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11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经济
通江:银耳开启致富路

★文 /本刊记者 张玉荣

通江银耳博物馆  
  
  2014年10月17日是中国首个“扶贫日”,这一天也是第三届通江银耳节隆重举办的日子。在整个银耳节举办的过程中,通江不仅让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空间,产业转型的局面,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寒露过后,“中国银耳之乡”四川省通江县像一个羞涩的山野姑娘,掀开她神秘的面纱,银耳般灿烂的笑脸绽放在世人眼前,引起一片惊艳。
  第三届中国银耳节是继1991年首届,2004年第二届举办以来又一次引人瞩目的银耳盛会。银耳的底蕴谱写通江美丽的传说,银耳的新颜则点染出通江前景的美好。
  通江,是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的一个贫困县,这一次的盛会可谓举全县之力,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十年后再迎银耳盛会
  通江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素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
  中国银耳发祥于通江,迄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通江银耳“发轫于盛唐,食用于宋元,入药于明清,是清廷御膳之珍馐”。清朝末年,因治愈了慈禧太后的痢疾名扬天下。上世纪60年代,通江县不断改善和创新银耳栽培技术,先后创造了人工接种芽孢菌种种植法、培育芽孢菌种及菌丝菌种种植法,成为“我国人工有意识进行银耳生产的发源地”。1995年,通江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
  2014年10月17日,“川陕苏区首府”的四川省通江县,迎来了近十年后才举办的新一届银耳节。这一届银耳节以“走进银耳之乡、感受魅力通江”为主题,秉承“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办节思路。
  银耳节当天开展了“招商引资洽谈会、旅游发展研讨会、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研讨会、银耳博物馆开馆仪式、四川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及巴中市银科研所授牌仪式、特色商品展示展销暨房产交易会、“赛耳会”暨“银耳大王”拍卖会、书法摄影作品展、民俗文艺展演等活动,多样化呈现以通江银耳为首的特色农产品的魅力和通江优质旅游产品资源优势。
  当日的重头戏——“银耳之王”拍卖会圆满落幕。一朵直径13.5厘米、重23克的“银耳之王”拍出2.2万元,相当于1斤银耳卖价近48万元。尽管众人难以理解,“银耳之王”的买主四川通江光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光太却深为认可它的价值,他说,“放在市场上它的价格确实非常高,看似不值。但它的品牌价值和背后蕴含的意义非常大,除了鼓舞我们把银耳产业做大做强,也承载了此次盛会的重大纪念意义。”据了解,拍卖会诞生的“银耳之王”,连同两朵“银耳之星”将一起被存放到银耳博物馆中。
  “银耳在通江发祥,是通江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致富产业。此届银耳节开幕式单开幕式吸引嘉宾2000余人,活动共有40000多人参与,通过协会主办,企业参与,政府支持进一步宣传通江银耳,凸显品牌价值和效力,让银耳走出通江,走向世界!”通江县政府副县长张莉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全国首个银耳博物馆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
  “雾露山川之间”矗立了一座壮观独特的崭新建筑——通江银耳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座以银耳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六千平方米,由“主馆”、“天地之灵”、“雾露之间”、“青杠林里”、“银耳人家”、“形象广场”六个部分组成,把银耳文化、银耳发展历史,以及银耳生产工艺及产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图文艺术展示、文物氛围化陈列、多媒体互动、艺术场景再现等形式全面拉开了通江银耳文化的艺术画卷。
  随着博物馆讲解员,记者漫步在模拟的青山绿水、花香鸟语中。在一片青杠林前,讲解员介绍,青杠木是通江银耳的宿主,与通江银耳的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杠树的砍伐讲究‘座七砍八’,就是要选择青杠木生长期已满七年时间,在第八年砍来种耳。因而也有“七年青杠木一碗银耳羹”的说法。
  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一景是“通江银耳”搭载“神州八号”的模拟现场。据了解,2009年,通江县科技局与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通江“太空育种”实验项目;2011年11月1日,24支通江银耳菌种(菌丝)搭载“神州八号”飞船飞向太空,培育出优良的“航空菌株”。目前,太空银耳已进行完菌株筛选、银耳原种制备、香灰银耳菌丝配对实验、育种小试、育种中试和试点栽种,预计2016年太空银耳的种植将全面推广。
  除了新开馆的通江银耳博物馆,通江很早就有意宣传推广银耳文化。2004年,通江银耳胜地陈河乡成立陈河博物馆,展示了通江银耳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中国银耳之乡厚重的历史内涵。
  
  全国最大银耳产业集群
  当红色名城与银耳盛会相遇,通江不仅展现了它深厚的红色资源、银耳文化,更渴望由内而外的改变和飞跃。
  近年来,通江县委、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兴县”发展战略,把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的动力产业来抓,取得良好成效,成为了富民强县的助推器。目前,通江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银耳营销渠道逐步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全县已建立食用菌基地乡镇27个,专业村80个,全县常年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4万多户。今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4亿袋,预计可实现食用菌总产量18万吨(鲜品),产值20亿元以上,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通江银耳已实现生产发展规模化,全企业链条逐步形成。已初步形成“一带”——小通江河流域食用菌产业带,“两园”——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园∕诺水河食用菌示范观光园,“四区”——周子坪食用菌、诺水河食用菌、梓潼食用菌万亩示范区、陈河万亩银耳示范区生产格局,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银耳产业集群。
  今年3月,通江县委、县政府编制完成了《通江银耳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将充分利用中国通江银耳产业园和春在工业园,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具有前瞻性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银耳产业升级。到2020年,建成中国最大的银耳加工业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培养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实现银耳产品商品化处理率100%,精深加工率70%(段木银耳20%,袋料银耳100%),年实现银耳加工业产值40亿元;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把通江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银耳产业集群,实现通江银耳年产值达100亿目标,银耳产业成为带动通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富民增收的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
  
编辑/梁  市
  
  
  《小康》2014年11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11-22


2014年01月(《小康▪财智》)


2014年02月(《小康▪财智》)


2014年03月(《小康▪财智》)


2014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