丰《顺德县志》有记载:“逢简堡尚礼义,重农桑,有衣冠之族。”而今,逢简主要以四大作物生产为主:瓜菜、塘鱼、甘蔗、香蕉。
  
热闹非凡的逢简村赛龙舟活动
  
  “南国丝都”,福地旺乡
  明清开始,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日益加强,浸染西方之文明,得风气之先的珠三角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由贸易。
  发达的基塘农业,也为水乡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又推动了埠头等水利建设,发展河运,不断向规模宏大的贸易圩场转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起来。
  逢简村便利的水运交通布局,成为附近村落的商贸中心。清朝末年,逢简古村居住人口超过10000人,缫丝市场3个,织机300多张,产业工人1500多个,逢简也被称为“南国丝都”。“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回”,可见当时生产贸易活动之鼎盛。
  逢简的发展离不开在此开天辟地,生根发芽的前祖后辈们。刘向荣向记者介绍,“我们村四大家族‘李、刘、梁、黎’,李氏家族是最早迁入的。我们刘氏始迁祖是刘应莘,刘询的后代,是刘邦的第三十八代孙。”
  逢简既出了许多善治国的文人,也出了许多能安邦的武将。开发逢简的先驱李仕修,梁氏入粤先祖梁起,文武双全平定云南的刘琦……据统计,逢简共出文进士10人,武进士3人,文举人51人,武举人13人。
  为了敬宗祭祖,祠堂成为逢简村家族繁盛的标志,也成为解读历史、缅怀先辈的珍宝。刘氏大宗祠占地2600多平方米,五间三进式的建筑,乍一看壮观大气。“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刘氏家族的发展变迁,还能感受到我们逢简村的历史风味和传统习俗。”刘向荣说。
  祖祖辈辈的传承和勉励,也让新逢简人不忘艰苦奋斗,兴家旺乡。刘向荣年轻时曾到大良打工,回来后自己创办了制鞋厂,除了自己致富外,也为家乡人民创造着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作为村委干部的他也助力于逢简工业园的建立和招商引资。“现在工业园有五十多家企业,主要是五金、家居、家电类。2011年落户在此,投资3亿元的中科院纳米园就是一个大项目。”
  “万信也建在工业园内,我们经常会去参加广州、顺德的展会,与美的有合作,和国外的企业也有直接对接。”万信电子电器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卢其光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落户逢简,卢其光说是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地理条件和政策环境。
  因为逢简人文及环境的优势,很多商家也愿意和当地企业形成合作,建立友好关系。“每次有外面商客过来,我一般都会带着他们进村兜一圈,他们对此都印象很深刻,自然也愿意和我们合作。”卢其光说。
  而今,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逢简村许多村民都不再需要出远门就能在家门口谋到合适的工作,企业家们也乐意把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振兴家乡,孝老育幼。每年的老人节,企业家总会组织聚会请老人吃饭、发红包,甚至还奖励高寿金牌。
  
美轮美奂逢简水乡印象
  
  美丽乡村,“心灵”驿站
  古桥、古榕、古祠堂,传统水乡景致依然保留着美食街、工业园、粤晖花园、逢简驿站等新建筑拔地而起。新老美景交相辉映,美丽乡村,成为流连于此人们的“心灵”驿站。
  “这里的环境非常棒,空气清新,舒适安详。村民也非常好相处,大家平时都是很好的朋友。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这里。”主业做物流、兼营咖啡店的周小姐告诉记者。而像她这样将文艺优雅的小店开在逢简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逢简村进行景区的开发和推广,另一方面则是环境的整修和维护。
  2012年顺德十镇街开始实施“美城行动”,杏坛镇屡屡在“美城”考评中一再拔得头筹,逢简村功不可没。
  作为杏坛“美城行动”“八个一”项目之一,逢简村的明远涌被打造成为颇具珠三角水乡风情的一条示范性内河涌。为从源头截止污染,逢简村还投入1380万元建起3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和1个工业污水处理站。
  “广东省政府近期也在这里投资4000多万搞排灌站,预计2015年8月份能建成。这样我们逢简村的水就能和大海保持畅通,引水排水都很方便,水质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刘向荣介绍说。
  美丽乡村的优雅离不开环境的保护,也离不开美好生活的创建和爱护。进村的路口建有逢简“心”驿站——“逢简游客服务中心”,集旅游服务和社工服务于一体。据了解,该驿站以一级驿站标准建设,总投资约240万元,内部设有管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便利店、休息室、医疗室、卫生间等。外部更设置了绿化广场、亲水平台、景观墙等。驿站内的停车场占地约1892平方米,分为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有效缓解了外来旅游大巴对逢简村内环境的污染和占地。“虽然逢简升级为3A旅游景区,但我们不收门票,只对外来大巴收取一定费用,也希望外来人员和我们一起爱护我们的家园。”刘向荣说。
  在驿站里,记者发现有一些特殊的工作服务人员,他们是杏坛的残障人士,是驿站进驻的社会企业所聘请的。刘向荣介绍说驿站内售卖的物品很多都是这些残障人士制作的,经营所得也会反哺到他们的职业技能培养上。
  除了慕名而来的外来游客,记者偶遇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杨忍老师,他正带着几个博士生在做田野调查,“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来探究逢简村的环境保护与地理规划,这也是为了能帮助逢简村能更有效地规划建设、保护环境。”  
  
  
  《为上海人吃螃蟹鼓与呼》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3-02


2015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