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04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云南大理的生态平衡之路

★文 /《小康》记者 曹伟

  良好生态与灿烂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这却是大自然给予云南大理的馈赠,大理珍视这样的赠予并积极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铸造滇西发展的新高地
  
何华 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
  
  履职大理半年以后,现年37岁的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何华依然用“忐忑”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忐忑,来自于压力与责任,还来自于对大理这方水土和300多万大理人民的敬畏。
  “大理目前有74万贫困人口,他们需要脱贫,城市也需要发展。去年大理州财政收入60个亿,环保工程投入30个亿,我们要靠有限的地方财力去完成生态建设的重任。”面对这些难度和压力,身着白族扎染马甲的何华坚定地表示了自己的决心,“今后五年,将加快海东开发、园区开发和旅游开发,做大做强滇西中心城市,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至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大理探索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滇西腹地,自古是滇西、滇西北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历史上,大理就是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是大理州这座滇西明珠的美丽之源。目前,大理正在走生态和文化融合之路,景区的改造提升,新的旅游文化项目的策划,均注重了文化元素作用的发挥。云南省的十大旅游文化项目中,其中有两个是大理的。
  何华说:“这两个将会成为我们旅游和文化融合的一个龙头。旧景区的改造提升,不仅仅要展现景区的自然风光、自然风貌、良好生态,更要体现大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他认为生态和文化的融合,大理是最有条件的,大理是六朝古都,先人创造的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大理最独特的魅力所在。
  他认为,大理良好生态和灿烂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见,要珍视大自然的馈赠。
  但是近些年,笼罩在我国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成为反思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的焦点。如何不重走过去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也是西部一些地区执政者一直在思考的新课题。“建设美丽大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需要各部门生态优先,千万不要让这个担忧变为现实。”在何华看来,“只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才能保持白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洱海流域是云南省政府确立的滇西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和“两保护两开发”的重点区域。“洱海清,大理兴”,保护好洱海,就保护了大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性,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和倒逼作用,督促各级政府和经济主体转变发展方式,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任何时候,都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何华举例说,大理将抓好生态示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森林大理建设,推进国际级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和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实施好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保护海西。
  然而对于本级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大理州来说,无论是保护环境发展还是进一步推进环境建设,资金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以云南省为例,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国土面积的52%。但由于多种原因,云南等地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当地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因强化生态保护而被限制或禁止开发。
  何华特别谈到了洱海保护的“2333”行动计划。“简单地说就是用3年时间投入30个亿、实施3大项目,力争实现用3年时间,让洱海的水质达到2类。”何华谈到洱海治理成果时十分自信,但他也表示了一些担忧,“洱海治理的3大项目,总投资预计要30个亿,目前已经确定的资金只有10个亿,还有很大的缺口。”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应考虑生态补偿因素,国家和地方可分别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其中还规定,可由中央制定碳排放标准,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超标的地方向节约的地方买指标,使发展工业的地方与生态保护的地方都有保障。
  “保护洱海明珠,大理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上做了很多尝试。”何华介绍说。近年来,为了统筹整个洱海流域保护治理项目建设及建成环保设施的运行保障,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大理州采取了地区补偿、项目补偿、科技补偿、企业补偿、农户补偿等生态补偿措施。
  “没有从上至下的支持,仅靠地方财政很难满足下一步洱海保护治理项目的推进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何华告诉《小康》记者,这次参加全国两会,他带来的提案就是建议将洱海流域纳入国家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加快建立国家层面的洱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在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建立全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湖泊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更多有效经验。
  
洱海金梭岛
  铸造滇西发展美丽新高地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两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先进持久的生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大理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
  “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何华表示。在他看来,用保护来优化发展的方式,倒逼着企业转变生产方式,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保护和发展不一定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可以互相促进。”
  “我们将根据大理州各县市的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环境的承载力,规划和完善产业布局,发展适宜产业,这将成为未来大理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何华还认为要加大环境保护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苍山洱海的保护为重点。
  何华表示,目前最怕在建设中出现“睡城”现象,“这是没有产业支撑的表现,为此我们将大力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进驻。”
  据介绍,大理创意园区在投资之初确立了建设占地面积1700亩的工业名品生产区、文化时尚会展区、名人名家创作区、创意产业聚集区、滨海商住地居住区的产业规划,今年内要完成10亿元左右的相关配套设施和工程建设任务。
  工业园区作为第二产业聚集的地方,是一个区域的发展引擎。大理全州19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19户在工业园区发展。去年,全州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58.2%。新增入园企业467户,入园企业达722户。其中大理创新、祥云财富两个园区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
  何华看到了大理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潜在的问题。“有些县区有一两个企业,就说这个产业很好。有点资源就叫产业,这样很危险。” 
  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大理州面临的一大挑战。何华认为,探索破解“三农”问题,关键在于是否能进行体制创新,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在的核心在于明晰产权,特别是林权。
  在旅游方面,何华也确立了新思路,据他介绍,过去在大理很难找到几家像样的酒店,现在通过调整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优惠措施,吸引了更多的新兴服务业进驻大理,已有10余家五星级酒店正在建设当中。此外,大理还将发展特色客栈。何华认为,保护好大理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就保住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小康》2013年第04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04-03


2013年01月(《小康》)


2013年02月(《小康》)


2013年03月(《小康》)


2013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