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6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观察
王国刚:如何看待中国的宽货币高利率

★文 /王国刚

  在我看来,问题不是出在松紧上,而是要调整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不协调、不对称的状态,关键问题是改革。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
  
  王国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一季度走下来,不能令很多人满意。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经济和金融链存在一系列不协调的情况,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矛盾。4月份数据显示,M2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了13%,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实体经济面感到的是资金非常紧张。我们一直在说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不仅没降下来,反而上升了,这必然使实体经济面目前的困难雪上加霜。
  之前大家讨论的时候都说中国货币超发,虽然我不赞成这个说法,但毕竟有这么多钱,出现了宽货币、高利率。这两者在金融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我们对这种情况究竟应该怎么看呢?
  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中国金融的过程。按照经济学理论,金融最初有居民部门和实体企业部门,二者相加是实体经济。居民部门是资金的拥有者,实体企业部门是资金需求者,他们之间直接发生了金融的资金交易,这是最初的形态。实体企业和实体企业间建立在商务往来基础上,又有了交易。这些交易从金融角度来讲,最初形成的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直接金融的过程,但是在中国出现了问题。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一面运用财政机制切断了居民和企业间的直接金融联系,一面通过行政机制切断了企业和企业间的金融联系,由此商业信用不可能建立起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35年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金融,实际上用的是一套银行信用。到今年4月底M2是117万亿元,其中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流通中的货币不过5万亿元。112万亿元则是通过银行再创造,用存贷款机制、货币乘数、再创造货币创造出来的。这30多年来,金融实际上是银行信用金融。
  如果实体经济部门资金紧缺,我们马上想到松和紧。所谓的松和紧,在中国现实过程中就表现为对银行再创造货币这个过程的松和紧。在目前条件下,这几年下来典型的现象是新增贷款的行政管控还管不管、控不控。如果新增贷款行政管控继续坚持下去,就意味着银行不能通过存贷款机制创造更多的资金。
  这些也有另外的表现,这边表内做管控,外面发展一批表外业务,有人称之为影子银行。实际上那不是影子银行,它是银行存贷款的补充品,不是替代品。
  所以我说问题不出在松紧上。从中国今天的角度来讲,要调整实体部门和金融部门不协调、不对称的状态,关键问题是改革。我认为,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剩下的那些都难以持久。
  衡量金融部门改革的效率不是看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而应该看看实体经济部门。从企业角度来讲,融资成本降低,从广大资金供给者、城乡居民来讲,能不能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也就是他们能不能通过金融过程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必须把这两者结合在一块。
  现在有一些被称作所谓的新生事物,或者所谓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一些金融现象,我认为那是带有问号的。比如说所谓的网贷P2P,虽然使得资金供给者的收入有所提高,但它大大加大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使其融资成本超过20%。20%的利率是什么概念?有几家企业有这种盈利水平呢?所以这个背景下,实际借钱的人是在救命,救命的时候是不讨论价格的,这很可怕。而我们还在大肆炒作,认为这是发展方向。这只能使实体企业负担越来越重,不是改革的方向。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小康•财智》2014年第06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6-17


2014年01月(《小康▪财智》)


2014年02月(《小康▪财智》)


2014年03月(《小康▪财智》)


2014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