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4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迪安诊断:第三方检验服务先行者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分析人士指出,继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相关产业正蓄势待发。
    
  浙江迪安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是以提供诊断服务外包为核心业务的独立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亦是国内首家上市的诊断服务外包企业。近日,迪安诊断发布2013年年报业绩快报,实现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8684万元,同比增长44%,扣除股权激励成本,净利润增长为58%,实现EPS0.73元。
  
  探究企业
  “诊断服务+诊断产品”模式
  提供诊断服务的机构也称为独立医学实验(Independent Clinic Laboratory,以下简称“ICL”)。目前迪安的ICL可开展1000余项医学诊断项目,是国内获得ISO15189认可资质数量最多的综合性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之一,出具的医学检验报告被40多个国家认可。
  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诊断的实验室约有110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除了迪安诊断,广州金域、杭州艾迪康和高新达安(达安基因投资)也是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先行者,合计收入规模接近20亿元,市场份额合计占比70%-80%,并且这四家企业均为连锁化经营的综合型诊断服务模式。
  迪安2012年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为15%-20%,在长三角地区市场占有率为35%以上,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近几年的战略性连锁布局,以精耕细作的市场策略持续向区域纵深发展,同时采取“服务+产品”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和研发与营销并重的发展策略。
  与竞争对手专注诊断服务不同,迪安采用“服务+产品”的一体化商业模式,在业务量较小的时候,向客户提供医学诊断服务外包业务,当业务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向其出售诊断产品和出租进口仪器,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服务和产品之间共享营销渠道,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还加大资源整合,启动公共检测平台的多服务领域拓展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式发展战略。
  
  行业潜力巨大
  在美国和日本等地,独立第三方医检机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壮大,到2010年美国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市场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占据美国医学检验行业超过三成份额。与此相对,中国第三方医检仅有18年历史,但在经济下行时期依然保持逆势走强,行业年复合增长率接近50%,增速为国外同行的5倍以上,显示出惊人的成长性。
  行业分析机构的调研显示,2009年我国各类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约为1.03万亿元。而在医疗费用中,大约8%到10%的成本是花在检验上,药费则占40%,由此推断我国医学诊断收入年约为800亿-1000亿元。尤其是近年来,发改委不断打压药价,检验费用已成为一些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于是,有些医院就会将做不了或不赚钱的项目外包,赚取其中的差额。
  为何第三方医检如此受欢迎?业内人士认为,对设备简陋的中小医院、诊所和社区门诊而言,第三方医检可以有效规避医院在实验室设备、软件、人员等方面的高额投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对病症的诊断精确度。对于三甲医院,部分高端检验项目对设备、人员要求高,投入大,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集中承接和外包这些项目,节省投入,同时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一位资深医疗行业投资人士指出,近年来,第三方检验机构从医院承接的检验业务出现爆发性增长,虽然整个行业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比起医疗产业的其他子行业,其发展速度足以让整个行业都感到震惊。“这是政府大力鼓励基层医院将检验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医检机构的信号。预计未来几年,第三方检验将产生数百亿元的市场份额。”
  而自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健康服务业即被预期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还明确指出对第三方检验检测等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的支持。
  
  降低潜在风险
  迪安诊断未来重点之一是丰富代理产品线,降低对罗氏依赖。诊断产品主要包括体外诊断仪器、试剂、耗材及技术支持服务。迪安成立以来,罗氏始终是其诊断产品的最大供应商,每年向罗氏采购产品的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超过50%,排名第二的供应商采购金额所占比重还不到5%。对罗氏产品的过度依赖,给迪安的成本控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此,迪安近年来不断引进新的产品线,尝试稀释罗氏产品的占比,陆续获得法国梅里埃、德国QIAGEN(凯杰生物)、德国科宝等企业产品的代理资质。新启动的梅里埃产品业务,覆盖华东五省一市。同时,2012年迪安向罗氏采购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10.62%。预期公司对罗氏的依赖度还将进一步降低。
  同时,迪安也在研发自己的诊断产品,公司拟投资自有资金2000万元设立杭州迪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体外诊断试剂与器械尤其是分子诊断试剂领域的产品生产,产品与目前所代理的品牌有差异,不会构成竞争关系。这代表着公司将正式涉足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领域。
  目前ICL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优势为基础的成本优势上。罗氏诊断是目前医学诊断领域最大的试剂及仪器生产商,而迪安作为其国内总代理,占其总业绩的40%以上,拥有较大的议价权和成本优势,这也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领先竞争对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未来随着行业成熟度提高,新检测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及新业务的开创能力将逐渐成为ICL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力,迪安准确把握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在项目研发和业务模式创新上都已抢先一步。
  
  券商评价
  广发证券:公司主要业务诊断服务和代理产品仍保持高速增长,我们预计诊断服务增速在50%以上,代理产品增速在30%以上。其中诊断服务中,成熟实验室江浙京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上海实验室预计增速在50%以上。武汉实验室和沈阳实验室有望在今年实现盈利。
  风险提示:短期估值较高,新建实验室扭亏时间延长。
  海通证券: 公司诊断服务和代理产品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借助检验平台,新业务不断成长。除核心业务外,司法鉴定业务也快速发展,已成立了浙江省迪安司法鉴定中心,收入增长在60%以上,预计未来司法检验将成为较好的利润增长点。
  风险提示:海通证券认为,新业务拓展的进展具有不确定性;新布局实验室盈利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高管访谈

  记者:近几年公司的业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反映在股价上,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公司有哪些核心业务支撑呢?
  陈海斌(董事长):国内医学诊断外包服务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过去几年复合成长率达30%-40%,因此我对公司未来有信心。现阶段公司利润增长点主要来自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连锁化全国扩张布局,新业务模式推广,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三个方面。
  公司的诊断产品代理业务以面向二级以上医院为主,在设备供应上采用由厂家直接提供,公司以经销诊断试剂的方式开展业务。
  医院外包给公司的项目,可总结为“三高一新”项目,即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质量控制难得较高的项目),以及新项目(医院未开展及没能力开展的项目)。独立实验室的主要客户是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按照地方收费标准向病人收取检验费用,公司将综合考虑整体成本后在标准收入基础上与医院进行分成,具体分成比例因项目不同而不同。
  公司致力于未来几年每年以2-3个实验室的速度进行全国布局,区域扩张。看好高端健康体检市场,对依托公司现有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行业优质服务品牌形象很有信心,公司与韩国SCL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建立的首家高端体检中心设在杭州。
  记者:诊断业务是医院的重要盈利业务,为什么医院会把诊断项目外包给你们?与综合大医院相比,你们又优势吗?
  陈海斌:如果小医院的样本送检大医院,大医院一般不会主动上门收样本,而且出报告时间较长,收费也按国家规定,一分不少。我们开车上门收样本,承诺医院24小时送报告。我们基于政府的收费标准,在跟医院合作结算时可打7折,医院至少有30%的利润。
  而我们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譬如我们上海的中心可以为上海400多家医院服务,即便一个医院只给一个样本,我们的成本就能低于医院。平均来说低于大医院的三分之一。
  另外和一些大医院相比,我们能检测的项目比它们多,另外现在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如SARS、H7N9等,诊断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有时候很多医院的诊断研究跟不上临床需要,而我们不断关注临床的需求,每年都引进、使用、研发新的检测项目。
  记者: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未来这些改革预期将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具体到您的企业,有哪些影响?
  陈海斌:现在国家说的健康服务业就包括了医疗服务之外的健康管理、保险、健康服务的支撑性产业,我们第三方检测也被明确地定性为健康服务的支撑性产业。
  按现在政策规定,我们只能为机构服务,如果我们能直接做面对患者的业务,那起码能节省患者30%的费用。
  现在我们在资质申报、审批办证、场地选用都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尤其场地选用很痛苦。如果进行医疗体制改革,这些难处将得到解决,对我们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
  记者:高科技人才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与医院竞争人才,你们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你们的人才积累主要靠什么?
  陈海斌:人才是我们发展的主要瓶颈,各学科的带头人需要从海外和国内大医院高薪去找,一般的员工就去高校招聘。迪安提供助奖学金以提前培养基础人才,并挑选优秀的大三大四学生来我们的实验室见习、实习。但专家人才还是很稀缺,希望医改能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记者手记
  从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独立医疗检测服务行业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家独立检测服务企业持续亏损,后因克林顿在医疗服务政策上的改变才扭转困境,国内亦然,因此对于相关医疗政策的变动需要密切关注。公司在与医院及政府的谈判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国内医疗市场的地域性和差异性特征,采取简单复制扩张的连锁经营模式并不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公司的成长速度。此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检测技术创新是业内公司最终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管理层是营销出身,偏重市场,在技术实力上弱于检验科医师出身的金域,所幸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个短板,正在弥补和加强。
  
  
  《小康•财智》2014年第04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4-18


2014年01月(《小康▪财智》)


2014年02月(《小康▪财智》)


2014年03月(《小康▪财智》)


2014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