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02月《小康》
  栏目:论坛报道
2012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主题发言

★文 /《小康》编辑部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人物的主题发言分别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 洪虎
  
  第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目标来说,我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到2020年要建成一个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要体现全面的要求。从现在算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八年的时间,是一个历史过程。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理解是要强调建设过程的全面性,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目标任务都要全面。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与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相一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与这个目标相衔接,报告同时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十八大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似乎建成小康社会与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相配。
  其实不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目标实现了,就可以说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了。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我国宪法对其过程表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第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首先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论坛演讲节选)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原部长 高强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宏观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第一,经济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当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会自然解决一切问题,不能以牺牲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为代价谋取经济发展。第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能只注重两个翻番的目标实现,还必须研究提出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第三,GDP不等于社会财富,GDP也不等于国家经济实力,而且我国人口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还难以形成很强的国家竞争力。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第四,应当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发,切实改变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的状况,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国内消费需求的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五,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应当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适当控制政府的收入过快增长,努力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并调整高收入居民的收入。第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应该主要靠市场,靠金融,而不是靠政府,靠财政。第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宣传和文化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八,应当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将建设重点转移到小城镇来。第九,医改最本质的问题应该是改革医院收入分配制度, 让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健康服务之中。第十,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改变财权过于集中的状态,实行相对分权的改革。(论坛演讲节选)
      
    
  新时期的农业发展之路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中农办原主任 段应碧
  
  农业是保民生、安民心,保发展、安天下的基础产业,虽然当前农业比重在下降、农村人口在减少,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粮食安全依旧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民依旧占据国民人数中的大多数,并且当前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因此,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城乡分割、城乡失衡,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因此,解决“三农”问题,重点要考虑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我想重点谈论一下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正如我们大家所知,传统农业生产链较短,生产附加值较低,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我们一方面需要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更需要拓展农业的生产链,大力发展相关涉农产业,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一种新型的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我觉得理解这一点尤其重要。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是简单的城市向农村让渡利益,而是应该形成城乡双方更高层次的互为市场、互为生产的格局,并且努力促进双方基本平衡。
  总之,只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以及阶层之间的和谐发展,才算是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就目前发展情形而言,并不存在一个脱离了城市市场的农村发展道路,因此,打破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坛演讲节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贺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来的,十年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去年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按GDP计算的第二强国。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要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八年时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虽然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也集中显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很多,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必须发展。今后八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全面发展、平衡发展、绿色发展。
  一要狠抓城镇化,促进全面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率还很低,说是超出了50%,但是要扣除两亿六千三百万流动人口,真实的城市化率还不到35%,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认为城市化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带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点。但是城市化要有正确的方向,重心要向下,一定要加快发展小城镇。城市化的实质离不开经济建设,在我看来就是创造非农的就业岗位。
  二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大面积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和农民的收入怎么增加。
  三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小康社会应该有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十二五”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大布局,强调了环境建设问题和建设两型社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强调GDP,要真正把百姓的生活搞上去,让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使我们建设起来的千千万万的小城镇都秀美。(论坛演讲节选)
      
    
  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转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侯云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产能过剩、地方产业结构同质化,这个问题出在政府主导的政治经济发展力度太大。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的产品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如果算功劳,各级政府都有,如果说现在有问题,那么问题也得记在政府的账上。
  这种体制在过去发展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国内普遍产能过剩就有问题了。要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转方式的根本在于转动力。动力应该真正转到各级市场主体上去,而不是让各级政府再充当经济发展的主导人,政府应该管好应该管的事情,为企业创造一个规范、公平、可预期的环境。
  首先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
  第二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我们实行的是以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而发达国家是以所得税、财产税为主体。
  第三要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瘦身、扁平化,减少公务员,减少行政层级,提高办理效率。
  第四要创新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最主要的是管好该管的事情,需要投入更多力量的是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地方政府要搞好市场监管。在经济活动中,政府不能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
  第五要改进政绩考核办法,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衡量政府的业绩,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论坛演讲节选)
      
    
  关于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的几个问题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晓山
  
  中国现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性的农业经济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形成,新兴的农业经济主体在快速增长。现实的中国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合性的、多样性的模式,走的是一条兼容性比较强的路。相关的政策也是比较包容和弹性的,留出较大的政策空间,允许各种模式来检验,由实践来检验。
  第一个问题是公司和农业的关系。现在公司进入农业是客观的现实,上个世纪90年代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模式就是公司加农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都是提倡资本下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本方运作,其中有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工商资本下乡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不是代替。对农民形成带动效应,不是形成挤出效应。引进龙头企业主要是进入农户家庭和合作社干不了的关键环节和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特别不以财政资金、优惠政策去引进对农民只有竞争或者排斥,而没有带动的企业。确保以农民为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觉得这段话的政策表述很到位,真能做到这样就好了。
  第二个问题是培育新兴的职业农民。未来专业农户这支队伍是值得注意的。这部分人从事面向市场的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现代农民,也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代表,未来应重点扶持。
  最后一个问题是发展合作社。
  我们常提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体现的重要方面是在农业中不断地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一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时候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二是农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第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才可能实现。(论坛演讲节选)
      
    
  财税政策调控与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2013年国民经济增长将比2012年更可观。在十八大的精神指导之下,我认为我们国家新一轮的财税改革势必按照加快的精神来推出,而改革势必联系其他一些重要方面,而形成通盘协调配套的金融改革。
  首先要充分领会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释放的推动改革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时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空间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两位领导同志关于改革的一些重要讲话说得非常到位,我们在承担历史责任、加快财税改革时有必要结合局部与全局、过去与未来全面考虑。财政的问题是公共资源配制、体制机制的问题,与公共权利为主体的系统化改革息息相关,也和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息息相关。财税改革密切联系着战略和全局。
  我国的房产税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在房地产调控、收入分配优化方面产生了正面效果。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房地产改革是牵动人心、牵动感情、争议不休的事情,个人所得税不能简单、低水平、非理性地反复炒作和讨论,这也是我国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税制体系中的一个积极的配套。
  另外省以下财政体制要按照真正进入分税制来推进框架扁平化,扁平化向前推进,加上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转变,降低了行政成本,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释放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缓解了资源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打开了我国未来可持续的高速高质发展空间。(论坛演讲节选)
      
    
  当前农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
  
  对于当前农业形势,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农业形势好,粮食九连增,但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压力并没有减少。事实上我们讲粮食九连增,就是说从2004年以后我们的粮食保持连续的丰收,这在世界粮食发展史上非常少见。从供给这个层面来讲没有丝毫问题,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相对需求而言供求压力却越来越大。
  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绝对需求;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由农业生产者变为农产品消费者,这个趋势在工业化结束之前也是不可逆转的;三是经济水平提升带来食物结构转变,人均5500美金的食物结构意味着肉奶蛋大大增加,间接地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这种转变需求在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前不可逆转;四是粮食的能源化带给我们的间接需求不可逆。
  第二,国家财力增加后,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把财力向农业农民倾斜,特别是向农村主产区倾斜,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通过对农民教育、农村卫生的投入,间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间接增加收入。必须改变县乡市目标考核机制,把粮食安全作为考核重点和目标,使农民收入落到实处。
  第三,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并行不悖,避免城市发展迅速,乡村发展滞后,延续城乡分割发展的道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是可以用工业化的理念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要以所谓的城镇化理念来推动农村改造;二是城镇化,不要把目光聚焦于超大城市发展;三是要解决农民变市民的关键问题,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等等。(论坛演讲节选)
      
    
  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 冯光华
  
  债权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债权市场创新发展,有利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对于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大力推动创新,助推债权市场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是2007年9月份成立的,协会成立以来,在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经济,鼓励金融服务创新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创新、自律、服务等,以建设成为中国场外金融市场创新的引领者和组织者为目标,努力推进债权市场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二是有序推进、完善债权市场建设。三是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完善市场产品序列。
  第二,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到2012年年中,我国公司信用率债权市场由2004年末世界排名27位提升到世界第3位,由亚洲第6位提升到第2位,预计不久后会超过日本。我国债权市场成为同时期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与此同时,与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我国债权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按照十八大的报告和金融“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根据实际需求,继续推进债权市场的创新与发展,使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提高风险容忍度,为债权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二是转变观念,放松管制,以创新推动市场更大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四是加强制度完善建设,构建和谐市场环境。(论坛演讲节选)
      
    
  从县域经济发展看小康社会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 方言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五项指标中有两项涉及硬实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资源型、环境型两型社会建设。
  金融危机之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主要是两种类型比较快,一种是外向型,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很高,可以吸纳内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承载了高技术、科技型的企业和一些传统的企业。但是金融危机以后这些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外贸的定单减少,体现最强烈的就是纺织工业。环境成本也逐渐上升,沿海发达地区在过去承接了一些海外产业,但是这些年当地居民不满足于收入水平提高,而是要求建立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第二种是资源型的,现在不可持续了,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
  我们再看一下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县级财政收入少,人均财政收入少。县级人均财政收入不好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河南。
  实现小康的重点在农村,怎么样实现三化同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资源约束,下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市场化对于农村来讲到底是好还是坏现在还看不清。农民收入当中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依然偏低,而且降低的趋势还在加强。不是说中央财政向农民进行财产性转移支付不好,而是说农民还是要靠经营来赢得收入。
  总之,在这两个硬实力当中,下一步要围绕建立两型社会,按照主体功能区合理确定县域经济的规划,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污染物的排放要降低。现在有些地方发展规模化的牧场,特别是万头以上的奶牛场,一头奶牛的排放超过一辆汽车,对于农业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难题。(论坛演讲节选)
    
  
  《小康》2013年第02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02-01


2013年01月(《小康》)


2013年02月(《小康》)


2013年03月(《小康》)


2013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