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8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人物
李丁富:“落叶归根”建书院

★文 /作者:俞云龙

  远近闻名的温州老百姓经济创始人李丁富教授,退休后把自己几百万元的讲课费和书稿费全部投资到家乡云溪,在小山村里建造起百姓书院,而他也和夫人也过着清闲自在的农家生活。
  
  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的一个小山村,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徽式建筑非常显眼,里面墨宝飘香、藏书万卷。这就是温州经济学家李丁富教授在云溪老家建造的“百姓书院”。
  
  另类的“落叶归根”
  李丁富,草根堂堂主,号云溪先生,百姓书院的创始人,并提出了特有的“老百姓经济”,他被世人誉为“温州铁嘴”,也曾被《中国人才》杂志称为“学者式的县委书记”。
  1938年8月,李丁富出生于云溪村,2岁时,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此后,起早摸黑做豆腐的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地整天把他背着,用豆腐浆水养育了他。姐姐、哥哥也带着他走东家、去西家,穿百家衣、吃百家饭。但体弱多病的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解放后,李丁富读完小学,考进了衢州农校(后又并入丽水林校),20岁那年,毕业分配到温州,从一个贫农的儿子,成了国家干部。
  在温州,李丁富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他担任过瑞安团县委书记,温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文成县委书记,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温州党校校长,温州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温州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自1984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现代组织学》、《领导工程学》、《温州之谜》、《老百姓经济学》等著作。1998年退休后,他走遍大江南北,做了600多场“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的报告,直接受众达到近百万人次。
  2006年,李丁富决定把自己几百万元的讲课费和书稿费全部投资到家乡云溪,为藏书建一座新“家”,并开始他的“落叶归根”生活。
  
  百姓书院:寻根与怀旧
  在温州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李丁富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先后自费组织温州老板团访问家乡,又组织家乡的乡村干部到温州学习取经。一次,他带着家人回云溪的李氏祠堂参观,只见祠堂已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他沉默了。他找到村干部,表示要个人出资修缮李氏宗祠。
  留下祖宗文化这个根,光修缮宗祠还远远不够。酷爱读书学习的李丁富积存了二万余册各类书籍,他希望为这些书找一个“家”。最终,他决定把这个“家”安回家乡云溪,并取名为“百姓书院”。
  2006年12月29日,百姓书院正式开工,并在518天后的2008年4月23日落成开放。书院内设4个主题图书室:“走进国学”,收藏我国古代名著与现代有关老百姓生活的资料与照片,陈列与“国学文史”相关的著作;“走遍中国”,收藏李丁富在全国600多场报告的资料;“走读浙江”,收藏全国及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书籍及电视片等;“走活经济”, 收藏全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图书、光盘、图片等。
  2012年李丁富在园内兴建“农耕文化馆”。馆内收藏近200年来农业发展的500多件生产生活用具用品,门口挂着原衢州市市长尚清先生的亲笔题词——“历史的记忆”。
  自2008年4月23日第十三个世界读书日免费开放以来,百姓书院至今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来访者200余批,各种会议110余次。
 
李丁富在整理图书 资料图片
 
  为什么建设农村文化?
  凡到过书院的人都会问:为什么李丁富要离开自己熟悉且有人脉资源的温州建“百姓书院”?为什么书院全免费开放,100多次会议,2万余人次的接待都不收一分钱?
  对于这些问题,他自拟的一幅对联便是最好的回答:“有书真富贵,无求活神仙”。
  2007年5月,李丁富到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家里作客,汇报了自己在老家云溪建造百姓书院的情况。 老部长听了后深为感触地说:“在全国每个乡村,都有参加工作的干部,大家都像你李丁富这样为家乡办一件实事,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可以大大加快了”。为此他专门写了“百姓书院,造福于民” 8个大字,以示对李丁富的支持。
  2011年3月,李丁富生了一场大病,体重直降到90来斤,但他仍然很乐观。他说,现在没有‘三高’烦恼,没有时间制约,自己是一棵小草。但断不能作“冷落成泥碾作尘”的伤感,应有“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抱负。
  为此李丁富特意在书院设置科技阅览室、人文大讲堂、企业文化讲堂。在拥有各种“三农”科技书籍7000余册的基础上,他还配备了专家科技讲座光盘。为了使来书院参观看书的村民安心读书,李丁富夫妇热情地为村民沏上热茶,备上瓜子水果。有时李夫人还会给村民烧上几碗点心,与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如今百姓书院的果园、菜园、花园引种了不少蔬菜瓜果,一切全由李夫人来打点。他们向农民学习,向书本学习,使书院一年到头百花盛开,瓜果挂满枝头。此举不但优化了环境,还带动周边的老百姓一起学习养殖管理技术。
  平日里村民、朋友会来书院闲聊,与李丁富夫妇打成一片。所以每逢佳节,大家都送来节日的问候。一年四季,也总有人送来花生、芝麻、白豆、地瓜等。有时早上起来开门,东西就放在门口,也不知道是谁送来的。老两口说:“一见这些,身上就一股暖流,乡亲们对我们可真好啊,这百姓之根怎么敢忘?”
  
 
《小康》2014年08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8-16


2014年01月(《小康▪财智》)


2014年02月(《小康▪财智》)


2014年03月(《小康▪财智》)


2014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