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1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栏目:学院
“爱疯”新传:“影子中国市场”不离不弃

★文 /老马

  
  事实证明,虽然名正言顺的iPhone 6中国市场销售姗姗来迟,但暗渡陈仓的“影子中国市场”却与苹果不离不弃。
  
  果粉的郁闷
  七年时间,美国苹果公司已故创始人兼老总乔布斯在全球培育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准确地说是一款智能化手机iPhone系列的忠实拥趸(Funs)们。Apple的Funs被连意带音转型为“苹果的粉丝”,再简化为“果粉”,这个颇有中国特色的昵称,可视为苹果公司和中国消费者二者之间所蕴含的奇妙的商业和情感关联。
  但是,最新一代的iPhone 6的全球发布和首轮售卖,却与中国果粉无缘,这个不大不小的涟漪,在数码产品消费这个充满活力与机会再加陷阱的市场上,激荡出一阵生动的市场波澜。
  在国人的记忆里面,苹果公司采取的是“饥饿式营销”战略,多年来一直如此,成功地在中国逗引出大批果粉在新款iPhone发布时欲罢不能的痴狂状态,北京的果粉曾经有寒冬腊月冒着零下严酷气温彻夜排队守候抢购首批产品的情景。
  有国际数据调查公司认为,iPhone 6的到来将会在中国已有的5000万iPhone使用者中引发升级热潮,如果预估每月有不到10%的老果粉会更新装备,月销售出货量至少会在400万部左右,这个大蛋糕的确诱人。
  iPhone 6首发之前,苹果公司的iPhone电话与中国最大的三家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有定制化协作关系。2014年9月初,苹果公司开始iPhone 6的首发预热之时,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开放预约销售登记。其中以与苹果公司年初签署了合作协议的中移动最为高调。
  工信部9月份发布的手机产品入网名单中,不包括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意味着苹果公司为两款新产品提交的入网申请未获批准,虽然之前已经获得了中国国家无线电管理局的型号认证和3C认证。
  消息传来,在香港上市的中移动股价应声下跌,从9月3日以来的六年高点100港元跌至94.4港元。悲观者认为,中移股价动重上100港元近无可能,因为年内iPhone 6重新获准发牌的机会渺茫。
  国际舆论也惊诧于在“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的智能手机商战和中国苹果粉丝群数量惊人的前提下,iPhone 6居然未能获准在中国大陆首发。苹果公司、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获得数百万预订客户)和果粉都不免郁闷。
  苹果公司、果粉、运营商这三大利益群体的心情终于在中国国庆长假前得以释怀。
  9月30日,中国工信部宣布,苹果公司处理了政府机构在安全测试中发现的隐私泄露风险后,已向新款iPhone发放了入网许可。苹果公司则宣布,从10月10日起接受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客户的iPhone 6及iPhone 6 PLUS预订,10月17日正式发售。
  还有人把iPhone的谐音用“爱疯”冠之,对狂热的果粉来说名至实归。
  
  真假饥饿
  如果还拿苹果先前的饥饿销售战略这支老酒瓶来装新款iPhone首轮发售的新酒显然不合时宜,因为这回不是苹果公司要人为制造市场的饥饿,而是苹果公司真的要面对首发市场对iPhone 6特别是大屏的iPhone 6 PLUS强烈的饥饿感。
  苹果公司在9月10日开始接受网络预订,在最初的24小时苹果网络店接到的订单超过400万份,比起2012年发布iPhone 5时网络预订的情况热烈得多。当时iPhone 5在最初24小时受到的订单是200万部。
  9月19日,两款iPhone 6正式出现在美国专卖店销售,苹果公司宣布,在iPhone 6两款新品开售的第一个周末(周五、周六、周日)时段,出货量就突破1000万部。细分消费者的行为,有观察者注意到,最受欢迎的是iPhone 6 PLUS,其屏幕尺寸为5.5英寸(对角线),在纽约曼哈顿的苹果专卖店里,可以见到iPhone 6 PLUS卖完缺货,而iPhone 6则尚有少量存货,iPhone 6的屏幕尺寸是4.7英寸。
  苹果公司老总库克在此盛况前不禁感慨“如果苹果公司有更大的供应能力,就能卖出更多的iPhone 6产品,我们正在努力加快交付订单的速度”。
  感到不适应消费者“吃下”iPhone 6胃口的“烹调者”首推台资企业富士康。据称富士康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国郑州部门雇佣了20万工人,郑州基地负责iPhone 6的组装及金属外壳生产。郑州基地部署着100条流水线,工人24小时三班倒工作。
  分析认为,富士康郑州基地生产如此火爆,皆因其是最受市场欢迎的5.5英寸大屏幕iPhone 6 PLUS 全球唯一组装厂,富士康郑州基地内部人士透露,这个组装中心每天生产14万部iPhone 6 PLUS和40万部iPhone 6,已经是他们的生产能力极限值。
  紧缺现象是目前几乎所有商品都处于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企业家们乐于见到的,饥饿销售就是一种人为制造紧缺的手段。然而iPhone 6 PLUS5.5英寸手机触摸屏的供货商却有自己的苦衷。业内人士指称,5.5英寸的触摸屏从第一道工序到下线测试,成品率为50%~60%,废品率接近一半,而4.7英寸触摸屏的废品率大约在20%左右。换言之,触摸屏的供货能力决定了iPhone 6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如果触摸屏产量无法满足需要,增加iPhone 6 PLUS生产线也是徒劳。
  
  墙外开花
  一位美国分析人士说:“在缺少中国市场参与的情况下,苹果在三天内卖出65亿美元(约合399亿元人民币)的产品,无论在何种行业都是了不起的。”
  这句话透出这样的意思:中国市场对iPhone 6之类的移动数码产品有决定性的分量,如果在中国市场之外能够做出如此成绩是很了不得的。
  事实证明,虽然名正言顺的iPhone 6中国市场销售姗姗来迟,但暗渡陈仓的“影子中国市场”却与苹果不离不弃。在全球化背景下,数以十亿计的中国手机用户群,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数以千万计的狂热果粉,令iPhone 6的首轮发售区域变得界限模糊起来。
  在美国媒体上发布的一张纽约某苹果专卖店门口彻夜排队的现场照片中,一位路过的白人妇女有些错愕地看着用来维持队形的移动“铁马”中席地而坐或走动的排队者,照片中的这些排队者看上去绝大多数是亚裔面孔。还有一张照片表现的是两位亚裔排队者男子起了争执,劝架的和围观的排队者也基本是黑头发黑眼珠黄皮肤的亚裔,更有报道指是两位中国人排队时起了冲突。
  如果认为这些在美国纽约苹果专卖店外辛苦守候的中国人都是为满足自己尝新的冲动可能就错了,iPhone 6被关在中国的“墙外”,有意无意制造了一个苹果销售系统之外的“场外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的消费主体是中国大陆的果粉,中间载体是黄牛水客。
  香港是首轮发售iPhone 6的地点,也许苹果的决策层一开始就意识到香港是中国大陆市场的传统窗口。未获准在中国大陆发售的iPhone 6可以通过这个窗口间接关联中国大陆无比庞大的消费群。
  第一例从香港向内地走私iPhone 6被大陆海关拦截的案例在9月19日苹果iPhone 6开售的当日就出现了,当日下午3:00,一名学生打扮的17岁经深圳皇岗海关过关进入大陆的旅客手提一个体积相当大的外包装为大红袍茶叶的盒子,海关人员将其截停,在盒子中看到的不是茶叶,而是6部崭新的iPhone 6。
  也就是在苹果公司宣布iPhone 6首轮发售前三日出货1000万部的赫赫业绩时,仅深圳皇岗海关、福田海关两个关口的战绩也堪称骄人,共计截获走私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手机600余部。
  9月21日,香港海关宣布,一艘正在香港某偏僻村野沿海装货的快艇在见到执法人员时,艇上和岸上人员四散而逃,执法人员在快艇上发现大批电子产品,其中包括138部iPhone 6新手机。
  到9月24日,深圳海关截获的走私iPhone 6总数上升到2000部,与业界预估的每月400万部的大陆市场需求相比,这个数字是微不足道的,巨大的市场空间诱惑下黄牛和水客们停不下来。
  香港走私“水货”(指非苹果官方正式在大陆销售的商品,而非指假冒伪劣)iPhone 6到大陆或者在当地倒手给黄牛水客有多大的价差呢,在香港最著名的购物热点旺角,手机零售商认为,9月19日(周五)iPhone 6开售的第一天的“溢价”最高,一部最高配置的128G金黄色 iPhone 6黄牛的卖出价比零售价高出1000美元(约合6100元人民币),差不多翻了一倍。
  苹果官方为128G金黄色 iPhone 6PLUS在香港的售价定为8088港元(约合6420元人民币),如果加价1000美元,差不多相当于12000元人民币,约等于一部基本配置的15英寸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价钱。有趣的是金黄色iPhone 6PLUS最受大陆购买者欢迎,也许跟金黄色一直是大陆高价消费文化的流行色调土豪金有关系。
  有消息称,在最初的阶段,一部高配iPhone 6 PLUS在北京中关村的叫价干脆就直接标价2万元人民币。有投资界人士不无羡慕地说,炒卖iPhone 6是一桩“只赚不赔的生意。比炒股的利润高得多”。
  人算不如天算。北京最大的电子数码商品集散地中关村的业界人士9月底惊呼“市场上的iPhone 6太多了”,对消费群体而言,肯拿上万元只为“尝鲜”者毕竟是少数,没有贴上中国工信部入网证标签的、可以在中国大陆苹果服务点实现联保的iPhone 6拿在手里对大多数果粉而言有点不踏实。
  到9月底,预计中关村就有数万部水货iPhone 6等待出货,一旦10月中旬大陆市场正式开卖,这些水货基本会砸在零售商手里。按中关村的营销规则,从香港把iPhone 6搬运到北京,零售商要全款买断的。观察者注意到,9月底中关村市场低配iPhone 6的报价为6600元人民币,高配iPhone 6 PLUS 报价为8800元人民币,而炒卖最疯狂的前三天这个报价分别是1.2万元和1.5万元人民币,从涨价一倍到跌幅一半,仅用了一周左右。
  但是,在万元高价的背后水货零售商的进价也不低,业内人士透露每卖出一部iPhone 6水货的获利空间在1000元左右,对数码产品零售商这是个不错的利差。意味着如果水货零售商以低于1万元的价格出货,已经严重亏损。
  10月份中国电信公布了iPhone 6系列定价,低配iPhone 6基本价为5288元人民币,高配iPhone 6 PLUS最高价为7888元人民币,在这个价格面前,水货市场的崩溃是肯定的。
  
  新彩微疵
  被果粉们热烈追捧的新版iPhone有哪些不一样的精彩之处,得先机的体验者和业界自然有说法。
  虽然媒体把苹果iPhone 6采用了更大尺寸的触摸屏作为主要看点,但苹果CEO库克认为iPhone 6 体现了“iPhone 历史上的最大进步”。
  媒体提醒,消费者应该关注到iPhone 6在价格上的“进步”。
  16G版两年美国合约机4英寸iPhone 5S起步价为99美元(约合608元人民币),16G版美国合约机4.7英寸iPhone 6起步价为199美元(约合1220元人民币),16G版美国合约机5.5英寸iPhone 6 PLUS起步价为299美元(约合1830元人民币),iPhone 6的触摸屏尺寸扩大一个等级起步价就高出100美元。
  如果手机内存扩大一倍,起步价也随之增加100美元,64G4,7英寸iPhone 6合约机299美元,128G 4,7英寸iPhone 6合约机399美元。
  美国果粉在移动运营商手里购买合约机看起来比裸机“便宜”了数百美元,比如16G iPhone 5裸机在美国售价699美元(约合4100元人民币),合约机仅要199美元。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在捆绑消费的约束下消费者的实际支出可能更甚于购买裸机。美国Mashable科技博客网站对iPhone 5时代合约机消费者的统计认为,iPhone 5两年合约机的实际消费金额约为1800美元(约合11000元人民币),为达到电信运营商的消费套餐要求,两年内至少需要多花费300小时的时间把玩iPhone 5,放在中国的环境下,差不多相当于要付出购买两部iPhone 5裸机的代价。
  智能手机最具冲击力的看点是视觉效果,iPhone 6在这方面的着力也够充分。
  苹果宣称iPhone 6配置的显示屏是“视网膜高清”,触摸控制性能更为优越,屏幕分辨率比iPhone 5提升了38%~185%,比如5.5英寸iPhone 6 PLUS的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这与非苹果系列的笔记本电脑,比如惠普HP15英寸或联想Think Pad 15 英寸高清显示屏笔记本的像素一样多,集中在缩小了3倍的显示面上,清晰度可想而知。
  前面说过,iPhone 6的触摸屏采用了液晶显示屏嵌入式技术,大大减少了触摸屏+显示屏的厚度,从而令整机厚度可以做得更薄。
  iPhone 6机身厚度6.9毫米,iPhone 6 Plus为7.1毫米,iPhone 5S为7.6毫米,同档次的三星产品厚度为8.1毫米。
  iPhone 6在手机的移动网络连接性方面尽可能涵盖了国际主流频段,号称支持全球200多家移动运营商的LTE频段,所以才有在全球任何售卖地点买的iPhone 6拿到中国都可以立马使用的便利。苹果在WiFi性能方面为iPhone 6也进行了提升,采用了更快的802.11 ac,据说比目前普遍采用的802.11 n“快一倍”。
  消费者总抱怨智能手机的电池续航时间太短,苹果宣称其iPhone 6待机可达10日左右,如果持续用4G网络观看浏览器,可持续10小时,这与通常的智能手机使用体验比起来有很大提高。iPhone 6 PLUS 的这两个指标官方宣布是16日和12小时。但是,有体验者指出,如果把屏幕亮度开到最大,在LET环境下的电池续航时间还是不太理想。
  有分析者甚至认为,iPhone 6的出现已经开始扭转安卓爱好者的“偏心”。有体验者认为,iPhone 6比起主要竞争对手安卓家族的三星Galaxy S5来,iPhone 6 PLUS的屏幕尺寸更大,在自然光环境下看得更清晰,由于处理器更快,应用的响应也更流畅。
  西方媒体还推崇iPhone 6自带的移动支付“电子钱包”功能,然而有分析认为,在中国这个功能可能会“水土不服”,因为中国本土的移动支付提供商已经占得了先机。
  
  
  
  《小康•财智》2014年第11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11-26


2014年08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4年09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4年10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4年1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