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10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畅想与实践:一个上海商人眼中的自贸区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上海自贸区全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名字上带有试验两个字,说明政府就是在做试验。虽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得到很多,但他的风险也很大。所以,设想可以很大胆,但行动一定要谨慎。
 
应运而生的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通过铺天盖地的报道,人们可以知道:上海自贸区,它位于上海东部的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它肩负着以开放促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任,是全球瞩目的一块中国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
  人们还可以知道:尽管目前很多具体措施尚未落地,但怀揣财富梦想的“淘金客们”已经开始憧憬它美好的未来,并为之蠢蠢欲动。
  不过,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敏,这个年轻的外贸商人对自家门口的这个自贸区也多了一些思考。
  
  借助东风 谋求突围
  张敏目前是上海一家进口食品企业的负责人,五年前从英国留学回国,开始代理国外咖啡、葡萄酒等食品饮料。
  记者与她的第一次见面是在9月29日,那天正是上海的“大日子”: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
  “太好了!”谈及上海自贸区,张敏非常兴奋地说出这三个字。在她看来,无论是对自己所在外贸行业而言,还是对整个上海发展而言,这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33年前,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33年后的今天,同样会成就上海。”
  其实,早在自贸区获批前数月,她就已经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上海可能会有新一轮改革政策推出的消息。不过,她当时知道的情况大致可以概括为“改革=政策红利”,主要可能是推出一些税收减免、简化货物流转程序等内容。对此,张敏并没有太过在意。
  直到9月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前夕,关于上海自贸区获批的各种消息席卷而来,张敏才真正重视起这个问题,开始主动浏览各类报纸,搜集相关信息,研究其中可能隐藏的机会。
  据张敏回忆,这段时间,自贸区已经成为她参加各种聚会的必谈话题。“刚开始是讨论自贸区概念股,很多人都在炫耀自己从中赚了不少。后来又开始谈论房价,外高桥的房子一夜暴涨,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去那里买房子。”
  虽然不打算炒股炒房,但是张敏也没有放弃要从自贸区这场饕餮盛宴中分一杯羹的想法。“保税区升级成了自贸区,对我们做生意的来说肯定会有很多好处的,我肯定也要借助这股东风争取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
  经过几年打拼,尽管张敏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但她仍是倍感艰辛,“在外人看来,我的生活好像还不错,开着好车,住着大房子,生意也是红红火火,但其实这两年,进口食品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里面的苦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据张敏介绍,目前整个外贸大环境都不是太好,再加上国内各种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电商的冲击下,整个进口食品业的利润率都在不断下滑。
  如何借助上海自贸区建设这股东风做大自己的事业,在张敏看来,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改革措施能不能落到实处。“现在大家对政府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既期待又怀疑,政策是好政策,但就是没办好,落不到实处,老百姓也就不会享受到真正的实惠。”
  
  实地探访 有喜有忧
  面对上海自贸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多人凭着对改革红利的朦胧预期,出于宁可做错不可错过的心态,纷纷涌入自贸区抢注公司。
  不过,做生意,张敏比较保守,虽然内心已经是热血沸腾,但她还是决定“先去踩踩点”。
  9月30日,上海自贸区挂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张敏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生意,和记者相约来到了位于基隆路9号的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行政大楼。
  中午1:00,管委会综合办事大厅里人头攒动,虽然距离下午办公还有半个小时,但大厅门口的两台排号机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东走走,西看看,一会儿看看宣传栏,一会儿和同来咨询的人交流交流,张敏忙得不亦乐乎。
  1:30,办事大厅开始办公,包括海关、公安、检验检疫、发改委、商务委等多个部门36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从工商注册到报关报税,从检验检疫到购汇付汇,张敏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整个咨询过程长达两个多小时。
  还未走出大厅门口,张敏已经急于和记者分享今天的收获。“这次政府确实推出了不少新政策,对我们做进口食品的来说,目前比较明确的利好就是报关报检流程的调整。”据张敏介绍,原本进口货物必须先报关交税,然后才能入区,而现在上海自贸区开始实行凭仓单信息先入区再报关,这样一来,不仅大大缩短货物通关的时间,而且也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报关交税的时间,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另外,伴随着大批企业涌入,自贸区内的办公楼租售两旺,据自贸区内一个房产中介说,原来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二手办公楼,报价一般在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现在则涨到了近2万,差不多翻了一倍。自贸区内写字楼的租金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无论什么档次,租金都有了大幅上调。于是,能不能区内注册公司区外办公这个问题便摆在了大家面前。
  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区内的企业原则上可以到区外开展业务,但是如果有相关规定的,要按规定来办。每个行业、每个业务有不同的规定。如果有规定就按规定来办。
  具体到张敏所在的进口食品行业,因为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公司必须是实地注册,这也就意味着张敏要想介入自贸区,必须在区内找个办公室。“我刚刚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区内有个办公室,我的公司只要挂靠在那个地址,每年给他一点租金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一笔意外之财或许将会砸到张敏身上。据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还没公布具体的政策细则,但区内企业应该都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补贴。“聊胜于无,就算一年只有一两万,也可以贴补一下我们的租金啊。”对张敏而言,这部分补贴就是笔意外之财。
  不过,相比这些利好,张敏最关心的税收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在这次探访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现在还有很多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还要再等等看。”
  
  大胆畅想 小心实践
  “帮我拍张照吧。”走出大厅门口,张敏决定要和门侧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牌匾合影一张。“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上海的一件大事,我要留影纪念。”
  建立上海自贸区,对整个中国而言是件大事,对上海而言更是件大事。但多年来,说起上海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似乎都是“精明但不聪明,排外且不热情”的印象,人们心中难免有所疑问,这样一个排外的城市能否堪此重任?
  对此,张敏大呼伤不起,“说上海人排外,其实都是种偏见与歪曲,可能有少部分祖籍上海并且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中年妇女有些排外情绪,但绝大部分上海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的上海人都是很开放的。”
  在张敏看来,上海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上海人螺蛳壳里都做道场。这次自贸区划定的物理空间虽然不是很大,也不好说一定会取代谁,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曾经是远东第一大城市,与纽约、伦敦、巴黎并称‘世界四大名都’,重现往日辉煌,还是很有希望的。”
  张敏补充道,其实外地人考察自贸区,除了外高桥外,洋山保税港区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洋山港是个很特殊的港口,它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共建的中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排外怎么共建啊?”
  另外,据张敏分析,自贸区之所以选择上海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洋山深水港。目前,洋山保税港区正在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希望可以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平台。一旦发展成熟,这将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推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不过,张敏提醒称,前景虽然一片大好,但是大家也不能盲目乐观,“上海自贸区全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名字上就有试验两个字,说明政府就是在做试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你加入了,就表明你同意做个试验样品。虽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吃到很多,但他的风险也是蛮大的。”
  上海人精明务实的特点再次在张敏身上得以显现,“我们公司虽然不大,但也不能把宝全押在自贸区里。我打算还是先注册一家新的贸易公司,小试牛刀一下。”
  
  
《小康•财智》2013年第10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10-21


2013年01月(《小康▪财智》)


2013年02月(《小康▪财智》)


2013年03月(《小康▪财智》)


2013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