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7月《小康》
  栏目:国际
“强人”莫迪:“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

★文 /《小康》记者 尤蕾

 
  颠覆甘地王朝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野心和抱负帮这个茶饭之子完成了底层逆袭,亦收获了“强人”之名。全世界都在猜测,他会不会成为印度的安倍?或许他就是自己,纳伦德拉·莫迪 
  
  “我的存在,对我是一个永久的神奇。”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小诗,似乎用在今天的印度,以及她新的引领者身上也算恰如其分。
  自1947年印度成为独立国家以来,几乎绝大部分时间,最高权杖都在尼赫鲁·甘地家族中传递。对于有着种姓传统的印度,这个出身于婆罗门的姓氏,在政治格局中曾经高贵得高不可攀。然而随着今年5月16日印度大选结果揭晓,其第四代继承者拉胡尔·甘地的“登顶”之梦便戛然而止。
  颠覆甘地王朝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者,曾经的街头茶贩之子,野心和抱负帮助他完成了底层逆袭,与此同时,亦收获了“强人”之名。不仅印度,全世界都在猜测,他将是英国的撒切尔,还是俄罗斯的普京,甚至可能是日本的安倍晋三?
  或许他就是自己,印度的纳伦德拉·莫迪。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印度赢了。好日子将要到来。”莫迪在社交网站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更准确地说,是印度人民党(下文简称人民党)在印度大选中击败印度国民大会党(下文简称国大党),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赢了。5月16日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了选举初步计票结果:人民党仅一党将至少获得人民院543个议席中的272个,由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更可控制330余个议席。
  这就意味着,莫迪及其领衔的人民党无需与其他党派组建联合执政政府。在最近30年来的印度大选中,由单一党派获得人民院绝对多数席位尚属首次。
  更早一些的5月12日,莫迪就在其推特账户上写道:今天印度再次获得胜利,选票的力量再次凸显了民主的最高精神。必胜,之于莫迪不仅仅是一种信念,可能还包含了他对一个真实印度的感同身受。
  1950年9月17日,莫迪出生于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默赫萨纳地区,在家中6个孩子中排行老三。为生计,他的父亲在街边摆了个茶水摊,6岁的小莫迪已经懂得帮父亲照料生意。十几岁时,莫迪和哥哥开始了独立在汽车站附近的茶贩生活。
  少年莫迪借助煤油灯完成了中学学业,在老师的印象中,莫迪成绩平平,但爱辩论。在胞弟眼中,哥哥莫迪“脾气暴躁”。
  “穷则思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向《小康》如此总结印度选民心态。在最近5年来,虽然前总理辛格已经把印度带出了金融危机,但高通胀和财政赤字依然绑架着印度经济。在印度大选前,全国各基层几乎都弥漫着一股求变情绪,莫迪的出现恰逢其时,起步于基层,办事果断,经济发展至上,都可能让印度变革之梦触手可及。把选票投给莫迪,对其支持者而言,他们笃信这位“强人”政治家的承诺——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将把印度拉出贫困的泥潭。
  莫迪的竞选纲领并非空中楼阁,在他执掌古吉拉特邦的12年里,这一发展理念在现实中成功兑现。莫迪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他每天除了花费三个半小时睡觉和一个半小时做瑜伽之外,其余时间全部在埋头工作。他强硬的个人作风和勤勉的个性,使得古吉拉特邦成为经济改革前沿,大力修建道路和电厂,招商引资,打造出了“印度版广东”。
  马加力用“雷厉风行”形容莫迪在古吉拉特邦的执政表现。印度塔塔集团将汽车生产基地最初建在西孟加拉邦,但在2008年因当地农民抗议,致使该集团要重新选址。莫迪获悉这一消息后,马上给塔塔集团总裁发了一条短信:欢迎你来古吉拉特。
  仅用3天,莫迪把一切安排妥当,包括为塔塔集团提供1000英亩土地,不间断供电,优惠政策,高速公路以及12亿美元贷款。
  发展第一,经济至上。莫迪任上,古吉拉特邦GDP年均增长9.9%,人均收入达到1017美元,印度人均收入仅为古吉拉特邦的一半。古吉拉特邦人口仅为印度全国的5%,却占据了国家1/4的出口额,吸引国内投资占全印度的22%。
  “如果古吉拉特能做到,那么印度也能。”莫迪在竞选网站上表明了将古吉拉特邦经验复制全印度的路数。
  5月26日,莫迪就职,时隔半月,6月9日,新官上任就燃起“第一把火”,果然剑指经济改革。莫迪新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最新经济改革计划,包括降低通胀、创造就业、招商引资等,在基础建设方面,印度政府承诺通过公私合作大幅整改基础设施,创建100个有现代化通信设施的智慧城市,建造高速铁路网络等。
  对此,马加力分析道,古吉拉特邦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推广的,不过应该充分估计到,在其他党派执政的邦可能会遇到抵触和挑战。毕竟不同党派对于经济改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不同,另外,如何处理好利益再分配问题也是印度亟须解决的问题。
  
  “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
  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莫迪对此也从不讳言,而该倾向恐怕可以追溯到少年莫迪的政治觉醒的启蒙教育。
  据印度媒体公开报道,莫迪的政治觉醒始于8岁,他参加了印度教右翼组织国民志愿服务者联盟(以下统一称RSS)晚间操练。“它(RSS)向我灌输了纪律性,我学会了要为他人而不是自己去生活。”莫迪如是说。
  RSS是一个秉持印度教、以极端民族主义思想闻名的准军事志愿者组织,该组织要求成员禁欲,保持独身。多年来,莫迪也一直保持着独身,当所有人都信以为真时,在参加印度大选申报个人和配偶财产时,莫迪却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他在“配偶”一栏中填上了“嘉苏达本”这个名字。
  一段隐婚史曝光。当年,17岁的莫迪曾有一段父母包办的婚姻,婚后不久,莫迪离开妻子嘉苏达本,至今46年,俩人再未谋面。而这正是国大党在大选中攻击莫迪的一大理由,“一个连妻子都照顾不好的人,怎么指望他能照顾好国家?”
  然而事实是,民众看到了莫迪拥有其“精神伴侣”,并且半生相随,那就是政治。20岁时,莫迪正式成为RSS一员,这也使得他进入了政治上升梯队。在这个宗教色彩强烈的组织被禁期间,莫迪成了名符其实的“地下工作者”,主要从事宣传工作。并且也是在此时,莫迪拿到了德里大学政治学学士和古吉拉特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1980年,人民党在RSS支持下成立。1985年,RSS指派莫迪加入印度人民党,莫迪于1988年当选印度人民党在古吉拉特邦分支的组织秘书,正式进入印度政治主流阶层。1995年,人民党赢得印度大选,莫迪以其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坐上了人民党全国秘书长的位置。2002年,莫迪被任命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他的政治抱负终于遇上了最适合的时间与地点。
  可以说RSS开启了莫迪的从政之路,但拥有宗派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组织背景,也成为他饱受诟病的根源。毕竟,印度不只有印度教。
  2002年一场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让人们有理由担心莫迪的立场。是年1月,一辆载有印度教徒的火车在古吉拉特邦被纵火,该事件引发了印度教徒对穆斯林的报复性暴力事件,造成至少1000人丧生,其中多数是穆斯林。当时由于莫迪政府平息骚乱的态度引发了“无所作为”、“敷衍了事”的批评之声,由此,莫迪的印度教徒身份格外显眼。
  马加力认为,执政后的莫迪与作为在野党时过分强烈的民族主义会有所不同,至少会压抑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变成一种国家主义。“从莫迪的竞选纲领看,可能会更淡化宗教色彩。他会从对国家有利的角度考虑,对不同宗教包括穆斯林在内,可能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马加力补充道,如果宗教争端再起,将会对莫迪的执政基础造成巨大冲击甚至破坏。
  作为印度总理,他所要面对的穆斯林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与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巴基斯坦的关系。自1947年印巴分治后,遗留下的诸多问题至今困扰着两国,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更造成了印巴之间严重对立。
  显然,莫迪深谙此道。5月26日,印度方面邀请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所有成员国领导人参加新总理就职典礼,其中最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便是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到场。美联社称,在竞选中,莫迪在恐怖袭击问题上对巴基斯坦持强硬立场,但在当选后,态度有所软化。莫迪表示,愿意与印度的邻国展开接触,建立友好的关系。甚至路透社乐观地预测,莫迪可能会发现主张市场自由和改善印巴关系的谢里夫是一个很好的盟友。
  “印度新总理请巴基斯坦总理参加就职典礼,前所未有。”马加力分析称,莫迪采取了更理性更务实的态度,等于向外界发出强烈信号,希望改善与穆斯林以及巴基斯坦关系。马加力把这种作为看做是“强人”的做法,“莫迪敢作敢为,应该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角色。”
  
拥趸 把选票投给莫迪,对其支持者而言,他们笃信这位“强人”政治家的承诺——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将把印度拉出贫困的泥潭。
 
  “你离我有多少远呢,果实呀?”
  “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
  莫迪民族主义的背景、强硬的个性,再加上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频繁互动,难免会让外界猜测,在波诡云谲的亚洲格局之中,是否又诞生了一位印度的安倍?
  在野时,莫迪与安倍就已相识。2007年和2012年,莫迪两次访问日本,并受到安倍接见。安倍在2012年当选日本首相一职时,莫迪给他打电话祝贺。
  同样,对于莫迪的胜利,安倍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安倍第一时间致电莫迪,向其表示“由衷的祝贺”,日本政府还曾与人民党正式协调,希望日本成为莫迪就任后首个出访的国家。最终,莫迪将不丹定为出访第一站。
  不过,务实的莫迪也没有让安倍感到寡淡,在社交网站上给了他些许“安慰”。
  胜选后的莫迪,在推特个人账户上向支持他的国家表示感谢,其中对日本写道:就个人而言,我有着与日本合作的愉快经历……我确定我们将会把印日关系发展到更新的高度。安倍回复称:莫迪先生,与您交谈让我感到非常愉快。我盼望着在东京欢迎您的到来。
  学习英文最为痛苦的国家恐怕就是日本,不知道安倍的英语水平是否能够在叫嚣修宪的繁忙奔走中不致遗忘,与莫迪在推特上交流时,片假名与英文字母是否能够顺利对接,还存在一个大大的疑问。
  “日本拉拢印度有其政治原因,它想要找到一个大国作为精神寄托。”马加力指出,日本和印度都与中国有“麻烦”,安倍觉得日印两国有点惺惺相惜的味道。另外,在经济上,日本把印度市场看做与中国竞争的“战场”,他看重了莫迪的“重商主义”,希望把日本公司和商品推向印度。
  与安倍热络互动,难道莫迪真是“酒逢知己”吗?
  多年追踪研究南亚问题的马加力认为,莫迪是“强人”不假,但从其执政经历以及竞选纲领上看,他采取的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来促进国家发展,他的理念是经济第一,发展至上。安倍的发展理念则是逆历史大势而动,他把和邻国的关系搞得很糟糕,而莫迪一上台就对邻国发出了温和的信号,“把莫迪比作安倍不合适。”
  莫迪又将给未来的中印关系带来什么?
  在野时,莫迪让不少人见识到了他对强硬路线的推崇。2013年,莫迪多次指责印度政府对中国妥协,向中国割让土地。今年年初,莫迪在“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为大选造势时宣称,任何超级大国都别想将这一地区从印度手里夺去。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廉湘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般都是在选举的过程中,为了拉选票,通过这种民族主义的东西,争取到一定的支持,至于上台以后,跟上台以前是不是完全一致,这个很难说。作为执政党,就要考虑挑起藏南问题,究竟对他执政是否有好处。
  马加力坦陈,中印之间可能在边界争端和西藏问题上会有一些困难,甚至会出现一些小麻烦,但需要看到的是,双方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尽量不在边界发生摩擦和冲突,尽量淡化边界争端,降低争议问题在双边关系中的地位,毕竟这仅是中印关系中的一部分。
  “中印是天然伙伴,两国关系发展有其内在逻辑。1988年开始,我国一直很重视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中印有很多共同点,同为大国,又是近邻,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多级世界格局中都占有重要一席。”马加力指出,印度今天要求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与我国改革开放前情况相似,这对改善中印关系提供了较大空间。
  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四次访问中国。他造访了北京、上海、广东等改革开放最前沿,受到的冲击和震动非常大。2011年的上海之行给莫迪留下深刻印象,基础设施建设让他看到了城市化进程的范本。
  希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景能够在印度重现的莫迪,很可能会更加开放印度的经济。开放市场、搞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马加力认为对于中国而言,这将带来潜在的合作空间。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智库高级研究员阿尔温德6月18日表示,莫迪是热心学习中国经验的学生,印度今后的经济治理有望走出“中国模式”,决策与落实将比现在更有效率。
  
      
  《小康》2014年第07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7-02


2014年01月(《小康》)


2014年02月(《小康》)


2014年03月(《小康》)


201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