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12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报道
2012世界华商转型发展论坛嘉宾观点集锦

★文 /《小康•财智》编辑部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各位嘉宾分别是: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洪虎
  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
  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求是杂志社编委葛洪泽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
  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国家开发银行信息局原局长陆德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
  佛山何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永源
  
  
  洪虎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是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我认为行政体制改革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要认识政府的双重身份、两种职能和两种职能的不同履行方式,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当前作为行使政府国有资本职能的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是集政府两种职能于一身,一方面给国家政府出资企业行使政府出资人的权利,履行政府作为民事的职能,行使的民事权利,另一方面又是国有资产直接监管者,履行的是政府的行政职能,行使的行政权利,国资委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职能交叉混在一起的状况,显然有背国资委的初衷,应该把它分开,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转交到政府,更好实现维护和发展国有资本的权益。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注意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建立独立的反馈系统和思想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按照功能一般传统划分为决策、执行和监督,并不够完整,还应该有独立的反馈系统和思想库。
  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关键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大部门制是合理设置机构优化职能背景的组织模式,实行大部门改革,不仅可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预警机制,有效克制权责脱节、效率低下的弊端,而且有利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提高决策水平,有利于整合公务员队伍,因此稳步推进大部门的改革,是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
  要明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内涵,并认真贯彻执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企分开更重要的是要解除政府与国家出资的行政纽带;政资分开则要把政府的行政职能与行使国有出资人的民事职能分开;政事分开要把政府与设的政府单位分开;政社分开是要把政府与政府设立的社会团体分开。
  
  贺铿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
  我想讲四个基本的观点:第一是要认清国内外经济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当下的经济形势。第二是要认识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经济自主增长的主要抓手。第三是认识到建立财税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抓手。第四是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是城市化。
  我自己是一个谨慎的乐观派。明年的经济,我个人感觉,应该比今年好,包括世界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都应该比今年好一些。但是不会增长很快。
  从1998年以来我国长期实行扩张的财政,过度地依赖投资保增长,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严重失衡,我们最终消费率已经由62%降到了47%以下,实质上就是生产成果当中给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所以经济缺乏自主增长的内升动力,要改变这个状况,就需要调整经济分配结构,要把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调整过来。
  经济转型首先是要转变增长的动力,由依靠扩大公共投资需求转变到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我们现在的发展方式越来越缺乏内升动力,越来越不可持续。根本的原因就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已经严重的扭曲,长期依靠扩张财政来扩张公共投资,超经济发展水平搞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收支分配最终消费率降低,这些都是影响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必须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红利。当前情况下,抓好收入分配改革,既可以获得经济的红利,又可以获得政治的红利,也就是说只有改革收入分配,我们才可以使得经济自主增长,也只有改革收入分配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矛盾才会减少。
  收入分配改革,应该是当前所有改革切入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肯定要触及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我们要敢于碰硬,也就是十八大所说的我们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要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得的利益。
  同时还要建立财税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经济转型根本的要义是转变生产方式,由粗放型生产转向集约型生产,实现这一转型,首先是各级政府要转变执政的理念,由GDP挂帅转向民生第一,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现在许多人担心我们的经济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说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城市化的实质就是创造非农的就业岗位,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因此加快城市化就是加快各种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绿色环保型的工业产业、服务类行业都应该在城市、在农村的小城镇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因此城市化将是带动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李贻伟
  佛山市市委书记
  佛山正处在产业链条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阶段
  佛山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佛山可以领略到粤剧、舞狮、龙舟、美食等典型的岭南文化元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合所在地的佛山,自古商业发达,文化开放包容,政府开明。
  这样的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作为行政开明高效的政府,佛山一直在全省排在前列。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网络化办事大厅等行政手段现在佛山已经开始全面推广。国务院开列的所有行政审批基本上都能到网上办理,五天办结,零收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家极具活力,佛山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去年佛山六千多亿的GDP中,工业制造GDP是一万四万多亿,在全国地级市排名比较靠前。合同签约外资比去年增长了140%,实际增长外资是44%。现在佛山老百姓比较富裕,居民存款一万多亿,基本上接近小康水平。
  三水人长寿的秘诀在于,这里的环境很好。实际上,三水的环境只是佛山环境的一个缩影。2007年以来,佛山市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这一举措,对佛山企业的转型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也为整个佛山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改革开发以来,佛山的经济发展之路本身就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不断转型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佛山基本完成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发展的转变;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佛山走过了由“内延型经济”向“外延型经济”发展的转变;现阶段,我们正在走产业链条由低端到高端发展的阶段。
  接下来,佛山会继续将转型发展进行下去。下一步将会有三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将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作为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二是将城市建设和管理作为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三是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
  佛山的未来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不仅经济发展能蓬勃展开,佛山也能继续保持良好的环境,人民安居乐业,将建设小康社会进行到底。
  热诚欢迎各界朋友来佛山投资发展。希望大家更加喜欢佛山,支持关心佛山发展,有事没事到佛山走一走,在这里找到朋友,找到家的感觉。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抓住历史机遇,迎接世界华商新挑战
  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那就是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产业转型和科技研发滞后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挑战,老龄化的挑战,社会治理不到位和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挑战,还有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和全球安全问题的挑战。这些对我们来讲,是面临的很大的考验。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今后十年国家和人民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我们应该把全国力量集中一点,就是加快整个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外需转为内需,要把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劳动报酬的增长和劳动生产力的同步,从而避开中等收入的陷阱,更加致力于全民族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提高,让社会更加充满合理和和谐,让中国为世界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葛洪泽
  求是杂志社编委
  转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
  实现转型发展,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现在,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快速发展背后带来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同时,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充满了新期待。我们必须正视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顺应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和愿望,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实现转型发展,还要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加发挥政府作用。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思想观念之变。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已有的转型成功实践证明,质和量、增与减是辩证的统一。只有压缩过剩产能减了量,割舍落后产业,才能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换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因此,主动“减”才能“增”,敢于“舍”才能“得”,最终赢得市场和企业的发展。
  实现转型发展,更要培育企业诚信和企业家精神。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难以做大、做强、做久、做远。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道德诚信氛围。同时,企业转型需要企业家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勇气和智慧,不背现有成绩包袱,不受习惯做法所囿,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地域空间所限;要立足本企,眼观天下,敢于主动求新求变,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束缚,引领时代发展潮流。
  
  陈文玲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司司长
  世界消费市场将向亚洲东移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不到五年就翻一番。未来的最大消费市场不在美国,将逐步转移到中国,中国将成为头号消费大国。
  目前中国消费已经出现包括奢侈品消费、网络消费、健康消费、旅游消费、服务性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等七大亮点。
  同时,除了日用消费市场东移之外,世界能源资源的消费市场也在东移。能源自给率,美国已经从2005年65%上升到去年的81%,替代石油,美国将来会更多地使用天然气,这个转折点估计在2017年。相反来说,中国仍处在工业发展中后期,印度也仍在工业化进程中,将来能源最大消费市场在亚洲。 
  随着消费的东移,未来中国将成为第一大进口国。从2002年到2011年,中国的进口从0.29万亿美元上升到1.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2%,速度大大快于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 
  现在,中国的进口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实际上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原因,就是想从这个巨大市场分一杯羹。获取更多利益,它战略上必然东移。
  
  周长益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平衡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存在三个问题
  在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上,我们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只讲强调,不讲总量;第二:在发展过程当中,只要速度不要代价,尤其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多强调的是经济,而忽视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我前几天去一个省考察,省里说要上石化项目,为了计算这个项目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影响,省统计局和经贸委的同志,就把资源消耗的形式做了一个分析,虽然没有说出来,意思是这些项目上了,可能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就有困难,最后这个省的书记批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节能减排要狠抓,第二句话是这些项目还要上。
  第三:在具体工作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往往构思的很好,但因为缺乏相应的制度,所以实施并不理想。
  这让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和人与经济的和谐,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因为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或者是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的结果就是,愿望是好的,结果却是不理想的,就像那个省长,有决心是好的,但是落实的时候,还是必须考虑到一些客观因素,慢点走,也许会更好。
  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做到:首先是考核指标上不完全看GDP,而要把生态文明加进来。第二是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要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里面。第三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自然管理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等。
  
  贾康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不可回避新一轮财税配套改革 
  从短期到中长期衔接方面看,中国不可回避新一轮财税配套改革。这些年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省以下体制一直没有进入分税制状态,地方普遍存在财政困难和短期土地财政的问题。为了化解矛盾,转化优化政府职能,必须进行新一轮的财税配套改革。 
  地方政府阳光融资严重滞后,省以下分税制不能够落实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换优化的忧患。省以下的财政,如果真正实现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框架扁平化会使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转变,并将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各地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更好释放千千万万主体创新的活力,缓解方方面面的矛盾。
  党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中也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是新的十八大决策层给出的改革信息,和我们整个经济生活,和我们企业界领域朋友,和以后发展息息相关。财政问题是工农资源配置体系问题,牵动到政府财政体系所关联的总体资源配置方方面面,加快财税改革要结合全局,做一个全面的考虑。
  另外,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合计7.7%,经济持续下滑。现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迹象,第四季度GDP增长预计可达7.7%。从现在宏观经济运行相匹配的宏观调控来讲,应该有一个比较明朗乐观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明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扩张特征。
  
  陈凤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战略机遇期可延长至2030年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际形势异常复杂,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已经结束或趋于结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可延长至2030年。
  在战略机遇期,中国将面临四大机遇:第一,西方国家目前正在经历危机,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机遇,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第二,全球转型,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大机制,这也是给我们的制度红利;第三,新兴市场红利,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市场,中国的发展红利依然存在;第四,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这次产业革命的实现,比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更快,任何产业在跟旧的产业结合中,又变成新的产业,例如在美国出现的3D打印、智能机器人。这是创新,也是一个机会。
  有机遇也有风险。战略机遇期中,中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四个:首先,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我们的外部风险非常大;其次,西方国家在化解危机的过程中西方有转嫁风险的行为和动机。比如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解决债务问题,中国这样的国家很可能被危机化;再次,中国高调崛起,使得美国遏制中国意愿明显增长;最后,中国高速发展32年以后,积累了大量社会问题,矛盾正在凸显,解决不好会有风险。
  
  史晋川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应齐头并进
  我们今后所面临的区域转型发展,它的国际经济背景和国内经济背景与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几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转型的国际经济背景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世界经济长周期,这个大背景没有前25年好。在2015年以后,是这个长周期的后期,是从衰退然后进入缓慢振荡的复苏,到平稳的复苏,乃至进入另一个新的走势。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背景。而国内的背景是中国已经跨出了低收入发展陷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因此它面临的是一个如何跨出中等收入,晋升到高等收入国家的背景。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转型发展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区域的转型发展,而区域的转型发展,首当其冲的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像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等这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
  而这个转型发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核心内容的经济转型发展;以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增进民主,城乡统筹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社会转型发展;以克服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制动性障碍为主题的转型发展。所以一个区域的发展既包括经济转型,也包括社会转型。
  
  陆德
  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
  企业转型要有自己的头脑
  企业转型主要两个原则,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仅仅这个还不够,还要不能完全生搬硬套跟着政府的计划走,你们要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说这几年提得很热的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这句话对不对?绝对是对的,西方也是这样提的。它的发展的确可以推动今后二十年到三十年的经济的发展。但是,一个问题是,2008年某一项产业国家就批准了十几个个省同时上马,各省也纷纷给政策、给土地、给优惠、给银行贷款,项目是上去了,但很快,2010年,两年以后产能过剩了,我们产能总量全世界都消化不了。你说这个项目好不好?好,大家一起上,一窝蜂就整个完蛋了。我记得我八十年代到河南省工作,当时有一个事件给我感受很深,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内地听说广东省某个地方搞了一个大游乐园,很火很赚钱。结果不到两年,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了游乐场,最后赔钱,门可罗雀。所以说,做企业要有自己的头脑,要分析市场。当然很多时候也包括宏观经济市场。
  
  舒富民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华商应在转型发展中寻找商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转型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经济转型既涉及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宏观的决策和产业政策,同时又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世界华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国内外的华商同样面临着不断变化与复杂的市场形势。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确定战略、如何转型,事关华商的生存发展,事关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事关中国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因此,华商应该在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寻找商机、拓展领域,做好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精神,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
  
  何永源
  佛山何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十八大报告点燃了企业家的激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成绩的背后,发展的方式带来的各个深层次的矛盾,正逐步显现,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和社会方式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是严重的考验,尤其是为就业作出贡献的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人才短缺的困难。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指出,要毫不动摇地支持、稳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障各所有经济依法平衡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十八大报告的内容,点燃了我们企业家心中的激情,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理论指导,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继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企业做强做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小康•财智》2012年第12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12-19


2012年01月(《小康▪财智》)


2012年02月(《小康▪财智》)


2012年03月(《小康▪财智》)


2012年04月(《小康▪财智》)